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艳观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又有两件护身法宝,一曰“星剑”一曰“雪披风”星剑乃上古传下的神兵锋锐无匹,配上“判”自创的剑法“弑”其剑势一出,若天繁星,真假难辨,眨眼之间就可斩千人于剑下。

由于杀戮太多,每当星剑一出,一股血腥之气就会弥漫当场,经久不散故而逐渐被传名为“腥剑”而雪披风则是以千年神兽“雪麒麟”的皮制成,质地纯白,晶莹剔透,可随主人的意志随意伸缩。

“判”宰杀敌人之时将雪披风展至无限,天地间一片纯茫,令对手失去方向,再配上他的魔幻身法,取敌之守如探囊取物。

“判”在杀敌之后往往用雪披风揩抹血迹,渐渐地雪白的披风变成了血红的,继而变成了黑,而当雪披风再被使用时也随之乌云蔽天可怖之极,雪披风从此也就被称为“黑空披风”泰山本是天下灵气所聚集之地,僧道神仙多居于此而朝拜的人们也自络绎不绝“判”自一出泰山便将方原五百里内的神与人杀得片甲不留,魔界之人只以为来了个同道救星,纷纷前去相聚,却也都是有去无回,泰山一时成为恐怖之域的代名词“判”见无人可杀便四出为祸天下。

终惹出了佛祖如来亲临泰山收服于他,却竟然耐何他不得,佛祖为保天下沧生联结了道家首领带领数千英围绞“判”而魔界在“判”手中亦吃亏不小故而其首领也带手下数百参与此行“判”在人间停留最多人界受的损失也最是惨重,中原帝王不顾战事亲率大军二十万将泰山团团围住务要将其杀之。

在付出极大代价终将“判”擒下,众人将其杀死,佛祖力劝之,曰:“恶之大者,之,凶之极者,化之,苍生之福”遂将“判”带回西天,将其镇于莲台佛座之下,每聆听佛祖讲经,以佛法化之,并让“判”改名为“冰”以期消其火气磨其唳气,之后只要一提起冰天上人间都会胆颤心惊尤有余悸,而冰二字也就成了三界的忌,今重出,观音立知是佛祖那里出了事,急于问出情形。

“许久不见菩萨又漂亮了许多呢!”冰那轻柔的声音又回绕在耳边。

这句话虽带着明显的调侃意味,但由这柔和的嗓音说来,却既使人觉得毫无恶意,又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观音此时头脑已恢复清明,已知声音源自何处,玉手轻挥,一股和风送往刚刚沐浴的温泉处,蒸腾的雾气立被吹散,一个白衣男子于温泉池上显现出来,只见他双足轻点池水,就那样轻松地伫立于水面之上,仿似一间秋叶,随着池水的涟漪上下沉浮。

说不出地挥洒自如,这人生就一副瘦长面孔,却更有着比女孩子更白腻的肌肤,滑如美玉,透明若冰雪,嘴边不觉有半点胡的痕迹,他不但眉目清秀,尤其那一对丹凤眼长而明亮,与人一种有点怪气的美态和,但却无可否认地神采迫人,无论对男对女,均有种诡异的引力,却又带着一种洒的风姿。

他的眼神温柔无比,无论看什幺都带着一股怜片被薄,却又显得冷漠无情,此人正是冰

观音不答他话,只是又一次问道:“佛祖怎样了?”声音虽还是那样平静却也不由自主地透出些许焦急,冰听罢微微一笑道:“我本可骗您说已把佛祖杀了,那样您毕会急怒攻心,我也可更容易将您擒下,但我若那样做了,只会让您对我失望,事实是佛祖被我主人生擒,被囚在以前我被关押之地,而我则奉命来此将您擒去西天于我主人处置。”

“你主人?”观音不一楞“谁能作你的主人?”这话问得确实有理,以冰之能,三界合力都擒之不下,怎会甘心认人为主,究竟谁有这幺大能耐?

只听冰柔声道:“对不起,我主人之名暂不便透,待我将您擒下至我主人座前,您自会一清二楚,好了菩萨,不要闹了,快过来让我将您缚了,随我去吧。”说话之时脸上还带着一种颇为不耐的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气,好似眼前的决战,是小夫的打情骂俏一般,很明显他早已将观音视为了囊中之物,只等他取走罢了。

虽知是对方的扰敌之计,观音却也不为之气结,正要答话,忽然眼光落在了冰的手臂之上,只见他的手臂上烙着一个金的圆圈,而圆圈的中心赫然有一棵菩提树,这棵菩提树呈一片血红,似乎散发着无比的气与怨气,仿佛九天地狱之中所有的冤魂全都破土而出,围绕着这棵树在嚎叫。

以观音的修为,看到这棵树也不大惊失口一阵悸动,整颗心砰砰直跳,似乎要从哽嗓里蹦出来,一滴冷汗从前额直下面庞,颤声道:“你臂上这标记从何而来?”冰微微一笑道:“此乃我主人所赐,菩萨莫非见过?”观音一听立时从心底冒出一股凉气,一种自从她得道之后就从未有过的觉充盈在头脑之中,那就是——绝望。

只见观音娇躯颤抖,哀声叹道:“冤孽啊冤孽,血祖既出,三界大劫已不可免。”究竟是谁能将观世音菩萨吓成如此模样?

