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流泪的泰姬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滴永恒的珍珠泪”再也没有比这更特别更形象的比喻了。穿过鲜花夹道的水廊,来在泰姬陵前拾级而上。我轻轻地摩抚着那细腻光润的大理石基座,几乎忍不住要跪下来膜拜它。虽然我不是教徒,但即使要我一步一跪地拜进陵中,也是甘愿的,为了它超乎想象的魅惑之美。
次一早,我们来到举世闻名的泰姬陵。
对于现代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对印度皇帝最悉的就莫过于阿育王与沙贾汗了,前者是因为那部宝莱坞大片,后者便是因为泰姬陵——或者说,是由于“
情的力量”沙贾汗是莫卧尔王朝的第五代帝王,在他还只是一个15岁的王子时,已经娶了蒙泰姬玛哈尔为妃。他对她宠
有加,并在登基后立她为后,称她为“
中翘楚”后
佳丽三千,但是据皇室记载,沙贾汗几乎把所有的夜晚都用来陪伴皇后,这简直是超越了印度人可以想象的浓烈
情。他一生征战不休,但在战争的间歇,他会第一时间回到皇后身边,陪她喝酒、
鸦片、观看歌舞,享受最奢靡最慵懒的婚姻生活。似乎只有同蒙泰姬在一起,他才觉得真正得到了休息,才对自己的征战成绩真正
到自豪。
蒙泰姬殿里收藏的首饰、香水、来自世界各地的礼物,足可以买下一座岛屿。而她回报丈夫的,便是无尽的痴情与无怨的生育——她为他先后生下了十三个子女,并在第十四次生产时难产而死。
那一天是1631年6月7,这是一个和
婆
泪同样重要悲戚的大
子,沙贾汗在这一天心痛神伤,
觉生命的一部分也随着心
的皇后离去了。他在服丧期间,下令
中不许佩戴首饰,不许用香水,哀伤使他很快地苍老。两个月的服丧结束后,他下了一个决定:要建造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陵墓来安葬蒙泰姬,以永恒的建筑来祭奠永恒的
情。之后,他耗尽心力物力国力,亲自设计主持,用了整整22年,终于建成这座举世无双的宏伟皇陵,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整座围墙由大理石与红砂岩建成,进入前要搜身,不许带包,不许带电池,手机要关机,可以带照相机但不可以带摄像机,要鞋或是套上鞋套。
在换鞋套的时候,我看到那红白相间的宏伟门楼前,有个盘腿而坐的巫师在吹笛,穿黄衬衫白
子,戴着红
的包头。
我数了一下,地上的乐器共有9件,形状相似而大小不一,两头长中间圆,有点像我国云南的葫芦丝。他身前的竹篓里,正有一条蛇扁着脑袋探头而上,随着音乐扭来扭去。当蛇头转向我的方向时,我与它冷漠地对视,却不能辨清它究竟有没有留意我。
蛇的眼神毒辣而空旷,看得久了,会叫人不寒而栗。这次我抢在小辛之前抛了张纸币在巫师的地毯上,却只匆匆拍了一张照片就离开了,因为不清楚多少数目合适,怕他会继续追着我要——有一条蛇做帮凶,要多少小费都是理直气壮的吧?
泰姬陵的视觉设计是建筑史上的一项典范,从围墙大门外遥望泰姬陵,会觉得很壮观雄伟;但是越走近大门,望过去泰姬陵会变得越袖珍,端庄地镶嵌在大门中央;但是一步踏进门来,面见到月光般美丽出尘的泰姬陵远远伫立于湖水那端,却又是
美壮观的了。
我忍不住“哗”的一声,几乎屏息。明媚的晨光下,那半圆型的陵墓在彼岸泛着珠贝的柔光,美得触目惊心。庄严、静穆、圣洁、忧伤、母仪天下…
语言在这样的绝美前会变得乏力。或者,唯有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那首《者之贻》,才可以形容其万一:“沙贾汗,你听任皇权消失,却希望使一滴珍珠的泪永恒。岁月无情,它毫不怜悯人的心灵,它嘲笑心灵因不肯忘却而徒劳挣扎。
沙贾汗,你用美来抗争,给无形的死神戴上永不凋谢的王冠。静夜无声,你在情人耳边倾诉的悄悄私语已经镌刻在永恒沉默的白石上。尽管帝国皇权已经化为齑粉,历史已经湮没无闻,而那白的大理石却依然向
天繁星叹息说:‘我记得!’‘我记得!’——然而生命却忘记了。生命必须奔赴死神的征召,轻装起程,把所有记忆都留在孤独凄凉的美的象征里。”
“一滴永恒的珍珠泪”再也没有比这更特别更形象的比喻了。
