第29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阎锡山自己内部的派系都斗得厉害,再加上冯玉祥、李宗仁、汪兆铭的人,这刚刚成立的北平新政府实在够呛,抢夺高官职位都快抢出狗脑子了。
“芷青先生,久仰久仰!”周赫煊没说客套话,他是真的久仰,能在民国把一省小学的入学率提高至70%以上,赵丕廉堪称难得的教育家了。
赵丕廉外形清瘦,锃亮的大光头,口鼻之间留着一撮胡子,跟后世四川的散打评书李伯清长得有八分神似。他笑着抱拳说:“周先生,我也是久仰啊。你捐资助学的义举,我在山西都有所耳闻。”两人互相吹捧几句,周赫煊问道:“不知先生大驾光临,所为何事?”赵丕廉喝了一口茶水,正道:“如今北平国民政府初建,我负责教育相关事务。周先生你是著名的教育家,可愿出山相助?教育部副部长和北大校长职务虚位以待。”好吧,北大的校长又泡汤了。
蒋介石答应派蒋梦麟到北大做校长,可北平此时被反蒋联军占据,本不认蒋梦麟这个“伪校长”。可怜北大师生,继续过着没有校长,没有财政拨款的
子。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北大的顽强和凝聚力,数年如一的没钱没校长,学校居然还能照常招生、照常上课,换成其他大学早特么完蛋了。
周赫煊没有拒绝,也没有接受这一聘任,而是笑问:“芷青先生,你觉得北平国民政府还能撑多久?”赵丕廉义正言辞地说:“蒋介石倒行逆施,民心尽丧,北平政府肯定能取得最终胜利。”周赫煊笑道:“好像芷青先生也是反对打仗的吧?”
“呃……”赵丕廉顿时语,他本就不是善于言辞的人,让他做实事可以,做说客就够呛了。
周赫煊反过来招揽赵丕廉,说道:“芷青先生,等中原大战结束,不如你来做‘希望教育基金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吧。你在山西搞的那套义务教育,完全可以换个形式推广到全国。”赵丕廉苦笑连连:“罢了罢了,我是来请你当教育部副部长的,你反倒劝我给希望教育基金会做事,看来是没法说服你了。周先生,告辞!”
“慢走,”周赫煊把赵丕廉送出三乐堂,郑重道,“芷青先生,等阎主席战败后,你作为他的重要谋士,多半是没有好去处的。希望教育基金会随时恭候大驾!”
“再说吧。”赵丕廉无奈的挥挥手。他这趟来天津,并非专门为了请周赫煊出山,同时还要向天津的诸多寓公发出邀请。
可惜,如今反蒋联军的形势急转直下,原本答应出任北平政府要职的寓公们,现在都一个个闭门谢客了,很少有人愿意跑出来蹚浑水。
九月九的九天以后,张学良在阎锡山的“九五至尊”之上又加了个九,突然通电全国,率领东北军大举入关。
阎锡山还真的只有跑路的份,张学良通电入关时,他正在石家庄指挥作战。接到电报以后,阎锡山来回踱步兜圈子,边走边说:“完啦,完啦!咋个办呢,咋个办呢?”阎锡山吓得惊慌失措,是因为晋军主要兵力都布置在河南、山东,南京地区异常空虚。东北军入关以后,一路上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18
通电,19
入关,21
占领天津,23
占领北平,半个月内占领整个华北。
前线的西北军早就军心不稳,听到东北军入关消息,立即就有超过10万人的军队倒戈,主将全都被蒋介石用大把银子给收买了。
阎锡山连忙通电全国,宣布辞去新政府的主席职务,他还想继续回去做他的山西王。汪兆铭也匆匆逃离北平,还通电表示自己的无奈:现在奉天已经诉诸武力,我们只有撤离北平了。
东北军和中央军还在南北夹击反蒋联军,张学良却有空跑来找周赫煊闲聊,他见面就哈哈大笑:“明诚,你的计谋大妙,堪称当代诸葛亮!”张学良能不高兴吗?