话还要从当年释迦菩提树下悟道说起,当年释迦佛祖虽悟出“冰雪御心诀”将魔念征服,却也留下了一丝缺欠,皆因“冰雪御心诀”只能将魔念强行排出体外,却不能将之化解,释迦离去之后这股魔念仍久久不去,最后全都附于菩提树上。

数年之后菩提树成为大凶之物,凡见此树之人数天内必死无疑,而且死状奇惨,释迦得知此事前往查看,知是树中魔念作祟,命人将树烧掉,并将其沉入海里。

哪知却有一粒种子没被烧死,随树干一起沉入海中,而菩提树中的魔念也全部保留在了种子中,这粒种子随海水漂,不断取天地华,渐渐形成了一颗闪着异样彩的美丽珍珠,在这颗珍珠的表面上,赫然留有当年菩提树的标记。

这颗珍珠经过长年的漂泊,终有一天,被海水推上了中国南方的一处岸上,又过了一段子,有一渔民恰巧从此路过,被此珠的异芒所引,上前查看,见是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以为是老天赐下的异宝,天喜地拾回了家去,此渔民名叫——张角,张角将珍珠供奉于家中,子一久,渐渐被珍珠中的种子透出的气附上了身,失去了本,变成了一个凶厉无比,法力无边的恶魔。

在与珍珠相处的子中,他发现珍珠有一些奇妙的本领,其一就是可以控制人的意志,使人们心甘情愿地被珍珠的主人所奴役,其二是可以取人的怨念,并将之转化为主人的力量。

其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天下百姓离失所,困苦不堪。

张角便身携此珠以行医为名,四处散播妖言,蛊惑民,成立太平道教,张角自封为教主,道号为“血魔”最终酿成了震惊天下的黄巾之,中原百姓为此死伤无数,太平教所过之处,人们皆成为其疯狂的教众,官府衙门全部被踏平,官员兵丁及其家属俱被碎尸示众,而百姓们为了能够进入张角所虚构的“太平永乐”的世界,更是不吃不喝地追随在张角之后,沿途之上饿死病死者数之不尽,官府屡屡围剿,却每次都大败而归,死伤无数。

事情惊动了天庭,玉皇大帝派出十万天兵天将,以二郎神杨戬为帅,浩开赴人间,擒拿张角,灭太平道,双方于九华山下大战三天三夜,结果却是天兵天将惨败而还,元帅二郎神杨戬被擒。

玉帝大惊,杨戬乃天界第一武神,若他遭擒岂还了得!无奈之下只好去求如来佛祖。

佛祖听罢事情原委之后,立知张角十分凶恶,远非一般妖可比,于是率领从众弟子中挑细选出的五百名英,亲自动身前去救援杨戬,并特地命观音菩萨随行,以增强实力,此次佛界可谓英尽出,以为可以救出杨戬。

哪知与张角大战之后,竟是佛界全面惨败,除了如来和观音外,其余五百人无一生还,而观音更因拼死保护如来,受了极重的伤,不得不回西天治疗,佛祖苦思败因,终于悟出是张角所携带的珍珠才是他力量的源泉,于是化身为太平教众,混入太平教大本营中,此时太平教正在举行庆功祝捷的大宴,教徒们见张角连如来佛祖都毫不费力地击败,都认准太平道得天下是大势所趋,无不由衷地喊出“教主万岁!”张角也因此次大胜而得意忘形,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知。如来趁此机会,将张角身上的珍珠盗了出来,次再与张角决战,张角既失了珍珠这最重要的凭依那里还是对手,被佛祖当场击杀,佛祖杀了张角后救出杨戬,又集合了天庭的剩余兵将,趁太平教大本营一片混之际一举将其攻克,太平道终被剿灭,黄巾之虽被平息。

但太平教众对于统治者的怨愤之情,以及在黄巾之中死去的人们的冤魂,却也被珍珠尽数纳,由于取的怨念太多,珍珠上的菩提树变成了血红,这颗珍珠由于曾被张角随身携带,更是张角力量的来源,所以就被人们叫成了“血祖”佛祖灭了太平教后,将血祖带回了西天大雷音寺,以无上佛法化解血祖中的怨气,可血祖中的怨气乃是当年释珈摩尼留下的,与佛家最不兼容,本不是佛法可化解得了的。放在大雷音寺一个月,反将寺里得天翻地覆,许多修为较浅的弟子都不明不白地死去。

如来苦思多也找不出化解之法,正愁眉不展之时,忽有一从九天十界之外飞来一块陨铁,落在大雷音寺前,此陨铁奇寒无比,且异常坚固,其坠落之处方圆十丈内尽皆成冰。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