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赫煊拍拍巴掌,引众人的注意力后,说道:“今天鄙人非常高兴,能有众多诗才云集华懋饭店。中午请到餐厅吃饭,我做东,反正不能让大家饿肚子。”

“吃垮大资本家!”杨突然喊起来,嘴里还嗑着瓜子。

“哈哈哈哈!”众人哄堂大笑,就连家财万贯的邵公子都被逗乐了。

却怡然自得,脸不红心不跳,继续嗑着瓜子儿,似乎要用嗑瓜子的方式,把周赫煊这个大资本家给嗑穷。

同居女友白薇看不下去了,轻轻拉着杨的袖子,低声道:“又发疯,对周先生尊重点!还有,别吃东西了,好像谁把你饿着了一样。”

“你说了算。”杨把瓜子皮扔回去。

30年代中期的中国诗坛,大体上有三大派别,即:左翼诗派、新月派和现代派。

中国诗歌会就是归属于左翼诗派的一个组织,并无特定风格,但有创作主张——意识形态化和大众化,也即写无产阶级诗歌和大众诗歌。

正是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而他的女友白薇,则属于创造社作家(郭沫若、郁达夫那个创造社)。

白薇的父亲是同盟会元老,虽为新派人物,但却搞包办婚姻。白薇为了逃婚,遂离家出走到学校读书,父母又追到学校,联合校方封校抓人,她在妹妹和同学的帮助下,从学校围墙打,直接躲到了本去留学。

本,白薇对杨一见钟情,随即展开疯狂的倒追。杨躲到哪里,白薇就追到哪里,追追逃逃十多年,杨终究还是没能逃出白薇的手掌心。

这两人都算鲁迅的弟子,是上海左翼文坛的中坚力量。

戴望舒跟杨比较,他们以前同属象征派诗人。象征派在20年代非常行,但进入30年代就式微了,戴望舒加入了现代派,而杨则加入了左翼诗派。

戴望舒没有瞎起哄,他看向坐旁边的庞德,喊道:“周先生,让庞德先生说几句吧!”周赫煊笑着介绍:“这位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庞德起身挥手,用中文说:“大家好,不用管我,我只是来旁听的。”老外说中文,永远是难得的西洋景,就连那些左翼诗人都颇兴趣,纷纷高呼让庞德讲几句诗歌创作。

庞德推辞不过,只能开口道:“我认为,中国古代的汉诗,是全世界最美的诗歌。诗歌要有意象美,而中国汉诗的意象美,是任何其他诗歌都无法比拟的。我曾经把一首汉诗翻译成英文,叫《刘彻》,请大家欣赏:丝绸的窸窣已不复闻/尘土在院里飘飞/听不到脚步声,而树叶/卷成堆,静止不动/她,我心中的乐,长眠在下面/一张的叶子粘在门槛上。”这首《刘彻》是用英语朗诵的,听起来极有韵致,但在场的中国诗人却有些懵,因为本猜不出庞德翻译的是哪首古诗。

“中国古代有叫《刘彻》的诗吗?”

“反正我没听过。”

“这洋鬼子胡说八道呢。”

“其实写得还很不错。”

“……”周赫煊也有些纳闷儿,说道:“庞德先生,你把原诗用中文再朗诵一遍吧。”

“咳咳!”庞德清了清嗓子,用蹩脚的中文诵道:“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余心之未宁?”

“噗!”杨一口茶水出来,目瞪口呆的望着庞德。

“咳咳咳!”诗人蒲风也被茶水呛到了,连忙捂住嘴巴,脸颊肌直想笑。

“那个,我说一句。”位置比较靠后的地方有人举手。

周赫煊点头道:“请讲。”那人扶了扶眼镜,说道:“美国诗歌一向不受我们重视,庞德先生的这首《刘彻》,属于美国诗坛杰作,也是欧美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落叶’一句,被称为意象叠加法的典范。”

“请问这位先生是?”周赫煊道。

那人回答说:“谢旦如。”谢旦如,湖畔诗社成员,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的挚友。虽然他没有加入共,却长期从事地下秘密工作,帮忙传递了很多秘密文件,地下遭追捕时也经常躲在他家。

周赫煊鼓掌道:“多谢先生指教!”

“不敢当。”谢旦如表现得极为谦虚。

谢旦如的发言非常正确,这首似是而非的《刘彻》,确实属于美国诗史上的杰作,“落叶句”甚至成为美国诗史上的有名典故。当然,这首诗现在的地位还没那么高,要再过几十年才会被美国诗人捧上神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