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003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1]集慶就在眼前!
此時的朱元璋是義軍的左副元帥,而郭天敍是都元帥,郭子興的弟張天佑是右都副元帥,這個職位是劉福通封的,朱元璋的地位最低,但是顯而易見,這兩個人
本沒有與朱元璋抗衡的本錢,軍隊的實際統帥是朱元璋。此時元朝的統治者們已經十分頭疼,到處都是起義軍,沒有工夫去理會小小的朱元璋,朱元璋正是抓住這個機會,向集慶發動了總攻。
由於船隻太差,而且過於小看集慶的城防,朱元璋於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八月和九月連續兩次攻擊集慶,都被元軍擊敗,然而失敗對朱元璋來説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在這兩次戰鬥中,郭天敍和張天佑都戰死了,朱元璋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都元帥。
第二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親自帶兵分三路進攻集慶,用了十天時間攻破了集慶,並改集慶為應天。
窮人朱元璋終於擺了鳳陽,擺
了濠州,擺
了滁州,來到了富裕的南京,但真正的事業才剛開始,繼續努力!
朱元璋佔據了應天,對他來説是件好事,但從歷史大勢上看,他的形勢並不樂觀,自古佔據北方即有天時地利,中國地勢由北向南,由南方起兵進攻北方最後獲得勝利,少有先例。
可是朱元璋此時佔據應天,卻是佔了個大便宜。
我們介紹一下朱元璋的鄰居們,住在他東邊鎮江的是元朝軍隊,而住東南方平江(蘇州)的是張士誠,東北面的是張明鑑的起義軍,南面是元將八思爾不花(什麼名字),西面是徐壽輝。
表面上看,朱元璋的鄰居們個個都比他強,家大業大,朱元璋被他們圍在中間,就好像是到外地打工的民工,寄人籬下,然而這些鄰居們雖然並不喜歡朱元璋,但也正是因為他過於弱小,誰也沒把他看在眼裏,自己打來打去,沒空搭理他。
更關鍵的是,朱元璋北面的鄰居是劉福通,這個是兄弟單位的部隊。幫助朱元璋擋住了元朝軍隊的進攻。元朝的統治者倒是很重視朱元璋,可是打不着。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情形,能打的不想打,想打的不能打。
朱元璋充分利用了這一特點,對他而言,元朝雖然是他苦大仇深的報復對象,但還不到時候,他先要料理他的兩個鄰居。對他而言,這兩個鄰居才是真正可怕的對手。
[22]下面我們要介紹他的兩個鄰居,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張士誠和陳友諒。
這兩個人都是當世之豪傑,如果他們分別出現在不同的朝代,應該都能成就大業,可惜,歷史註定要讓這個時代熱鬧一點。
這是一場淘汰賽,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獲得勝利。
據顧愷之吃甘蔗的理論,我們先介紹弱一點的。
張士誠,男,1321年生人,職業是販私鹽,山東泰州人,在這裏要説一下販私鹽這一封建時代長期存在的行業。鹽是國家管制的物品,非經允許不能販賣,但海水就在那裏放着,不曬白不曬,不賣白不賣,所以很多人都看上了這條發財之道。
據經濟學的理論,壟斷必然造成行業的退化和官僚化,古代鹽業也不例外,老百姓只要花三分之一的價錢就可以買到比官鹽好得多的私鹽。為了嚴格控制這一行業利益,歷代封建政府,無論是漢、魏、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也不管他們治國的方法是道家、儒家還是法家,在對這一問題的處理上,他們都遵照了韓非子的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老百姓明知去河裏撈金要處死刑還要去幹,是因為存在着僥倖心理,所以要加大處罰力度。
對待販賣私鹽的處罰也是不斷的加重,到了隋唐時期,販賣一石(約一百斤)私鹽就要處死刑,大家知道,程咬金就是私鹽販子,看他的個頭,應該不止賣一百斤私鹽,居然還能通過大赦出獄,確實讓人費解。
那麼張士誠的格應該就清楚了,首先他應該是一個不怕死的人,怕死就不能幹這個,此外,他應該是一個比較有錢的人,有錢就能
到很多朋友,最後,他對元朝統治應該有着刻骨的仇恨,因為這個政府不讓他賣私鹽,還處死了他的很多朋友。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張士誠在山東泰州起義,他是私鹽販子,所以他的起義兄弟也大都是幹這行的,他不屬於以貧苦農民為主的紅巾軍序列,這就為他和朱元璋的長期矛盾打下了伏筆。
作為當時眾多起義者中的一個,張士誠是通過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決定他的歷史地位的。
[23]最艱苦的戰役--高郵之戰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張士誠起兵後,連續攻佔泰州、興化等地,在高郵建都,稱誠王,國號大周,以天佑為紀年。
現在看來,這個天佑紀年名字實在是取得好。
張士誠的王位還沒有坐多久,元朝就派兵打來了,其實元朝的官員們也是認死理的,誰稱王就去打誰,要是碰到個埋頭造反不稱王的,他反倒是不理的,朱元璋就是佔了這個便宜。
我們上文提到過的元朝名臣率領百萬大軍(注意,這個是實數)攻擊高郵,所謂"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元史),此時私鹽販子張士誠表現了他的勇氣和決心。
當時很多人都建議放棄高郵,張士誠考慮良久,説出了一句話:"我們還能去哪裏呢"是啊,還能去哪裏呢?
死也要死在這裏!
元軍用各種武器攻城,包括多種火炮,張士誠和他的兩個弟弟張士義、張士德就在城樓上堅守,所有的將士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更重要的是,這些起義者的心中有着這樣一個信念。
投降也是死,抵抗也是死,不如抵抗而死!至少死得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