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10-06-1912:24:01四、最後的王太后王莽熱衷於古儀研究,並非沒有一點實用價值。比如王太后的歷史定位,這是個禮教技術難題,經過王莽認真努力,終於把它攻克了。

王太后已經很老很老了。人老不死,謂之賊,王太后卻活得比賊難受多了。在她這整整一生,經歷四世皇帝,丈夫活不過她,兒子活不過她,自以為強悍無比的傅太后活不過她,傅太后的孫子,雙戀漢哀帝也活不過她。她的一生,簡直就是一部活的歷史,承載了太多的滄桑與變換。那一幕幕活人活劇,就像泡影一樣在他面前破裂,蕩然無存。

這麼一個國寶級老太婆,卻給王莽出了一個難題。王太后掛着漢朝的封號,卻享受着新王朝的陽光和高級待遇,嚴重違背常規。於是,王莽就想琢磨着,以新王朝政府的名義,給王太后封個啥號才合適呢。

當然,王莽知道,王太后生是漢朝人,死必是漢朝鬼,給她換封號,肯定不樂意。不過,在大事面前,樂不樂意,都得聽王莽的。當初,王太后不是不樂意出國璽,最後不都出來了嗎。王莽想了想,下詔給王太后換了一個新尊號,名曰“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尊號這玩藝,就像手機號,管用就行。所以,王太后也沒啥意見,但是下面這件事不一樣了,王太后實在忍不住發飆了。

事情是這樣的,王莽認為,王太后既然是新王朝的太后了,那麼就應該按新王朝的規矩,給王太后找個像樣的葬地。王莽找呀找,一拍腦袋,竟然想到了一塊風水寶地。

王莽看中的這塊風水寶地,已有人佔為已有,蓋了一座宗廟。死人是鬥不過活人的,王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那廟拆了,重新蓋了一座新廟,名曰“長壽宮。”接着,王莽就設宴擺酒,請王太后過來。他指着新廟對王太后説,將來這塊地方,就是您的葬地了,不知您滿意否。

滿意個蛋。王莽沒説完,只見王太后已經淚如泉湧,泣不成聲了。你道王莽拆的是誰的廟?竟然是王太后的男人漢元帝的。

王太后不勝悲哀,指着新廟質問王莽:“這廟得罪你什麼了,憑什麼要拆?”王莽無語。

王太后再問:“這本來就是漢元帝的廟,我的他的皇后,這樣換成是我的廟,合適嗎?”王莽還是無語。

王太后揮揮衣袖,對王莽説:“你走吧,我不想跟你説話了。”兩人不歡而散。

王莽怎麼想得出來,以為拆了舊廟,就能拆掉一個王朝的痕跡,就能抹去王太后心裏的記憶?這麼多年來,王莽想當安漢公,隨你;想攝政,讓你;想當皇帝,任你;想換尊號,無所謂。但是,你就不能隨便想拆了漢元帝的宗廟。

沒有漢元帝,就沒有王皇后,就沒有後來的王太后,沒有王太后,你王莽別想説當皇帝,你這個窮光蛋的孤兒,想吃香喝辣都難。所以説,做人是不可以這麼無恥忘本的。

王莽似乎認識到,自己做得太過了。但是,什麼都晚了。王莽想換個花樣哄王太后開心,然而當王莽出現在王太后面前時,她就止不住的悲哀。

埋葬西漢王朝的,就是眼前這個大偽若真,權術耍盡的王莽。如果自己只活到四十歲,不,即使是隻活到七十歲,王莽做夢都別想當皇帝。那時,漢朝將是別樣的風景。時光不再,一切都無法挽回。

王太后開始懺悔了。她要向漢元帝懺悔。王莽規定,新王朝服裝顏為黃,每年十二月一為新年。但是,王太后仍然着着漢朝黑衣服,按漢朝曆,一月一新年之際,前往漢室宗廟,祭祀天地神靈,獨自進餐。

公元13年,王太后過了人生最後一個新年。二月,崩於長安城,享年八十四歲。

王太后走了,突然之間,一股巨大的孤獨侵襲着王莽。王太后到死了,都可能認為王莽想得到的,什麼都得到了,心裏應該很。事實上,他一點都不,他心裏苦得很,卻沒有人能夠懂他。

他熱愛權力,並不痴權力。權力不是終極目的,不過是實現終極目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多年來,他內心一直都裝着一個瘋狂的夢想,那就是大刀闊斧改造社會,重新給天下人描繪出一個美麗的理想國。

他眼中的理想國,就是人所有居,居有所安,安居才能樂業。樂業,天下才會興旺發達。但是,當他按着繪好的藍圖,去改造這個社會時,天下呈現出來的,非但不理想,而且更糟糕。而面對這一切,他真的不知道是社會變得太快,還是他的智慧不夠。

為了這個王朝,他是一個人在戰鬥。本來,全國各地送往京城的奏書,可以先由宮廷秘書批閲,然後皇帝再過就可以了。但是,王莽卻獨自包攬。於是乎,他像一部開足馬力的機器,叫上貼身隨從,夜不停地工作,竟然也看不完那些堆積成山的奏書。

王莽並非想獨幹,而是隻能自己單幹。很簡單,他沒有戰友,沒有信得過的親信,那些信得過的,不是死了,就是畏懼他而離去。比如孔光和王舜。

我們又知道,王莽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上,和平當上皇帝第一人,是通過盜權得到的。他能盜權,別人也能盜權。所以,為了防止別人盜權,就不能放開權力。既然不想放開了,那大量的活兒,就得自己來幹了。

於是乎,王莽在夜裏苦幹着,宮廷秘書卻在心裏偷樂着,各郡的郡長,卻在後面乾急着。

宮廷秘書偷樂,那是因為只領工資,不幹活。活兒都被領導一人抱下了。各郡郡長着急,是因為送出去的公文,甚至等了幾年,也沒見批下來。既然不批,那就怠工。

一怠工,天下積累的問題就越來越多了。

公元17年,荊州發生大飢餓。大量饑民推出首領,入城搶劫,後又盤踞綠林山,時稱綠林軍。一夫作難,天下響應。反飢餓,反新王朝,反王莽的戰火,再度燃燒。

這次,王莽真的茫了。

誰能告訴我,末,新王朝的末正的要降臨了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