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趕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漢獻帝原本以為,他遭受過羅馬的苦難,秦峯這邊的苦難一定能夠扛過去。只要能扛過去,就能夠揭發秦峯的醜惡嘴臉,讓天下人知道他就是大國賊。
然而,黑衣衞只是用到了縮減版的騎木驢,正式版都沒有登場,漢獻帝就不行了。
漢獻帝是真的不行了,就此温順如小白兔,朝廷之上凡事只看秦峯,只要秦峯一點頭,漢獻帝立刻就准奏。
馬磾他們沒脾氣了。
當然,秦峯並沒有一直待天子,只要天子聽話,好吃好喝供着。漢獻帝明白‘喝茶’的含義後,就再也不喝茶了。
秦峯有後世的經驗,未免出現曹‘’那時候的不好事情,對宮
控制更加嚴密。國舅董承等人入宮,都有人一路陪伴,漢獻帝因此沒有辦法道出秦峯的真面目。
秦峯還專‘門’派老賈詡,為漢獻帝‘上課’,多講‘’秋戰國時候的周室。
漢獻帝得到教導,就以自己年幼無德,明發詔書,百官的升遷、賞功、罰罪,全部由秦峯來處置。
於是,丞相秦峯開始大刀闊斧在朝廷中安‘’自己的心腹手下,賈詡任職光祿大夫,荀彧任職尚書令、徐庶任職中書令、田豐任職御史中丞,沮授任職太中大夫,荀攸任職黃‘門’‘侍’郎。周山為典農中郎將,督辦錢糧。
秦峯又大力提拔一直給與自己大力支持的三位岳丈大人,相信有岳丈們在朝中,一定更加鼎力支持。而秦峯的岳丈蔡邕、伏完都是老一輩的名士,進入朝廷順理成章。
伏完任職御史大夫,蔡邕為大鴻臚,甄逸為大司農丞。
陳琳為鄴城令,張燕為幷州刺史,田豫為幽州刺史,閻柔為東北州刺史,趙雲為司隸校尉。
又任命趙雲為安東將軍、張遼為安西將軍、張郃為安南將軍、高順為安北將軍。
朝廷正式成立水師,太史慈和甘寧為正副大都督。
典韋、許褚皆為都尉。
地方上,辛毗、崔琰、‘’介、荀諶、王昶,周倉、廖化、田楷,單經等皆為州郡別駕、郡守,都、校尉。
秦峯以丞相開府治事,正式成立軍機處,其編制取代尚書枱,軍師六人組一起坐堂。並又明立黑衣衞、情報衞督查百官與地方。自此大權皆歸於秦峯,朝廷事務,先稟報秦峯,在發軍機處建章程,最後才奏天子。
然秦峯又得司隸州,又得朝廷,人手就顯得不夠用了。好在教導漢獻帝一番後,科舉順利實施。
秦峯便想着,這是華夏的第一次科舉,一定有很多英才之士上京趕考,到時候一網打盡,只是不知,都會有誰來趕考。
這一,五月二十
。
秦峯在丞相官署對軍機處做出了指示,“這一次的試題,就由你們六位為主考,負責命題以及一切的試考事項。我這裏只有一點要求,一定要嚴格保密試題,絕對不能舞弊的情況發生。才能為朝廷選拔真正的人才…。”對於秦峯提出的科舉制度,軍機處的軍師們由衷欽佩,這可是能夠改變時代的制度。作為第一屆科舉試考的主考,這可是名傳青史的榮耀,荀彧他們十分‘’動,個個離席拜倒宣誓。
“主公開科舉之先河,實為天下讀書人的幸事,真是孔聖教育天下後,最重要的決策。屬下代天下的讀書人,永主公的大恩大德。”老賈詡哭了。出身西北邊陲的他,到了四十多歲,才因為‘亂’世有了出頭之
。他對之前的推舉制度,太深有
受了。
秦峯也是喜悦,相信首開科舉,一定能夠引天下很多有才之士的到來,“今
就檄文天下,都來鄴都上京趕考,要建立‘花’名冊,到時候先送我這裏一份,本相先看看。”
“喏。”眾人應道。
治世需要文人,打天下不能缺了武將,所以秦峯的這次科舉試考,不單單有文舉還有武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秦峯便任命趙雲為武舉主考,張遼、張郃、徐晃為副主考,負責武舉試考。
並且,秦峯再次打破常規,額外推行了雜科的科舉試考,任命周山負責雜科的考核。
秦峯指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今天下百廢待興,我們需要各行各業的狀元們,引領行業的發展。為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
“聖主在世,天下萬民之福!”老賈詡當時就‘’動的拜倒在地。其他人更不用説。
於是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就此傳天下。秦峯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這句話,‘
’勵了一代有一代華夏各行業的‘
’英們。而為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成為各行業‘
’英們的座右銘。
隨着檄文傳於天下,老百姓們歡呼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口號,他們從中體會到丞相秦峯對天下萬民同樣的寬仁愛護。而讀書人沉浸在了‘為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的話語中,個個收拾行囊,上京趕考。
檄文傳到青州,袁紹頭大,評價道:“秦峯摒棄千百年的祖制,滑天下之大稽。他拋棄了世家大族,定然以失敗告終。”然而袁紹額外一陣頭大,因為他突然發現,秦峯從來沒有依靠過士族。對於秦峯能夠崛起,袁紹這位士族領袖,百思不得其解。
檄文傳到小沛,劉備只有一縣之地,他本就顧不上這個。
檄文傳到徐州,呂布不屑一顧。
檄文傳到曹‘’那裏,曹‘
’大驚失‘
’,“秦子進這是要將天下有志之士一網打盡,那我還有何人所用?”曹‘
’‘
’意效仿,卻是被士族阻撓,不得善果。
江東孫策則是力排眾議,學習師父,從而和江東‘門’閥產生了裂痕。而他的兄弟孫權卻是反其道而行,帶着二弟司馬懿,各府‘門’閥遊走安撫,和各家族‘門’閥形成了特別好的關係。江東各路‘門’閥便到,孫權就是好,比他哥哥強。
至於荊州,蜀中,當地士族把持權柄,豈容劉表和劉璋有所為。更何況,劉表一心安度晚年,而劉璋小年輕沉‘’聲‘
’犬馬。
話説只是十幾天,檄文就傳遍了荊州大地。
襄陽城,一位短濃眉,朝天鼻,大黑臉,面貌古怪的年輕人,拜別了養育自己長大的叔叔龐德公,揹着包袱離開了。荊州的士族看不起他,鄙夷他的相貌,而他,立志上京趕考,追隨以賢取人的丞相,匡扶天下。
“士元,不要在意外人的眼光,叔叔相信憑你的才華,一定會被丞相重用。”慈眉善目的龐德公諄諄教導。
龐統離開了襄陽城,但他並沒有馬上渡江北上,而是轉道前去一個叫‘隆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