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樹欲靜而風不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以雙方地實力對比,雙方都沒有完全戰勝對方的可能,所以都是很默契的控制戰爭規模和烈度,都是在想依靠戰場的優勢來促成和談,打仗只不過是為了在和談時候爭取更多有利於己方的條款。那時候打仗只不過是手段,和談才是真正地目的。

之所以敢於和契丹人全面對抗。大宋朝廷所倚仗的就是中原雄厚的財力物力,説白了就是以大宋還算可以的國力對抗契丹地雄壯兵。

穩定甚至可以聯合了西夏,契丹人的背後又有女真之亂,大宋可以説是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穩穩佔據不敗之地。

可是這種所謂的優勢是一種不穩定地平衡。首先被大宋施為潛在盟友的西夏之態度極其的耐人尋味。長久以來西夏和大宋之間就是戰事不斷,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和平。作為一個政權,當然不希望卵翼於大宋之下。

而西夏的暫時臣服不過是因為那李二實在太過於利害,竟然能夠在孤軍深入的情況下攻下國都!出於對李二的忌憚和與大宋互市的經濟利益才不得不暫時地隱忍。那幽燕十六州從來沒有為大宋所掌控過,依舊是如鯁在喉的得之而後快;西夏割讓定難五州如何能夠心甘?

宋遼西夏三國之間早就鼎足而三之勢。….就算是西夏人有什麼動作,大宋也不敢傾盡全力的開戰,因為旁邊還有個更為強大的遼國在虎視眈眈。

西夏並不畏懼大宋。所忌憚的只是李二這個“戰神”罷了。

經過汴梁地李二事件之後,大宋朝廷和李二之間全面惡,雖然三方都沒有得到李二,看似都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其實只有西夏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西夏人最願意見到地就是李二能夠反叛大宋,無論是投靠西夏還大遼,甚至是自立也對西夏有莫大的好處:趁宋遼開戰時候那定難五州奪回!

西夏在李二事件中拼出血本來拉攏這個駙馬,以西夏梁後的明當然看出李二不可能接受這些優惠的條件。但至少這也表明了一種態度,表明了西夏對李二的友善。

就是這種無為而治的思維決定了西夏才是最大的得利者。

梁後當然看出李二留在大宋本身就是一個潛在不安定的因素,相當於在大宋內部安裝一枚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出亂子的。

直到李二叛亂,自認聰明絕頂的耶律玉容才明白這個道理。而不動聲的西夏梁後早就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是一直在苦苦等候這個機會罷了。

西夏等待的並不是宋遼之間的全面開戰。而是在等待李二和宋廷之間的全面開戰。初聞李二率眾橫反搶劫軍糧血戰官軍的消息,梁後喜的大呼小叫,知道這就是機會!對西夏而言絕好的機會。

所以才會縱容耶律玉容借道西夏偷襲大宋西北。

耶律玉容一直以為西夏人借道是出於畏懼,是畏懼自己兵力的神速,其實西夏人自有打算…定難五州。

兩淮和江南本是大宋財賦之本,兩淮大飢大宋帝國的財賦受到極大損失,不僅影響到了前方的戰事,更是災民反叛,內亂難平。

本來一片大好的局面成為如今的模樣,作為輔國之王安石自然難辭其咎。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向支持新法的鐵桿兒人物,譬如呂公著,譬如韓維這些被王安石視為臂膀之新法人物都臨陣倒戈,大肆抨擊新法的急功近利。就算是素來贊同新法的劉摯和老好人文彥伯也和新法劃清界線。

雖説王安石還不至於成為光桿司令,卻也是實力減少大半,新法很快淪為紙上談兵。

想不到王安石的下野竟然是因為李二!

其實李二一直是不干涉這些的,奈何已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了歷史的進程,這是李二所始料不及的。

王安石下台,司馬光重新執掌朝局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這些事情確實大事中的大事,可是李二絲毫看不出這和文定之暗自幫助自己有什麼關聯。

文定之眯縫了眼睛得意地一笑:“駙馬不僅是才情高絕,且是通戰法。最為難能的還是贊同新法之人,哈哈,許多的事情駙馬還是不明白的好。”李二還真是不能明白的,忍不住的發問:“這…這可是延安郡王的意思?”其實李二實在不該問這個問題地,對於這個愚蠢的問題文定之只是微微一笑:“駙馬以為呢?

很顯然這就是延安郡王的安排,可他是大宋的皇子,很可能還是未來皇位的繼承人。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一時之間,李二有了太多地疑問,想來很多問題文定之也是不好回答。

“我家人…”

“呵呵。這也正是文某要告知於駙馬的,駙馬所作所為已是橫反,難道駙馬真的是要反叛我大宋?”李二無語。

那文定之卻是一點也不着急。只是眯縫了眼睛面帶微笑的看着李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