穿过鲜花夹道的水廊,来在泰姬陵前拾级而上。我轻轻地摩抚着那细腻光润的大理石基座,几乎忍不住要跪下来膜拜它。虽然我不是教徒,但即使要我一步一跪地拜进陵中,也是甘愿的,为了它超乎想象的魅惑之美。
整座陵墓都用德干高原的洁白大理石筑成,镶嵌着珠宝与半宝。坐在陵墓的台基上,手指顺着细美的花纹轻轻勾勒,明知道大理石是最坚硬的,但是它的光泽如此温润,宛如孩童面颊,手指触摸上去有种令人悸动的清凉,充怜惜。
凭栏眺望倒映在池水中的泰姬陵,以及周边四座完全对称的美门楼与清真寺。想象着22年中沙贾汗亲自监督泰姬陵一斧一凿
渐成型的
伤与欣
,还有陵墓竣工之
那喟然喜悦的泪水,我忍不住也要垂下泪来——他对得起泰姬了,对得起泰姬为他生育的十四个孩子。
然而他的儿子却对不起他。
奥伦泽布是沙贾汗的第三个儿子,因为想当皇帝,也因为不父亲为了建造泰姬陵而耗尽国力,生怕等他继位后已经留不下什么,于是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哥哥,囚
了父亲,竟然夺王位而继之。
杀兄夺嫡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早在唐王李世民时期已经上演过类似的闹剧。还有一代暴君秦始皇,当年为了修建万里长城不知累死多少人,才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凄婉传说。然而今天,沧海桑田,孟姜女何在?秦始皇何在?万里长城却是永远不倒的。秦嬴政的功过也正如同沙贾汗一样,因为劳民伤财而遭人唾骂,却又因为不朽建筑而名垂青史。
世上没有什么可以比情更加伟大,也没有什么比建筑更加永恒。于是,当
情与建筑结合在一起,它就注定成为举世瞩目的神话传奇。
沙贾汗献给泰姬的,确是永恒的情。这样的
在今
已经无法生存。今天的
情,讲究的是钻石与玫瑰花。然而再大的钻石,又怎能与这
泪的泰姬陵相比?
忽然间,人群中起了一阵动,仿佛听到无声召唤,不约而同地向着一个地方奔跑,然后齐齐跪下开始祈祷。
我曾去过一些阿拉伯国家,知道是穆斯林祈祷的时间到了。他们一天里要做五次礼拜,黎明、正午、下午、落时、夜晚,每次两到五分钟不等。不论当时正在做什么,只要时间一到,便开始祈祷,雷打不动。
这提醒了我们,也该是吃午饭的时间了。于是离开泰姬陵,在路边小店用了顿简餐,又喝了杯马萨拉茶帮助消化,便继续驶向阿格拉堡——莫卧尔王朝最辉煌的
殿。
莫卧尔王朝始于十六世纪,历经300多年,并在阿克巴时期发展至鼎盛,其版图北自克什米尔南至哥达瓦利河上游,西起喀尔东到布拉马普特拉河。当时的印度人口达到一亿人,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极高水平,莫卧尔时期的珠宝首饰迄今仍是镶嵌最美价值最昂贵的收藏。
但是阿克巴大帝最重要的功绩还不在扩张版图上,而在于他毕生致力于宗教统一。他是蒙古人铁木尔的后代,拥有成吉思汗的血统,分别娶了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女人做子,以此表示宗教合一。而在阿格拉堡里,由他主持建造的这部分建筑也同样表明了这一夙愿:城堡大门上有三颗星,这是伊斯兰教的标志;门顶是拱形建筑,这是基督教的格式;而象征着印度教的莲花装饰,更是随处可见。
这是莫卧尔皇帝们最值得敬重的德行——他们从蒙古草原上呼啸而来,从马背上挪到了象背上,带来了大炮,也带来了伊斯兰教。但他们以武力征服印度,却不强迫印度人改信他们的宗教——政治上统治,却并不强求神的凌
,这是真正的帝王
襟。
我们徜徉在殿中,穿过一间又一间的展室,欣赏着那些华丽的服饰、乐器、法器、武器、
用品与工艺品等。游人很多,但是那些端丽凝重的陈列很容易让人的心沉静下来。印度风情便这样一点一滴悄无声息地走近了来。
那雕花镂空的飞檐,并济的廊柱,形态各异的四季门,以及门上的每一道雕花,都令我目夺神驰,衷心叹服。如此
雕细做的美,让人不忍心走马观花,甚至不忍心多看,而觉得只该找一个静静的角落沉思,反省,然后闭上眼睛,用心眼来让它的美景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