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一章餘波不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城兵敗!

沁水兵敗!

西梁軍已打通絳郡和長平的通道,大軍風雨齊會河東。/首/發上黨告急,河東告急,柏壁告急!

李靖攻下壺口,急取龍門關,已包抄柏壁後路。李唐在河東的大軍不但未能重演當年柏壁鏖戰、大破劉武周的戰績,反倒成了關中的桎梏。

時不同,結果當也有所不同。

當年劉武週四面為敵,眼山水輪轉,輪到李淵四面楚歌。

李淵眼下的力已捉襟見肘,如今關中的兵力,除了西京衞護外,很多都已外派。李軌、梁師都未平,雖一直沒有企圖襲取關中,但李淵不能不妨,梁師都一路西退,但還對關中威脅不小。藍關也集結了近十萬的兵力,以防西梁軍破藍關直接打到西京城下。潼關倚仗天險,暫時無憂,河東本已聚集了三十萬兵力,哪裏想到李世民先敗折損兵力後,河東轉瞬又被李靖大軍包抄了後路。

本來河東有如關中的門户,李淵只想在門口拒敵,哪裏想到李靖不走常規,竟然跳窗户進來攻打。

怎麼守,怎麼抗?李淵幾之間,蒼老了許多。

唯一可能讓李淵覺得意料之中地是。玄霸死了。李玄霸終於死了!這心口之刺終於拔出了!李淵才接到這個消息。是裴寂命人快馬加急送過來地消息。

李玄並沒有死在裴寂地佈局反倒落入西梁軍地圍攻之中。力盡而死。

在李淵眼中。誰殺地李玄霸。李玄霸怎麼死地無關重要重要地是。李玄霸死了。李玄霸早該死。李淵恨恨想到。若非李玄霸。關中或許還不能到如今這窘迫地地步。

但李玄霸地死。並沒有給李淵帶來太多地振奮反還有種難言地焦慮。李玄霸死了。沁水被西梁軍攻打之時。唐軍人心惶惶明所以。裴寂不敢去絳郡。只能帶兵北撤到上黨。和李神通兵合一處抗西梁軍。李淵知道裴寂不會領軍。出手就是敗招。沁水一失。上黨和絳郡地聯繫也就截斷。眼下上黨西有羣山。東有太行北均是西梁軍。已是孤棋一塊有糧草。唐軍又多地是坐吃山空。自陷死地。但讓李淵最心煩地還不是上黨地窘境而是延安郡地西梁軍!

李靖所率地西梁軍。不但虎視柏壁。還和一把鋒利地尖刀一樣。隨時要刺到西京。

雖然北面地延安和西京還有數百里地距離。但相對秦嶺黃河天險而言。可説是四處漏風。

李淵處於兩難的境地。

他如果將西京剩餘的兵力拉出去對抗李靖在延安的大軍,那可能被李靖兜個***,再從北方其他的路徑來取關中,可他若是不主動出擊,河東若是全軍覆沒,渡口險要又被李靖擊破,那西梁軍就可以輕易的渡過黃河,一直攻到西京的城下。

如此一來,西梁軍奪取關中的路線和李淵當年攻打關中的路線大同小異,差別就是,當年李淵北上不走龍門走壺口進攻關中,而李靖卻是兜了個更大的***再攻壺口。而壺口龍門一下,就可供對岸的兵將順利過河,威脅不言而喻。

李淵伸手搔頭,才發現又落了不少頭髮。這時候宮人進殿稟告道:“啓稟聖上,太子和秦王已在歸途,應在明都能到京城。”李淵愁眉不展,示意道:“他們若迴轉,馬上召集他們來見朕。”宮人聽令退下,李淵暗想,李玄霸死了,眼下再無內憂,雖有外患,但和建成、世民好好商議,説不定會有破解西梁軍進攻的法子。李淵當然還不想放棄,心力憔悴下,沉沉入夢,只是睡夢中,還是眉頭緊鎖。

李淵在急尋對策的時候,李建成和李世民正在快馬奔回關中的途中。

二人一樣的憂心忡忡,愁眉不展。局面對他們來説,已惡化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們真的很難再想出抗衡的法子。

隨同二人迴轉京城的有温大雅、長孫恆安、段志玄和一幫護衞。

他們這時候,還不知道李玄霸的死訊。

殺死李玄霸是極為隱秘的命令,除裴寂以及温氏兄弟知道內情外,一直秘而不宣。沁水方面的唐軍雖知衞王已死,但盡數撤到上黨,所以眼下的關中,只有李淵一人知道這個消息。

李世民在李玄霸的幾個親衞的保護下,翻山越嶺的終於迴轉到了翼城,欣喜的發現段志玄竟然還活着。段志玄亂戰中存活的本領也是非同一般,見到李世民也是喜極而泣。

眾人一商議,知道翼城眼下只剩下三萬兵力,若被西梁軍重重圍困,只怕再難逃出生天,既然如此,不如趁西梁軍未成合圍之勢,奮力一戰,暫時和柏壁的兵力匯合。眾人心意已決,當機立斷,棄翼城帶兵士向西突圍,李建成知道這個消息後,馬上派兵接應,兩軍一衝,匯合在一起,然後退守柏壁。

李建成見到李世民後,又是傷又是欣喜,欣喜的是弟弟無恙,傷的卻是局勢的惡化。和李世民一説李靖之事,李世民也不由大皺眉頭,心道才出了困境,又入牢籠,如果讓李靖扼守住龍門渡口,順河而下的駐兵,那柏壁已和翼城沒有什麼分別。但他此刻着急迴轉,一來只想質李元吉,二來也想給李玄霸求得解藥,還想和李淵堂堂正正的擺明一切,讓他給自己個代,李世民不想再這麼不明不白下去。李建成也覺得形勢不好,急於和父親商討抵擋策略,當下和李世民一拍即合,帶人迴轉京城。

不過李建成畢竟沉穩,當然不會放棄柏壁,讓屈突通帶兵繼續堅守柏壁又讓劉弘基、唐儉二人分兵前往龍門關,協助那裏的兵士守住關口,不能讓李靖搶佔渡口,斷了柏壁軍的退路。

眾人商議已定李氏兄弟這才帶親信過黃河,取道西京。

一路上,眾人見軍民惶惶,都如四面楚歌之狀,心中均湧起不詳之意,沉默無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