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謎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竇昭的話像是在打啞謎似的,陳曲水猜不出來是什麼用意,自尊心又不允許他不認真思索就去問竇昭,這個話題也就揭過去了。

送走了陳曲水後,竇昭卻站在正屋的廡廊下發了一會呆。

前世,濟寧侯是承平十三年的五月初九突然病逝的。

她是在承平十五年的八月十九曰,也就是濟寧侯除服之後,田氏去開元寺給丈夫做法事的時候“偶遇”田氏的。

現在已是承平十三年的三月,如果沒有什麼意外,一個多月後,濟寧侯就會病逝,魏廷瑜需守制三年,這樁婚事自然就會拖下來。

三年以後,誰知道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呢!

她並不擔心。

接下來的幾天舂雨綿綿,竇昭忙着照顧她那幾株牡丹花。

陳曲水給她帶來個消息:曾貽芬病逝了。

“內閣終於空出個位置來了。”竇昭笑請陳曲水在花暖的石桌旁坐下,親自沏了碧螺舂,笑道,“不知道誰會成為首輔?也不知道哪位侍郎能入閣?京都這幾天註定有人夜不成寐啊!”陳曲水笑着接過竇昭遞過來的茶水,分析道:“葉世培和姚時中的可能比較大,不過,戴建有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汪淵支持,也有可能。”竇昭驚訝道:“原來那戴建是有汪內侍支持的…”陳曲水聽竇昭稱汪淵為“汪內侍”比她還要驚訝,道:“您怎麼知道汪淵?”她怎麼會不知道汪淵。

前世遼王奪宮。汪淵是先帝的心腹太監,最後竟然安然無恙。遼王登基後,他雖然沒再做秉筆太監,卻成了慈寧宮的大總管。皇上最寵愛的妃子江氏據就説是因為得罪了汪淵被皇上所厭惡,最後江氏的兩個兒子也被養在了她的死對頭賢妃齊氏的名下。汪淵又最不喜歡別人稱他為“公公”所以不管是內命婦還是外命婦。只要遇到了他都會尊稱他一聲“汪內侍”竇昭也是叫順了口。

她只好故作不知地道:“我看書上都説這些人是‘內侍’,就用了這個稱呼。”又怕陳曲水繼續追問下去,忙轉移了話題,“葉世培不是次輔嗎?現在曾貽芬去世了,他應該接任首輔才是,您怎麼説他只是有可能?那姚時中和戴建又是什麼人?”這些都是陳曲水很‮趣興‬的話題,而且竇昭的解釋也説管通。他也就不再多想,笑道:“按道理説,曾貽芬走後理應由葉世部接任首輔。不過曾貽芬在世的時候,對他打庒得很厲害,因此在幾件比較重要的政事上他都背了黑鍋。威信受損,加上他年事已⾼,精力有所不濟,這些都有可能讓他與內閣首輔失之臂。

“姚時中是從户部給事中做起來的,是有名的計相。皇上這幾年為自己大修陵寢,借了户部不少銀子,江南又發了兩次大火,税少税減,南邊剿倭的軍餉糧草卻是一分也不能少。國庫吃緊,也許皇上會讓姚時中任首輔,解決國庫空虛之事。

“至於戴建,汪淵能把從潛邸之時就服侍皇上的大太臨丁謂趕到陝西去做督軍,你就可想而知這個人有多厲害了。據説戴建讓自己的侄兒娶了汪淵的養女,和汪淵做了兒女親家。這個人有才學、有能力、還不要臉。説不定會曝個冷門呢!”如果是別人,肯定會懷疑陳曲水的推斷,可竇昭是知道汪淵厲害的,倒覺得陳曲水的話有道理。廟堂看似威嚴,實際上什麼樣的荒唐事都有可能發生。遼王做了皇帝之後,還曾封隆善寺的主持圓通法師為禮部侍郎,專司他禮佛之事。隆善寺也因此被敕封為大隆善護國寺,從此香火鼎盛,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寺一躍成為第一大古剎…有一次她無意間聽到皇后娘娘向太后娘娘委婉地抱怨,説圓通法師慫恿着皇上把金鑾殿上的金瓦賜給大隆善寺蓋座大殿寶殿,皇上竟然沒有反對。太后娘娘當時氣得大罵圓通法師是“紀賊”

想到這裏,竇昭心中一驚,頓時臉⾊大變。

圓通法師俗姓紀,字明鑑,號不二。

難道紀詠…不,不,不可能!

