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情況發展到如此地步,即便易培基最終打贏官司,他的名聲也已經臭不可聞了,幾乎完全譭棄了政治前途。
然而張繼、崔振華夫婦還不打算放過,他們想把易培基徹底死,暗中支使檢察署官員查封南遷文物,請來文物專家一件一件地進行鑑定。
這是個非常大的工程,全部鑑定完畢至少得好幾年時間。如果鑑定出幾件贗品,易培基就算完了。即便沒有發現贗品,這幾年之內易培基也別想當官,因為他是“戴罪之身”。更可怕的是,幾年之後大家都已淡忘此事,就算易培基能夠證明自己清白,他在百姓眼裡也是個文物盜竊犯,中央政府礙於負面輿論,絕對不可能再重用易培基。
小人報仇,刀刀見血啊。
第557章【不要跟哲學家聊天】狗咬狗!
這是胡適對易培基一案的評價。
周赫煊笑問:“適之兄,何謂狗咬狗?”胡適詳細解釋說:“易培基和張繼都是留派,當初跟著李石曾衝鋒陷陣,把華北地區的教育系統搞得烏煙瘴氣。他們現在鬧得你死我活,純粹就是窩裡鬥。”李石曾不僅是留法派領袖,同樣也是留
派領袖,以李石曾為代表的留
法派如今在北方教育系統勢力很大。而胡適雖然在北平教書,卻是南邊以蔡元培為首的留英美派的干將。
現在留法派內部出現問題,胡適這個留英美派自然樂得看熱鬧。
周赫煊頗為無語道:“適之兄,大家都是中國人,而且還是知識分子,何必跟官僚一樣分出派別?”胡適冷笑道:“可不是我們先分的,而是李石曾當初為了教育改革,強行在教育部搞派系爭鬥。現在全國教育系統分成兩派,都是拜李石曾所賜。”
“石曾先生當初也是沒辦法,”周赫煊苦笑地搖搖頭,“他出發點是好的,可惜沒看清楚中國的現狀。”
“且不談石曾先生了,只說易培基吧,”胡適嘆息道,“此君的品行還是值得稱道的,我聽說南邊有人打故宮文物的主意,易培基直接把電報拍到蔣委員長那裡。他因此得罪了某個大人物,若非如此,張繼夫婦也不敢跳出來亂咬。你看現在的輿論,報紙上驚人一致的痛罵易培基,若非有某個大人物關照,張繼兩口子怎會有那麼巨大的能量?”周赫煊好奇地問:“易培基得罪的是哪個大人物?”胡適神秘地擺擺手:“我又沒有實際的證據,怎敢妄言?”周赫煊心裡仔細琢磨,胡適口中的某個大人物,明顯比張繼夫婦官職更大,那麼至少也是部長級別的。
國家主席林森首先就有嫌疑,這位老先生非常熱衷於收藏文物,經常跑去逛古玩市場,贗品一買就是一大堆,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成功撿漏。前幾年,林森作為專使到北平回孫中山靈柩,立即趁機在北平買十幾箱子古董運回南京。林森還在南京城外圈地建石屋,屋內的某些石雕非常礙眼,有人懷疑那些都是從南京明故宮裡搬走的。
不過此時的林森“無為而治”,是個啥事都不管的好好先生,已經很多年沒跟人產生過矛盾了。按照林森為人處世的態度來看,似乎又不像陰謀暗算的那種小人。
孫科或許可以首先排除掉,沒聽說他酷愛古董。而且孫科此時忙著給蔣介石添堵,沒空找易培基的麻煩,更加不會因為幾件故宮珍寶而譭棄自己名聲。
至於戴季陶、朱家驊、陳公博、王世傑等人,雖然都擔任著部長,但資歷和影響力並不能碾壓張繼和易培基,基本上都可以排除在外。
蔣介石惜名如命,極度愛惜自己的羽,也不太可能打故宮文物的主意。
那麼嫌疑最大的只剩兩個人:汪兆銘和宋美齡。
也有可能是陳、孔兩家……
想到這裡,周赫煊就懶得再去思考了,反正無論幕後主使是哪個,都可以在中國橫著走。
胡適站起來哈哈笑道:“明誠,別亂猜了,參加沙龍去!”周赫煊和胡適結伴而行,幾分鐘就走到林徽因家中。他今天之所以有興趣參加沙龍,是因為有個很厲害的外國友人也要來此——未來的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
費正清本名約翰·金·費爾班,去年初為了寫博士論文來到中國,結果很快就跟北平的一個洋人寡婦結婚,並且進入清華和北大當老師。
或許費正清此時還只是小有名氣,但他未來的發展太給力了,幾乎是研究東亞歷史無法繞開的人物。
美國曆史協會主席、美國亞洲研究協會主席、美國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哈佛東亞問題研究委員會主席……這些頭銜足以說明費正清的能量,在1960年代以後,他的學術研究甚至可以改變美國對亞洲的戰略決策。
周赫煊對費正清非常興趣,因為費正清是美國“現代中國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西方中國學”積極扶持者。
整個20世紀,有兩位西方學者熱衷於研究並介紹中國,一個是李約瑟,另一個就是費正清。
周赫煊來到林徽因家中時,金嶽霖已經早到了,正捧著咖啡跟林徽因聊得起勁。梁思成走過來握手道:“適之兄,明誠兄,快請坐!”林徽因絡地起身衝咖啡泡茶,金嶽霖扭頭說道:“周先生,你讀過《道德經》嗎?”
