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計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很快,新選出的臺灣十七名縣令紛紛上位,開始了他們的工作,只是他們給皇帝傳回來的第一份述職報告,就讓小皇帝鬱悶不已。
“這未免也太少了!”蕭統看完臺北的戶籍民冊,不由扔在桌上,不滿的說道。原來那司馬玄信心滿滿上任,結果去了一查,諾大的臺北竟然只有兩千四百餘戶,計一萬餘口,而且大都是漁獵為生,種地的少之又少。而其他的縣也好不到哪裡去,像南投雲林這些地方,乾脆就只有幾千人,臺東甚至只有六百多人。
至於高山原住民,目前馬南寶還沒有消息,情況未知。不過據蕭統現在掌握的數據,這諾大臺灣,居然只有數萬之眾,且幾無耕種之民,情況著實不妙啊。
想到這裡,蕭統問道:“陸相,如今隨軍家屬尚有多少?”
“回陛下,目前婦孺老弱尚有八萬餘人,至於糧食種子,還能支持。”陸秀夫當然知道皇帝是什麼意思。
“嗯,那所有在臺的士卒加起來,可還有十萬?”蕭統的食指輕輕釦著桌面,問道。
“計十二萬六千餘。”陸秀夫對答如。
“好了,朕決定,留五萬銳以為
本,其他的全部分散全島,實行軍屯,陸相以為如何?”
“此法甚好,只是眾位將軍…”陸秀夫沒有說完,不過蕭統已經明白,如今亂世,有兵就有了一切,那士卒可是將軍們的命子,就這樣讓他們把拿刀的兵改成拿鋤頭的農夫,自然都不願意。
“無妨,這事情陸相可以去找張樞密,就說朕說的,一定可行,然後陸相就和張樞密一起拿出個章程來,趕在現在趕緊補種,應該秋天還有收成。”
“微臣遵旨。”解決完軍屯救急的問題,蕭統又問道:“如今大陸的情況如何?”
“回陛下,據報,自從忽必烈公開面後,關於忽必烈身亡或重病的謠傳就逐漸消散,但是坊間依然有說那個忽必烈是假的,而自從陛下的佈告傳檄天下後,天下忠義之士氣勢大振,在嶺南浙東,已經有不少人宣佈反正,而廣大士紳和百姓也都紛紛響應。”陸秀夫說的高興,可是蕭統卻也知道,那些現在宣佈歸宋的,除了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和風骨尚存的讀書人外,很多都是居心叵測的政治賭徒和佔山為賊的強人,真正有實力有影響的實在太少,大部分人還在觀望之中。
“此外。”陸秀夫話鋒一轉,神有些詭異的說道:“如今察合臺和窩闊臺的子弟們,如今正在西域蠢蠢
動,雖然十年前海都就已經召開了忽裡臺,卻也一直沒有什麼大的動作,而現在不知為何,海都突然決定盡起大兵,直指杭愛山,意圖直趨和林,奪走漠北。”
“哦?”蕭統也很是意外“海都居然這麼快就動手了?”
“陛下…您怎的…”陸秀夫有些奇怪的看著有些動的小皇帝。
“呃,沒什麼,陸相你接著說。”蕭統心中不由暗罵自己,還是沉不住氣,居然手下大臣一句話,就讓自己動,雖然那陸秀夫也不小心說到了關鍵之處。
“是,陛下。”陸秀夫接著說道:“據細作報,海都這一次有眾十餘萬,夜兼程,勢如破竹,韃子甘州一線已經全部失守,真金已經連夜北上,統兵抵禦,而幽州也已經緊閉九門,全城戒嚴。”
“那是誰留守幽州?忽必烈不是身子不佳嗎?”蕭統關切的問道。
“是十五歲的皇孫鐵穆爾,此人騎不錯,威武異常,很受忽必烈喜歡。”蕭統自然知道這鐵穆爾就是後來的元成宗,乃是守成之君,其父真金死後,就是這皇太孫即位,而這位活寶上臺後,一切沿襲舊制,絕不擅專,而他的運氣也著實不錯,一直沒出什麼亂子,因此也有了成宗的廟號。
“陛下,漠北遠在萬里之外,如今我們得到的消息,最快也是將近兩個月之前的,因此…”陸秀夫見小皇帝陷入沉思,有些關切的說道。
“啊,陸相所言甚是,是朕多想了。”蕭統擺擺手,示意無妨。
“如此甚好。”陸秀夫猶豫了一下,又小心問道:“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當講還是不當講。”蕭統斜睨了陸秀夫一眼,奇怪答道:“這倒奇了,有話便講,何來該與不該?”
“那,請陛下恕微臣僭越妄言之罪,微臣斗膽,請陛下多與其他臣子們親近,如今陛下專寵臣與張樞密,雖然臣等恩戴德,卻總歸於陛下聖德有損,因此…”蕭統一聽就明白了,畢竟蕭統來到這裡,真正
悉的只有張世傑陸秀夫,馬南寶算是知道一點,陳宜中這叛徒已經跑了,文天祥還在元軍手上,其他的臣子,雖然目前看來忠貞確實不可置疑,可是蕭統總是潛意識的不願意用他們,如今陸秀夫提了出來,也算正當其時吧今
第一更,第二次將在晚7點左右,第三更在晚上11點左右,歡
大家閱讀,亟需推薦票和收藏,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