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五章加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淵處於進退兩難之地,望着一幫手下有些垂頭喪氣,心中多少也有些沮喪。
這不死不活的天氣害苦了他,眾人誰都沒有想到這個結果。可現在他知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已經沒有了回頭路。
他手上兵號稱三萬,可很多卻是臨時招募的人手,本來預期是行軍的過程中繼續招募新兵,可現在無法推進,軍心略有渙散,要説撤回太原的話,只怕真的要兵敗如山。
都説一鼓作氣,再次出兵的話士氣已衰,可以説是勝敗難料。
唯一讓李淵心安的是,他雖然沒有佔據天時,但地利人和還是有的,李軌、劉武周、薛舉都有雄霸關隴之心,對他的太原造成夾擊之勢。可在李淵看來,這三人卻缺乏爭霸天下的雄心,只圖自保一方,眼下還沒有圖謀關中的念頭,只要他能堅持取了關中,以四之地圖謀天下,大有可為。別看蕭布衣、李密現在勢力囂張,可這爭奪天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再説周,秦,漢,隋皆從此地而興,他李淵效仿前人,這天下説不準能落在他手上。
李淵年過半百,一直窩窩囊囊的活着,在楊廣羣臣眼中,不過是個酒之徒。可心中素有抱負,所有的計劃早在心中想了太久,這次看似不得已起兵,卻在太原最少醖釀了數年之久,而在心目中盤算。卻不下了十年。
“如今士氣低落,這雨不知道何時能停。若按我地想法,不如返回太原再圖打算。”
“絕對不可。士氣低落若再回轉,多半潰不成軍。我們辛苦造勢這久,一朝喪盡,實在可惜。”
“但如今進不得,退不得,建成不知有何妙策?”
“這個嘛…一切還聽大將軍的吩咐。”李淵向下望過去,見到説迴轉太原的是裴寂,説不能迴轉地卻是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李淵暗自點頭。心道建成世民都是初生牛犢,如今正需要他們的鋭氣。裴寂老成持重,説要回轉太原卻是大多數年長之人的看法。
這次出兵,端是帶了不少長者,李淵當然不願意無功而返,可也知道要説服他們也是殊為不易。大夥起義,在於齊心。若是有了分歧,那已是敗亂的先兆。
裴寂望向李淵道:“不知道大將軍有何示下?”李淵輕咳聲,正猶豫的時候,中軍帳有兵士進來,大聲道:“啓稟大將軍,太原有緊急軍情。”中軍帳中羣臣都是臉上失,心道太原
本之地。若是失陷,眾人可算是死無葬身之地。
李淵伸手接過文書,看了兩眼,冷哼一聲,將文書擲在地上。正好滾落在裴寂的腳下。裴寂撿起來看了眼,失聲道:“原來有消息傳劉武周想要聯合突厥人襲擊太原!”他此言一出,帳內眾人均是大驚失,面面相覷。唐儉走出來道:“大將軍,太原我等
本之地,再説這裏義軍家眷均在太原,若是失陷。我等首鼠兩端。死無葬身之地。不如暫且迴轉,不知道大將軍意下如何?”
“不成!”李建成雖是謙謙君子。這時候卻是絲毫不讓,看了文書兩眼道:“文書只是説傳言而已,傳言豈可當真,元吉這次可真的是唐突了。”李世民接過文書又看了眼,皺眉道:“大哥,是竇誕地書信,也沒有裴長史説的那麼誇張。竇誕也沒有太過緊張,書信上只是徵詢大將軍的意見而已,估計是元吉小題大做了。”原來李淵南下圖謀關中,卻放心不下基太原,他當然也不會把這種地方
到別人手上,是以把太原重地
給李元吉坐鎮。他納妾不少,可真正能用上力的只有元配竇氏為他生的這幾個子女。可就算如此,李元吉都有些年幼,不堪鎮守太原的大任。所以他命竇誕、宇文歆輔助李元吉,再加上李氏族人,這才安心南下。竇誕娶了他的女兒,也算他地女婿近親,再加上一些族人,這才能確保太原無憂。
所以現在太原真正的決策者並非李元吉,李建成和李世民卻把問題推到李元吉身上,是不想羣臣把問題看的太過嚴重。
裴寂卻是搖頭“據軍情,宋老生、屈突通都是扼守險要,我們想攻下來並非易事。再説李密雖和我們結盟,可隨時都可能過洛陽攻打我們,突厥人貪利忘義,更是信不住。要是被劉武周和突厥人佔了太原,我只怕大夥真的無處容身。不如暫且迴轉救援太原,再籌義舉,不知道大將軍意下如何。”裴寂一番話下來,羣臣部分默然,很多人卻是點頭,唐儉、殷開山、温大有等人隨聲附和,劉弘基、段志玄、劉政會等人卻不認可。李淵暗自皺眉,輕聲道:“這件事暫且放放,明
決定。”
“大將軍,救兵如救火,這事可等不得。”唐儉慌忙道。
“今已晚,還在下着大雨,行軍不妥,明
再派兵迴轉。”李淵説完這句後,拂袖離開中軍帳。一幫老臣子互望一眼,緊跟其後,顯然是要敲定迴轉的事情。
李世民和李建成對望一眼,退到角落竊竊私語。
黑幕降臨,大雨滂沱,老天像個窟窿一樣,不停的傾斜着雨水。
李淵的帳篷內***通明,半夜未眠,眾臣子都是極力勸説李淵迴轉。李淵卻是心中不悦,可這些人都是他首義之臣,當不能重責,但要説服他們,絕對是件非常困難地事情。
聽着唐儉又把事情分析一遍。老臣子都是點頭,李淵只能無奈道:“好,若是明大雨…”他話音未落。有兵士衝進來稟告“大將軍,敦煌公求見。”敦煌公當然就是李世民,眾老臣面面相覷,都是望向李淵,誰都知道李世民來做什麼!