“讀過,但只略懂。”周赫煊回答。
金嶽霖又問:“你對‘道’怎麼看?”周赫煊想了想說:“我理解當中的‘道’,應該是宇宙運行的規律,或者是社會運行的規律。”金嶽霖說:“我最近研讀《老子》,聯想起亞里士多德的‘形式因’與‘質量因’的提法,突然對‘道’有了新的理解。‘道’即‘式’與‘能’,是哲學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這裡的‘能’是命名的名字,好像‘周赫煊’、‘胡適’一樣,而不是形容事物的名詞,如紅黃藍綠上下左右。‘能’不是普通的所謂東西,也不是普通的所謂事體……”
“打住,打住。金先生,我對哲學沒有研究,怕是很難跟你論道。”周赫煊連忙制止,一點都不想跟金嶽霖討論這個問題。
歷史上的金嶽霖,一輩子只寫了三本書,即《知識論》、《邏輯》和《論道》。雖然作品數量很少,但金嶽霖的這三本書,相當於奠定了中國的現代哲學基礎(非馬克思主義哲學)。
周赫煊上輩子也慕名拜讀過,《知識論》和《邏輯》雖然看得糊糊,但至少還能看懂一些。唯獨《論道》簡直屬於天書,周赫煊當時耗費大半天時間閱讀第一章,結果雲裡霧裡不知所謂,讀完之後徹底懷疑自己智商是否有缺陷。
別的不談,先來說說《論道》第一章的小節名,簡直就跟修真秘笈一般——《1.1:道是‘式-能’》、《1.2:道有‘有’,曰式曰能》……《1.6:道無‘無’》、《1.7:無無能之式,無無式之能》、《1.8:能無生滅,無新舊,無加減》……《1.13:式無二》、《1.14:能不一》、《1.15:式無內外》、《1.16:能有出入》……
周赫煊連金嶽霖的著作都看不懂,哪裡敢當面跟他談哲學,立即笑呵呵地轉移話題,對林徽因說:“林小姐,聽說你給冰心送了一罈子醋?”林徽因笑答:“一罈正宗的山西老陳醋。”第558章【京派海派】金嶽霖突然冒出一句:“你送她醋做什麼?冰心很喜歡喝醋嗎?”
“哈哈哈哈哈!”滿屋爆笑不已,唯獨金嶽霖摸不著頭腦。
關於金嶽霖的段子實在太多了,這位中國近代最有成就的哲學家,完全就是個生活白痴,情商無限接近於零。
比如有一次,金嶽霖給陶孟和打電話,陶孟和的傭人問他是誰,金嶽霖竟一時答不出來。傭人不依不饒,金嶽霖只好問自己僱來的司機:“你知道我是誰嗎?”司機瞬間懵,竟也答不出來。金嶽霖急道:“你就沒聽別人叫過?”司機連忙說:“叫你金博士啊。”金嶽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姓金,連忙跑回屋裡繼續打電話。
讓金嶽霖理解山西老陳醋的梗,顯然是難為他了。
就在周赫煊觀看全國運動會時,冰心那篇著名的《我們太太的客廳》也已經發表,而且刊載於周赫煊創立的《大眾》副刊。
雖然後來冰心說自己在影陸小曼,比如客廳牆壁掛照片就是陸小曼的風格,但這篇文章有太多林徽因的影子,明眼人一看便知說的是誰。
比如“太太的女兒彬彬”,影林徽因的五歲女兒梁再冰;“約有四十上下年紀,兩道短鬚,
風滿面”的文學教授,是在影
胡適;“總以為是個煙鬼”的哲學家,影
的是金嶽霖。
最明顯的是那句“一個美國所謂藝術家,一個風寡婦,前年和她丈夫來到中國,捨不得走,便自己耽擱下來了”,明擺著是在影
費正清和
子費
梅。而費正清夫婦並不認識陸小曼,反而經常參加林徽因的沙龍,冰心的辯解顯然不能自圓其說。
恰好當時林徽因和丈夫剛從山西考察古建築回來,帶了一罈當地的山西老陳醋。她讀到那篇《我們太太的客廳》後,立即託人把醋給冰心送去,暗諷冰心寫文章的原因是在眼紅吃醋。
林徽因當時估計是氣炸了,別的還可原諒,最難饒恕的,是冰心在文章裡揭林徽因的家庭隱私,一再暗示林徽因屬於庶出,是小老婆生養的。
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冰心這回確實做得有點過分。
胡適突然笑道:“長舌婦而已,提她作甚?莫要無端敗壞了心情。”梁思成也說:“是啊,是啊,我們聊點別的。”這兩人都不想談論冰心,語氣裡透著許多厭惡。
冰心寫的那篇文章,不但觸怒了林徽因,還得罪了所有參加沙龍的學者。
特別是梁思成尤其生氣,冰心在文章裡的那些描述,就差沒直說梁思成頭頂帶著綠帽子了。
就在此時,客廳裡突然又進來一人,身材不高,但極為神,他笑著說:“諸位來得這麼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