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漢末有巨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各行業到來趕考雜科的能人異士太多了,近萬。這些人囊括了華夏文明開始,一直到現在,天下各地各式各樣的行當、還有獨‘門’手藝、生活技巧等等。
想要考這麼全的行業行當,就算是擁有‘’英無數的秦峯也作難。
好在關鍵時刻,龐統提出了一個點子,金點子,立刻解決了所有問題。
龐統提出了主張,到來的這些人,都是各行業的‘’英,與其找人去考核他們,不如讓他們自己考核自己。
“怎麼自己考核自己?”老賈詡在下面問道。
龐統朝天鼻一抖,就説道:“他們都是各行業的‘’英,讓他們拿出他們最得意的作品。我們使用這些作品,以用途、品質等幾個方面,來平定這個人和這個人的行業作品。比如鐵匠打造寶劍,好壞一目瞭然…。就算是十分偏‘門’的,用一用也知道好壞了。”
“高明。”老賈詡撫須,不讚揚。
“還需向諸位軍師學習。”龐統謙虛道。
“哼~。”老賈詡扭頭一旁。龐統也撇過了臉去。
秦峯拍了板,“士元這個辦法不錯,就按照這個,制定試考的章程。”又道:“雜科試考考的是手藝,輕易誰也學不來,就不用文考那麼嚴密了。就設立通透的考場,百姓可以參觀。考生所需材料,由朝廷免費提供。”
“喏。”軍師們告退,下去準備去了。
於是乎,三百六十行雜科試考,進入了準備階段。各路行業‘’英,得知試考
程後,紛紛開動腦筋,放開手腳,準備最得意的作品。
秦峯保護各行業,認為各行業不分貴賤,皆是華夏文明財產的思想也傳了出去。
自古以來,秦峯是第一位明確保護各行業,提升各行業社會地位的領導人。他沒有貧賤之分,沒有行業之貶,一視同仁。各行各業的人們,‘
’涕零,紛紛在各行祖先畫像之上,又是供奉秦峯的畫像,視為行業的保護神。
就算是到了千年後,各行業祭拜行業祖師之前,先祭拜秦峯。是秦峯保護了他們,給與他們社會的認同,提升了他們的社會地位,讓他們的行業能夠一代代傳下去。
這讓千年後,學者們對秦峯的評價極高。一致認為,是秦峯在漢末的保護措施,讓華夏文明遺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而在同一時間,其他文明發源地的文明遺產卻在大量的消失。
華夏的三百六十行,並不是説就是三百六十,而是一個廣義的稱呼。三百六十行,也有三十六行者的説法,也有七十二行的説法。就其分工而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則為七十二行,十之則為三百六十行。可見無論三十六行還是三百六十行只是虛指數,實非具體數字。
但大致可以分為九大行業類別。
一曰:農林牧漁行業。農,主要是農耕。林,主要是林木、‘花’草種植栽培。牧,泛指陸地養殖業,漁,泛指與水產品養殖業。
二曰:飲食糖果行業。泛指餐飲,副食品等等於吃喝有關的。
三曰:紡織服飾行業。
四曰:手工業行業。泛指所有工業產品,由於古代沒有機械工業,就是叫手工業了。
五曰:‘’通運輸行業。拉車的,開船的,修路的,趕腳的都包括在其中。
六曰:醫療衞生行業。這裏面不單單包括正統的醫生,還包括接生婆、賣‘藥’的、賣醫療器械的,乃至於挑大糞搞衞生的都在其中。
“什麼,挑大糞的!”龐統震驚了。
老賈詡揣摩上意,立刻道:“挑大糞的也是技術活,你知道怎麼挑嗎?”
“這…這…。”龐統無言以對。
秦峯特別指出,誰也不能小看挑大糞的,沒有人挑大糞搞衞生,髒‘亂’差,疾病就會氾濫,人民就會遭殃。
軍師們震驚了,這也説明,他們的主公,真是愛民如子,從無分類,一視同仁。試問誰不願追隨一位這樣的明主?
七曰:文化教育行業。
八曰:休閒娛樂行業。
九曰:工藝美術行業。
隨着雜科試考的進行,鄴都全城熱鬧了起來。這已經不單單是一場簡單的試考,簡直就是華夏文明的一次盛會。
雖然秦峯一直強調各行業平等,都是文明的組成部分,但總歸是有熱‘門’行業和冷‘門’行業。
若説最引百姓的,就數到衣食住行了。
大廚們試考的地方,被百姓親切稱呼為餐飲一條街。試考那一天,真是圍滿了口水的觀眾。
而醫療衞生的試考十分引華佗,華佗也想當個狀元,秦峯説你是老前輩就免了吧,還是把機會讓給後輩吧,華佗只好成了醫療衞生的主考。不過隨着張仲景的出現,後輩們想要拿狀元,只好等下一次試考了。
於是乎,即將年過半百的張仲景,成為了醫療衞生的狀元。
秦峯得到了第二張保命符,怎麼着也能多活十年吧。他一拍腦‘門’,當初‘花’名冊人數太多,估‘摸’着是眼‘花’了,)沒看到張仲景的名字。好在醫聖就是醫聖,並沒有因此埋沒。
雜科試考的時間並不太長,但評定的時間很長,持續了28天,才全部結束。
鄴都五十萬百姓,開了眼界,經過傳頌,傳於天下。由於古代消息的閉,許多事情百姓是不知道的。而秦峯的這次雜科試考,也就因此有了意外的收穫,就是讓華夏人,全面瞭解華夏文明的繁盛,提高了人民的民族榮譽
。
三百六十行,皆是文明的碩果,是要得到傳承和保護的。但其中,也有幾個行業,是秦峯關注的重點。
秦峯較為關注其中三個人,這三個人可説是這個時代的巨匠。分別是馬鈞、黃承彥和棗祗。馬鈞和黃承彥是這個時代的大發明家,秦峯有許多來自後世的構想,需要他們去完成。
而棗祗,無異於漢末的農業大師,對於一個農業國家的重要‘’,不言而喻。
這一,這三人的作品,呈在了秦峯面前,而秦峯也是迫不及待,想要看看三位大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