李淵見到羣臣地臉,咳嗽擺手道:“説我已經就寢了,不見。”眾老臣都是釋然。對李淵的善解人意均是
在心,兵士慌忙出去通知李世民。只是片刻又轉了回來,李淵怫然不悦問“怎麼回事?”兵士為難道:“敦煌公跪在泥水地上痛哭
涕,只求見大將軍一面。”李淵怒道:“不見!”兵士只能再次出去,帳篷外一個閃電劃下,照的帳外大亮。眾老臣驚心動魄。緊接着密雨敲下來,乒乒乓乓地打在營帳上,雨聲中夾雜着嚎啕痛哭,淒涼悲測,眾老臣面面相覷。
李淵不為所動,只是道:“那依唐大人地意思是,我們是否…”兵士又跑了進來。
“大將軍,敦煌公在帳外已經被澆的通透,只怕這樣下去…”兵士言又止,唐儉終於道:“大將軍…如此暴雨,敦煌公在外。只怕對身體有損。”
“不用理這個忤逆子!”李淵怒道“唐大人,你説你的。”聽到外邊陣陣哭聲,唐儉如何説的下去?不一會外邊嘈雜聲一片,又有兵士衝進來稟告“大將軍,敦煌公已經拔刀出來。説要自盡!”李淵還沒説什麼。眾大臣都是霍然而起,一窩蜂的衝出去。不一會的功夫把李世民擁了進來。
李世民水裏撈出來般,雨水淚水點點滴滴,見到李淵的時候,跪倒在地失聲痛哭道:“孩子不孝。”他説話地功夫,又要提刀向脖子上抹去,段志玄死死地抓住他的手腕,眾大臣也是攔阻,李淵怒聲道:“你要做什麼?”李世民淚水雨水順着臉頰淌,悲聲道:“孩兒只為爹爹而悲,為義軍而悲,為天下而悲。孩兒一死明志,只是想讓人明白,孩兒沒有任何私心。如果能以死挽救義軍,死又何妨?”眾人悚然動容,唐儉慌忙問“敦煌公此話何解?”李世民憤鬱道:“我等本是興大義,拯救百姓於水火,進取西京,號令天下。可現在不過是遇到小賊,就是迫不及待地回返守住那一城之地,如此舉動談何號令天下,豈不讓跟隨的義士寒心?再説迴轉固守太原又能如何,所作所為和劉武周有什麼區別,還不是讓天下人譏笑,淪為小賊的地步?我等舉兵為大義,進則勝,退則敗。今
若退,民心盡失,滅亡可説是指
可待,這樣的話,就算守住太原城池又有什麼作為?更何況,劉武周攻打太原還不過是個傳言!”眾老臣面面相覷,唐儉見到李世民又要動刀子,慌忙按住道:“敦煌公莫要着急,我等都是為唐公着想,有事慢慢説好了。”李淵卻是冷聲問“宋老生、屈突通扼住險要,我等進退不得怎麼辦?”李世民肅然道:“屈突通老邁無能,只知扼守河東,放棄壺口、龍門,或許河東城高急切難下,但我等義旗高舉,只要攻破霍邑,定有無數義軍跟隨。到時候我等分兵兩路,圍困河東,過黃河,徑攻渭河平原,何懼屈突通?宋老生出身低微,輕狂浮躁,只要誘他出戰,一戰可擒。爹説地兩個險要在我看來,都可
刃而解。”羣臣意動,李淵卻是冷笑道:“那李密若是西進,我等應該如何應對?”李世民正
道:“李密目光短淺,只顧東都,更何況捨不得洛口、黎陽糧倉,顧不得向遠圖謀!”唐儉點頭“敦煌公説的也有道理。”
“可劉武周若是聯合突厥兵南下來攻太原呢?”李淵又問。
“首先一點是突厥和我們亦是好,其次就是我聽聞突厥始畢可汗已經立下重誓,有生之年不會大軍南下。既然如此。就算有些許突厥兵不聽始畢可汗號令來攻,我等何懼?更重要地是,突厥和劉武周也是貌合神離。他想圖謀太原,如何會不考慮馬邑被突厥人虎視眈眈?更何況太原城高牆厚,我們亦有大軍把守,只要不蠢,堅守數月絕不是問題,若真的攻打的話,我等再回兵也是不遲,若只是一個
言就讓我等迴轉。徒讓天下人恥笑。”李淵冷哼一聲“黃口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裴寂左看看、右看看,終於陪笑説道:“其實世民説地也是大有道理,迴轉太原一事,我覺得應該從長計議。”方才眾人都恨不得馬上回轉太原,只是
迫李淵。聽到李世民分析的頭頭是道,悽悽慘慘,又都猶豫起來。
李建成不知何時鑽入帳篷,沉聲道:“依我看來,此事倒有個折中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