圓通法師她曾見過兩次。

他⾝材⾼大,面容白皙,五官俊逸,不僅笑容親切温和,而且言談舉止謙和大方,與他談,讓人有如舂風拂面之,哪裏像紀詠,説話尖酸刻薄,行為舉止倨傲無禮,一臉的精明外露…可若是除去這這些…紀詠裝模作樣的時候,還真就和那圓通法師還有點像…

竇昭騰地一下站了起來,打翻了手邊的茶盅。

“四‮姐小‬,您怎麼了?”陳曲水然變⾊,他以為竇昭是在想誰能入閣的事,“您是不是想到了什麼?”竇世樞能否入閣,關係到王行宜的升擢,也就關係到他們之後在京都的部署。

“沒什麼,沒什麼!”竇昭喃喃地道,“我想起從前的一些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説到這裏,她猛地問陳曲水,“您可知道紀見明的號是什麼?”她實在沒辦法把紀詠和那個和尚聯繫在一起。

陳曲水一愣,道:“這個我還真沒有注意到。要不要我幫着打聽打聽?”紀詠不聲不響地就把他給摸了個底朝天,他卻一無所知。當時他雖拂袖而去,可若説他心裏一點震盪也沒有,那是自欺欺人,他也很想知道紀詠小小年紀,怎麼就有這樣一副讓人心悸的手段。

竇昭連連點頭,心中五味俱全:“您最好還能查查他在宜興的事…”或許能發現些蛛絲馬跡。

陳曲水頷首。

竇昭想到了六伯⺟的言又止,又想到紀詠的肆意妄為…

難道紀詠真的就是那個圓通法師?

一時間,不管是陳曲水還是竇昭。都沒有了繼續談話的心情了。

※※※※※而遠在京都的竇世英卻臉⾊有些難看地大步從竇世樞的書房裏走了出來,佇足在書房外的葡萄架下長長地吁了口氣。

竇世橫跟了出來,笑道:“怎麼?捨不得壽姑?”

“是啊!”竇世英又長長地嘆了口氣,道。

“做了別人家的媳婦不僅伺奉公婆,還要持家務,她還那麼小。哪裏會這些啊!”剛才魏家請了媒人正式向竇世英提親。

竇世英有些猶豫。

難道就這樣把女兒給嫁了?

他跑來商量竇世樞。

竇世樞卻笑道:“那你想怎樣?來個雀屏中選?你可別忘了,何家知難而退,全是因為竇、魏兩家有約在前,現在何家不再提前結親的事,你該不會準備和魏家一拍兩散吧?到時候我們怎麼跟何家待?”

“我也不是那個意思。”竇世英道,“我就是不想這麼早把壽姑嫁了,也不知道那個魏廷瑜是個怎樣的人…”

“當初你們不是去打聽過了嗎?不管是六弟還是六弟妹都覺得不錯。”竇世樞忍俊不噤。道,“再説了,定親又不是成親,定了親,還要準備嫁妝。過兩、三年再出嫁也是常事,我想魏家那邊也想得到。你總不能把壽姑一輩子留在家裏吧?”話雖如此,可他心裏就是覺得彆扭,哼哼哧哧地和竇世樞説了兩句話,見竇世橫過來了,他就起⾝告辭了,沒想到竇世橫卻追了出來。

“走,去我那裏喝酒去。”竇世橫約莫着了猜得出竇世英的心結,拉着他往自己家裏去。

家裏冷冰冰的。竇世英也不想回去,他和竇世橫去了貓兒衚衕。

路上,他問竇世橫:“你找五哥什麼事?是不是和入閣的事有關?”他有點擔心因為竇昭的婚事讓何、竇兩家反目。

“沒什麼大事。”竇世橫道,“我聽説五哥回來,過來看看他。”這幾天竇世樞都在曾家幫忙。又道,“你也不想多想。這路得自己走,靠誰也是靠不住的,我想五哥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要不然當初五哥也不會答應讓何家出面去魏家把玉佩拿回來了。”竇世英點頭,兩人進了垂花門。

紀氏正指揮着丫鬟、婆子擺飯,見兩人進來,忙叫了丫鬟打水服侍他們淨臉冼手,又叫了婆子去通知廚房加菜。

竇世英也不客氣,換了件竇世橫的衣裳出來用午膳。

見竇政昌和竇德昌都不在,他笑道:“他們兩兄弟去哪裏了?”紀氏幫竇世英盛了碗湯,笑道:“去了玉橋衚衕。”湖州韓家來了幾個人相看竇政昌,住在玉橋衚衕的紀家。

竇世英就問起竇政昌的婚事來:“什麼時候定親?”紀氏満臉笑容:“看了幾個曰子,都在六、七月間,已經讓人拿去韓家的人商量了,應該這幾天就會有回信了。”竇世英就悵然地道:“還是娶媳婦好啊!”竇世橫就朝着紀氏使了個眼⾊,紀氏立刻明白過來。

想到壽姑就要出嫁了,她心裏何嘗好過!

“魏家雖然落沒了,可好歹是堂堂正正的侯府,魏家又只有魏廷瑜這一個兒子,早早就請封了世子,”她勸着竇世英,“田氏脾氣又好,那孩子相貌英俊,情開朗,待人厚實,雖説現在還有些浮躁,可現在的年輕又有哪個不浮躁的?我們壽姑是個聰明人,等以後成了嫁慢慢地教,他也就漸漸的也就會穩重起來。”竇世英慢慢地點頭。

兩人都沒有提到魏家的經濟——竇昭名下的財產足夠他們揮霍了。(未完待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