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辦了十多年的港姐只贏了剛創辦的東姐幾個收視點,這在邵逸夫看來就是輸了。
不過邵逸夫還是很有涵養的,雖然心頭不,但還是笑道:“你的東方小姐也不錯啊,那個利智
有前途的。”兩人像什麼過節都沒有一樣,東拉西扯地聊起來,漸漸聊到了這一趟去京城的話題。
“小康,你對中英談判怎麼看?”邵逸夫在稱呼上倚老賣老。
康劍飛也不在意,畢竟對方的年紀都夠做他爺爺了,他說道:“只要是腦子不傻,都能看出天朝政府的堅決態度,而英國那邊不可能像打馬島戰爭一樣,把軍隊開到亞洲來。”
“哦,為什麼英國不可能打第二個‘馬島戰爭’?”邵逸夫饒有興趣地問道。
現在很多香港人怕中英談判崩了之後打仗,就是因為英國剛剛因為一個馬島而興師動眾,香港可比馬島重要得多,保不齊英國還會因為香港再打一仗。
康劍飛呵呵笑道:“香港不是馬島,香港這塊土地上生存的不是白人,最最重要的一點,中國不是阿廷。邵老闆這趟去京城,恐怕心裡早就想明白了吧,何必再來試探我呢?”
“你看得比許多人都更明白,”邵逸夫讚許地說道,“不過你會怎麼選擇?現在夢工廠每年在臺灣的票房至少是一億臺幣以上,你捨得放棄臺灣市場投向大陸?”康劍飛笑笑不再說話,一億臺幣的票房是比較保守的算法。去年臺灣地區一共上映了5部夢工廠出品的電影,總票房1億2000萬新臺幣。其中打點黑白兩道就用去接近2000萬臺幣,夢工廠的實際收入折算成港幣也就1000萬左右——這算是非常好的盈利了。
飛機在京城降落以後,眾人遠遠地在機場出口就看到有人舉著牌子——“熱烈歡香港文化界同胞”。
負責接機的是國務院港澳辦的人,領頭的那個大約40歲左右,穿著中山裝戴著眼鏡,季大明介紹時稱他為“鄭科長”。
幾個接機的同志都穿著中山裝,相比起來,此時的廣州就要前沿的多,很多官員都是穿西服接見外賓和港臺同胞。
鄭科長領著大家去萬國酒店落腳,當晚搞了個小小的聚餐,接著又向大家宣佈這兩天的行程:第一天參觀《人民文學》雜誌社,下午遊覽京城名勝,晚上觀看東方歌舞團演出;第二天上午會見中央領導同志,中午在國賓館就餐,下午分別與內地同行進行文化(邵逸夫、康劍飛去北影廠參觀,趙少昂等畫家自然是跟內地的書畫家
);至於第三天,有急事的人可以自己回港,想留下來的,自有港澳辦的同志全程陪同遊玩京城名勝。……在酒店休息了一夜不提,第二天鄭科長一大早就來到萬國酒店,陪眾人用過早餐之後,大家就坐著一輛大巴車前往《人民文學》雜誌社。
為什麼要參觀《人民文學》雜誌社?
