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凡與敵夜戰,須多用火鼓,所以變亂敵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備我之計,則勝。法曰:“夜戰多火鼓。”秋,越伐吳。吳人御之笠澤,夾水而陣。越為左右二軍,乘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吳分兵御之。越子率中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吳師大亂,遂敗之。

譯文大凡夜間對敵作戰,必須多多利用火光和鼓聲,以便擾亂敵人的視聽,使它不知採取什麼計策防備我軍。這樣,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説:“夜間作戰要多用火光和鼓聲(來惑敵人)。”秋時期,越國進攻吳國,吳軍憑據笠澤進行防禦,與越軍隔水對峙。越王勾踐把越軍部分兵力編成左右兩軍,乘着夜暗擊鼓吶喊而錯前進,吳王夫差則分兵防禦。於是,越王親率中軍主力,悄悄渡過笠澤,直趨吳軍主力而擊鼓進攻,吳軍大亂,越軍一舉而打敗吳軍。

解析本篇以《夜戰》為題,旨在闡述夜間作戰如何惑敵人的問題。它認為,夜間作戰,要用火光和鼓聲來擾亂敵人的視覺和聽覺,使其無法觀察我軍的真實情況和想出對付我的辦法,這樣就能戰勝敵人。用“火鼓”擾亂敵人的視聽,也是“示形”惑敵的方法之一。夜間作戰,不便於觀察,利用火光和鼓聲,既可以收到惑敵人的作用,又可以達到聲其東而擊其西的目的。因此,這在古代戰爭中,是常為兵家用以實施佯動制敵的一種有效戰法。秋時期,越王勾踐進攻吳國的笠澤之戰,就是體現用“火鼓”惑敵戰法的一個成功戰例。當時,越吳兩軍隔水對陣,越王勾踐利用夜暗,以小分隊,鳴鼓吶喊,實施左右兩翼佯攻;吳王夫差誤認為越軍兩路渡水進攻,隨即分兵兩路戰。勾踐乘吳軍兵力分散之隙,親率越軍主力,偷偷渡過笠澤,出其不意地向吳軍要害部位的中軍,展開猛烈進攻,一舉而敗吳軍,為此後滅亡吳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