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契丹風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很快,延安郡王登基稱帝。
在成為大宋名義上的官家之後,小皇帝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贈王安石為太傅,得到太皇太后的應允,而王安石的死敵司馬光更是極大的肯定其為人治家之道,建議朝廷“優加厚禮”至於王安石變法的是是非非隻字未題,作為中書舍人的蘇軾自然而然的要主筆起草制詞。
蘇軾乃是當時數一數二的文采風人物,詞句飛揚冠冕堂皇的為昔
的政敵兼同門師兄作了一片詞彩極其華麗
人至深的《贈太傅文》。
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這個大宋時候最強大的一聲吶喊終於徹底的煙消雲散,理想化的孤膽英雄王安石終於“吾往矣”!
小皇帝還提議給王安石一場風光隆重的葬禮(當時的王安石早就埋葬了,但是在那個時候舉行兩次葬禮不是什麼惡作劇,而是一種很風光的事情),可惜這個建議沒有為朝廷所接受,被眾人一句“體制不合”而打消。
“王安石也死了?真真的是天助我契丹大遼!”耶律洪基面極是憔悴,甚至是十分疲憊的,聞得這個消息尤是
神振奮,歡喜的擊掌大讚。
這已經是接連接到的第二個好消息了。
前番剛剛知道宋主駕崩,如今王安石又是身死,如此一來,宋人主戰一派的旗幟算是徹底的倒下了,契丹人終於可以息一陣了。
在這場曠持久的宋遼大戰之中,遼國貌似一直佔據着上風,而其中甘苦之後自家知曉。
面對宋人的堅城要,契丹軍兵折損甚重,久戰之下亦是士氣低
,士卒厭戰之念大起。已經打仗太久,雖然是佔據主動。卻再難有什麼大的進展,士卒們都是想回家的了。
而契丹的國力本就支撐不起這樣長時間的戰爭,軍需補給屢屢延誤,更是助長了士卒厭戰之心。試想那些軍兵連飯也吃不飽哪裏還有心思打仗?
最要命地還是一直在背後捅刀子的女真人。
這些女真蠻子真是折騰的厲害,耶律洪基還真是有些應接不暇。知道旬之前知道了北院九萬遼國健兒敗北的消息,耶律洪基才徹底的明白事態遠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嚴重。
北院兵馬四次圍剿女真反叛,不僅是徒勞無功。更是損兵折將的疲於奔命。不過那些女真人終究是蠻子,雖是多次勝利終究是夏普勝,並沒有對大遼北院地軍力造成什麼傷筋動骨的影響。而這一次,北院大王率部親征,集九萬大軍兵分三路。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搗女真人的巢,本來就是大錘砸蚊可制必勝。
那完顏阿骨打舉族之兵不過萬餘,確在跳出包圍圈之後以九千人馬對陣北院四萬主力,殺的契丹兒郎丟盔卸甲狼狽逃出,後乘勝追擊。幾乎全殲了大軍左翼,獲得兵器糧秣馬匹器械無數,北院的契丹兵幾乎成了女真蠻子地運輸大隊長。
女真蠻子大勝之後。實力急劇擴張,一路往西南而下,幾乎是攻城必克野戰必勝。其軍威之盛駭人聽聞,當者無不披靡。
女真蠻子才是心腹大患,這個道理耶律洪基比任何一個人都更加的清楚。在宋遼大戰陷入僵持階段之後,遼主便是於了和談的意思,畢竟以契丹大遼的能力還不可能滅亡大宋,最現實的還是趁機索要好處。以待後來壯大,然後慢慢蠶食大宋。
但是四公主耶律玉容幾乎完美地奇襲給契丹人一個驚喜,使得許多人認為可以繼續擴大戰果,在和談的時候有更過籌碼,好換取更大的好處。
直到如今。四公主以少量孤軍,幾乎沒有很大給養地情況下短時間所取得的戰果幾乎要勝過契丹主力。
主戰場早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懸念。雙方只不過是都在不約而同的消耗自己的國力和軍力,很明顯契丹在這方面是出於下風的。
所以遼主想的是結束戰爭,當然前提還是要通過和宋人和談得到好處,然後儘快的返回去剿滅女真蠻族之亂。
然而宋人似乎看出了契丹大遼地厲內荏,抵抗愈發的頑強,層層設防步步為營。小小的平定軍司幾乎是拖住了耶律洪基近乎十萬的人馬,另遼軍南下不能西進受阻。
如果不能拿下這小小的平定,遼軍地道路只有兩條,要麼北歸,要麼退回以前的戰線繼續和宋軍僵持。無論是走哪一條路都是失敗,都會讓宋軍看出遼軍地虛弱。若是宋軍敢於破釜沉舟,敢於把集結在欒城鼓山一線的主力壓上來,就會徹底的斷了契丹大軍的後路。到那時候,從承天軍寨到浮山一線綿延了幾十裏的遼軍只能灰溜溜的退回北方,沿途還面臨宋軍的襲擾和追擊。
無論如何,耶律洪基不會再平定城下再費時間,
巧行險乃是大忌,一個
不好就是萬劫不復,這樣的事情耶律洪基絕對不會去做的。
剛好宋廷內部劇烈變動,主戰的皇帝和王安石都死了,主和派徹底的掌握了宋廷的話語權,這正是耶律洪基求之不得的事情。
趕緊的和宋廷和談,然後返回遼國,集中力量破滅女真蠻族的反叛這才是當務之急。畢竟對於大遼而言,宋人沒有什麼大的危害,而女真卻是進
膛之利刃尖鋒。
“耶律儼?和談事宜準備的如何?”耶律儼本是姓李,因為是子擲的好才被遼主欽點為頭名狀元,一直為耶律洪基視為心腹。以
子定狀元的事情早就被天下人傳為笑談,一説起這個事情人們無不譏諷遼主之昏庸無能。但是契丹大遼就是在這麼個混賬皇帝的統治之下,歷經數次叛亂兩次隊大宋作戰,一次征伐西夏,無不是大佔便宜,這是不是能説明點什麼呢?
也只有耶律儼心中有數,所謂的子定狀元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東西,當時的遼主耶律洪基正面臨內亂。不得不裝瘋賣傻的麻痹敵人。其實耶律儼這個傢伙早就是遼主的心腹,頗有些真本事地。
正是通過這種貌似荒誕的手段使得耶律儼能夠得到提拔而不為人所重,終於在平定契丹內亂的時候發揮作用。
“陛下,和談條件還是依照既定方略,我軍可以退出佔領區域,但是定要宋廷支付錢幣米糧等物…”耶律儼本是漢人,還是習慣稱呼遼主為陛下。很是詳盡的把和談細節奏陳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