蒋介石送了他至少2000万大洋,再加上大批的军事物资,不仅解决了东北财政困难,还让奉军实力大涨。而且,他还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华北,一跃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地方军阀。
第388章【战事尾声】蒋介石去年勒令地方军阀裁军,只有张学良是真的在裁。原先东北军人数多达40余万,张学良大搞兵简政,最后裁到只剩下28万正规军,其中16万属于
锐,剩下12万为地方守备部队,裁掉的10多万全部变成屯垦军。
这在民国属于难得的壮举,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军阀,都在想方设法扩军,唯独张学良在大裁军。
裁军之后的东北军并没有削弱,战斗力其实还提升了。张学良也想方设法大练新军,这些新军从军事素养到武器装备,都远超一般的军阀部队。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张学良对东北军的控制力,已经远远超过张作霖,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他可以轻松指挥奉军任何一支部队——张作霖调军打仗还要给好处费才行,有些兵头子是不听话的。
怎么说呢,只从练兵能力而言,张学良在民国诸多军阀当中能够排进前列,如果他不亲自指挥作战就更完美了。
张学良着烟说:“老蒋还想打仗,邀我把阎百川(阎锡山)和冯焕章(冯玉祥)彻底赶尽杀绝,然后再跟他南下一起对付李德邻(李宗仁)、白健生(白崇禧)和陈伯南(陈济棠)。”
“你怎么回应的?”周赫煊问。
“当然是拒绝啊,我入关本就是想平息战端,盼着国家早和平,”张学良无奈地摇头说,“老蒋打仗是打上瘾了,不灭掉地方势力他死不罢休。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来搞,至少还要死上几十万士兵才能安宁。”周赫煊点头道:“确实如此,他的掌控
太强了,可惜能力没跟上。”张学良道:“老蒋这回还真大方,他把黑、吉、辽、晋、察、热、绥、冀八省地盘,外加北平、天津、青岛三市全都
给我节制,还让我处理中原大战的善后事宜。”周赫煊笑道:“有
谋?”
“当然有谋,”张学良苦笑着说,“他让我善后,却又勒令我把西北军、晋绥军的军队裁撤六成,明显是想挑起我跟那些军阀将领之间的矛盾。趁我焦头烂额
不出手的时机,回兵南下彻底把桂军给消灭。”蒋介石还真是打仗打上瘾了,明明南京政府财政已经崩溃,还想把桂系军阀给赶尽杀绝。打着打着没有钱粮,为此专门加派各种税捐,搞得南方天怒人怨,他见实在打不下来才罢休。
放过了桂系军阀,蒋介石还不消停,又把目光对准红区,对红区发起多次围剿。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蒋介石围剿红区实为一石三鸟之计:第一,当然是为了消灭我;第二,调派刚刚收编的杂牌部队打仗,削弱控制杂牌势力;第三,围剿到哪里,蒋介石的军事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趁机扩大实际地盘。
简单归纳总结成八个字,蒋介石玩得是“驱狼虎、渔翁得利”。
张学良不想陪蒋介石玩游戏,他说:“我正在跟老蒋周旋,裁一些战斗力弱的杂牌,再整编合并上一批,换个番号偷偷保留下来。”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周赫煊说道。
如果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强行裁军,那些刚刚倒戈的北方将领,估计又要扯旗造反,打仗不知打到什么年月。
当然,张学良也趁机大大收买了人心,他这么一搞,不管是西北军还是晋绥军将领,都会欠下张学良的人情。事实也是如此,今后北方无论哪个派系的将领都对张学良心悦诚服。
就拿摸金校尉孙殿英来说,后来中央想调派孙殿英去多伦,谁来下命令他都不听,结果张学良打一声招呼就搞定。
前些天,阎锡山、冯玉祥和汪兆铭在郑州开了会,商议联合发表停战通电,接着各自离开郑州返回老窝。蒋介石率军占领郑州后,就没有再继续全力追击,而是挥舞着银子大肆收买敌将,把北方给张学良处理,同时调集大军去湖南打桂军。
西北军的许多将领,既恨阎锡山,又恨蒋介石,这就白白便宜了张学良。张学良本没掏银子,便顺利收编多支部队,军力迅速壮大起来。
阎锡山、冯玉祥见回天乏术,蒋介石又着他们下野,两人只能照办——各自把军政大权
给心腹,准备下野之后出国远游避风头。
其实冯玉祥还没有死心,私底下各种小动作,可大局已定,他的诸多谋划本翻不起
花。
这场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消耗经费5亿元,死伤30万人,战火波及20多省的内战,终于进入了尾声。
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叫嚣着裁军的蒋介石,也不是莽着劲想要打仗的冯玉祥,更不是算盘打得比猴的阎锡山,而是等待时机成
再出手的张学良。
张学良如今名义上坐拥八省三市地盘,麾下节制数十万兵马。换成张作霖这种野心家,估计都开始谋划着一统天下,把蒋介石都拉下马了。
周赫煊给张学良泼冷水道:“汉卿兄,你把东北军全部锐都调派入关,东三省防御空虚啊,还是尽快调回去警惕
本关东军吧。”张学良为难道:“我也想啊,可现在地盘太大,必须分散兵力把守,否则
本没法控制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周赫煊默然无语,因为他
本没法反驳。
山西、陕西、绥远等西北省份,张学良是肯定无法控制的,只能让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老部下管理。但华北地区却不一样,张学良只要花上两三年时间治理,就能让华北跟东北一样,变成他的稳固地盘。
剿匪、平、驻守、警备……太多事情需要东北军
锐,张学良总不可能为了东北安全,而对新占地盘坐视不理吧。
毕竟本关东军入侵,都还只是周赫煊的猜测,就算张学良相信,他也没法拿这个来说服手下的人。
周赫煊说:“不论如何,必须调至少三万
锐回东北。”张学良点头说:“那也得等善后问题解决之后,现在
本
不出手。”第389章【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