因為康劍飛一行都是香港文化界的人,港澳辦安排參觀《人民文學》雜誌社,主要就是為了向香港同胞證明,如今的大陸不會像以前那樣因言獲罪,更不會寫一篇文章、畫一幅畫、拍一部電影就被打成反革命。
此時的《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是王濛,帶著一幫副主編和知名作家,在雜誌社門口就拉開橫幅歡。
而站在王濛前面的老者顯得尤為突出,赫然是身為現任作協主席的巴金老先生。
香港文化界訪京團這邊,自然是趙少昂老先生走在最前面,接著是年齡次之的邵逸夫,康劍飛如同一個跟班一樣走在後面。
兩邊的人一碰頭,還沒等鄭科長互為介紹,就見老金老先生握著趙少昂的手,朗地大笑道:“叔儀(趙少昂字)老弟,這回遇到你可不能賴了,欠我的那副字畫怎麼也要還!”趙少昂見了巴金也很高興,握著他的手笑道:“又遇上賢兄,看來不動筆畫上一副,這趟是沒法回香港了!”得,兩個老爺子原來是舊識,兩岸的
瞬間變成了老友喜重逢的節奏。
不過既然兩邊領頭的人是好友,那麼接下來的氣氛就融洽了很多。
眼前的都是些文人墨客,康劍飛這個寫了兩部小說的偽作家不上嘴,只像個打醬油的一樣跟著他們亂逛。
主編王濛帶著大家參觀了一下近幾年《人民文學》,重點介紹了一些具有思想突破的文章,包括反應十年浩劫的傷痕文學。此舉的潛意思就是說:你看我們連十年運動的文章都可以寫,你們這些香港文化人
本不用擔心,香港迴歸後同樣的言論自由、創作自由。
轉眼就快要到中午,《人民文學》雜誌社在招待大家吃飯之前,王濛主動說道:“各位都是香港文化界的大家,今天的到來,讓我們雜誌社蓬蓽生輝。如蒙不棄,不如留些一行墨寶……”畢竟這是一趟善意的,王濛的要求不好意思回絕,眾人都說道:“趙老先請!”趙少昂的身份是嶺南畫派大師,他的
筆字同樣
彩,揮毫寫就兩句古詩:“響必應之與同聲,道固從至於同類。”
“好字,詩更是應景!不管是大陸還是香港,大家在進行文化藝術創作時,都是同道之人。”巴金拍手讚道。
趙少昂題詞以後,其他人紛紛留下墨寶,就連邵逸夫都寫了兩句應景的古詩,而且那幾個字還寫得非常漂亮。
最後只剩下康劍飛一個人了,饒是他臉皮比城牆還厚,提著筆還是沒好意思寫出一手臭字。
見大家都看著自己,康劍飛終於咬咬牙豁出去了,提筆寫下幾個歪歪扭扭的大字:“祝《人民文學》越辦越好!”當康劍飛落款之後,同他一起來的香港人個個把臉調開,一副我跟此人不認識的樣子。而《人民文學》的眾作家編輯們,則是苦忍著笑意憋得難受,生怕笑出聲來會傷了香港同胞的面子。
主動邀字的王濛看著筆墨未乾的“好字”,臉部肌動了兩下,好半天才想出合適的詞彙道:“康先生的字很別緻!”第453章回港飛機在天空劃出一道軌跡,而在這駕從京城飛往香港的飛機機艙內內,邵逸夫正與康劍飛聯席而坐,畫面和諧得就如兩個老朋友在聊天一樣。
邵逸夫說道:“邵氏在香港的四家龍頭戲院,最少5年6000萬租金,價格再低就沒得談了。”康劍飛抿嘴一笑:“好,就這個價碼,10年1億2千萬。”5年6000萬租金跟10年1億2千萬租金,這裡面的差別可大得很,畢竟經濟要發展貨幣要通脹。
對於康劍飛的小伎倆,邵逸夫只是搖頭笑笑,說道:“10年時間太長,誰也說不清楚將來的事情,於你於我都有風險,最長租期也就5年為好。”康劍飛說道:“如果只租5年的話,6000萬租金太貴了,我自己買地新開戲院都能拿下來。”邵逸夫爭辯道:“6000萬你或許能開四家那麼大規模的戲院,但好地段卻不容易拿到。而且我這四家戲院積攢了邵氏幾十年的名聲,很多影都有去那裡觀影的習慣,新開的戲院可遠遠比不了。”
“觀眾看的始終是電影,而不會真正在乎這部電影在哪家戲院放映,”康劍飛毫無顧忌地接邵逸夫的傷疤,“邵氏院線最近兩年的上座率不高,而夢工廠卻從來不缺好電影。而且,邵老闆你出那麼高的價,好像除了我之外,沒幾個人願意接手。”邵氏旗下那麼好的戲院,自然有無數人想接手,但那些想接手的人本沒錢。金公主、嘉禾雖然有錢,但這兩家院線的規模已經足夠大,再增加戲院也沒多大用處了。
現在邵逸夫想租出和轉讓邵氏的戲院,最大的困難也在這裡,那就是價格太貴:出得起錢的沒興趣,有興趣的拿不出錢。
香港有錢的富豪很多,但能像平行空間裡潘迪生那樣拿出一兩個億發展院線的有錢人,卻是完全沒有。就算是此時的潘迪生,他的德寶電影公司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