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兵不血刃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井陘關,晉綏軍商震所部司令部。
井陘關乃太行八陘之一,是太行進入華北平原最重要的一條要道。
因此乃是冀晉通衢中最具戰略地位的衝要。
東北軍南下以來,商震奉命督正太路沿線各部隊以及所部第三十二軍等部,共計十萬大軍,抗擊黃顯聲所指揮的東北軍第1集團軍主力的進攻。
在正太路上,由於晉綏軍缺乏有效的反坦克與防空武器裝備,被佔據空軍,坦克以及炮火優勢的黃顯聲打的接二連三大敗。
丟失了石門(石家莊)正定等河北要地,尤其是石門,此處是正太鐵路與京漢鐵路的匯處。
戰略位置不言而喻,不過好在,商震所部撤退時,儘可能的破壞了沿途的鐵路和公路橋樑。
極大的掣肘遲滯了東北軍的追擊速度。
但僅憑那些手段,是不可能完全擋住東北軍的進攻的。
連來,黃顯聲親自率部對商震固守的井陘關等要地連續發動猛攻。
戰事慘烈異常,攻守雙方均傷亡慘重。
由於沒有制空權,炮兵與坦克部隊也不佔優勢,商震麾下的將領們都打的特別艱苦。
多次向商震訴苦,請求撤退。
都被商震給彈壓了下去。
但是,今天,商震麾下的幾名師長、旅長們再次齊聚他的司令部,向商震提出後撤的建議。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得知了雁門關失守的消息。
在他們看來雁門關一旦失守,太原後方就危險了,他們再在這井陘關拼的頭破血還有啥意思。
而且另一個原因是,與他們手的東北軍第一集團軍實在太強悍了,無論是地面火力,還是空中火力,都是他們平生所僅見。
這些不少打過中原大戰。跟隨商震東征西討多年晉綏軍將官們,實在是被打怕了,他們寧可去面對十倍以上的中央軍,西北軍,也不願意和東北軍這樣變態的對手火。
“軍座,您就不要猶豫了,這黃顯聲的第一集團軍火力太猛了,各部隊傷亡慘重,以前跟咱們打過中原大戰的老兵都快死光了!”一名少將旅長面悲傷的勸說。
其他幾個旅長,師長。參謀長之類的紛紛出言附和。
商震陰沉著臉,並不說話,他與閻錫山的恩恩怨怨,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北伐戰爭結束後,國家基本形成了一個表面上的統一,商震也得益於戰爭中的表現,被封為河北省省主席。
商震早年走向社會,經過百般歷練,文韜武略不落人後。不得已而投靠閻錫山後。之所以十年如一,鞍前馬後奔走效力,只為沒齒難忘的知遇之恩。
然而就其本言之,事事受制於人又心有不甘。尋找機會謀求獨立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他在代理綏遠都統之時,商震就作過這方面的嘗試。針對晉軍久不作戰養成的素質低劣、意識陳舊的惡習,為今後的發展計,商震於短期內在歸綏創建綏遠軍事政治學校。自兼校長。學校首期招生200餘名。
北伐完成後,他以為各派勢力均已統一於蔣中正的大旗之下,服從中央是問題的關鍵。因此。在河北省主席任上,商震開始表現出與閻錫山的離心傾向:先是把原綏遠軍事政治學校遷到北平黃寺,易名為河北軍事政治學校,高薪聘請學有專長者任教。
擴大招生;又在南苑成立一個教導師,培訓軍隊中的骨幹力量;還開辦了黨務訓練所和訓政學院,進行幹部準備。
同時,他還通過張雪亮秘密購買了一批槍械,積極準備在適當的時候自己成立一個師。
然而,商震的做法相對於當時複雜的政治局面顯得有些幼稚。他沒有看到蔣的統一隻是表面上的,只是各派政治勢力在政治上互相妥協的結果,蔣不會也不可能徹底改變各勢力集團的相對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