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諸侯會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3月,陳留太守曹,作檄文,傳達天下諸郡。※%,檄文的大致意思是:曹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可速奉行。”快馬猛進,一路不停,各州各郡,紛紛幫傳。半月之間,天下各處可聞。

東漢有十三州,州牧郡守極多,能力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有人只想著安穩過子,看熱鬧不嫌事大。其中也有人,是有想法的。有人公心為國,有人私心為己,不一而足。

各路諸侯都在看著其他人的反應。

話說檄文到了常山郡,秦峰召開文武大會。

“你們有何想法?”秦峰遍傳曹的檄文與文武。

荀彧第一個走出來,道:“昔主公與曹太守、袁太守、劉太守有誓言,今曹太守檄文天下,主公何不會師,共討****,撥亂反正。”徐庶起身道:“文若軍師所言甚是,主公天下人望,此去高舉義旗,會盟天下諸侯共討****。”雖然軍師們說了很多,但秦峰自己個有主張。他後世而來,早知諸侯聯盟的結局,前去參加會盟完全是雞肋。但他還是拍了板,留下荀彧、張遼、高順看家。又令太行山中的張燕、周倉、廖化巡守山中各寨。他便點齊馬步兵二萬,前去和曹會盟。

秦峰此去,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為了大義,另一個就是為了寶貝。若是不去。就會和寶貝失之臂,也許是一輩子失之臂。這寶貝代表了天命,誰失之臂,誰將來就苦難了。

檄文到了渤海。

袁紹看著檄文,面猶豫不定。他自從來到渤海郡後,招兵買馬。勢力起來。他就是這裡的土皇帝,掌握一地最高權利後,野心猛漲,本心就有開始變了。

許攸私語說道:“主公舉討賊義旗聚四方豪傑,若是不參加,就會失去人望。”失去人望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沒有人再來投奔你不說,之前來的,也會離心離德。袁紹也就響應。但他生怕走後,韓馥來他的地盤搞事。於是,袁紹就留下顏良文丑等銳力量,守備地盤。也是點齊二萬兵馬,前去和曹會盟。

消息傳到平原郡,劉備立刻找戲志才商議。

戲志才說道:“此番必定各路諸侯匯聚洛陽,董卓一定不敵。當今陛下年幼,主公是皇叔…。”劉備點頭。十分有決心的模樣,道:“二弟三弟。馬上點起兵馬,前去和秦曹袁會盟。”於是,曹檄文天下後,秦袁劉第一批響應。三路大軍過黃河,開拔中原,一時間天下震動。

各路有能力有想法的諸侯就坐不住了。

董卓是****。控制了朝廷,各地諸侯可以名正言順的不聽朝廷的命令,各自為政。雖然沒有明著各成一國,但土皇帝做的也不錯,他們都很願意維持現狀。

然而檄文來了。秦曹袁劉都響應,他們若是不響應,就會失去人望,就無法安穩做土皇帝了。

於是在秦曹袁劉舉事後,各路諸侯也開始響應。當然其中也有真心響應的,比如孔融、陶謙等人。

也有沒有響應的,比如荊州的劉表。

劉表到荊州,其中有一段緣由。初平元年,荊州牧王睿和孫堅聯合討伐江南漸猖獗的“宗賊”所為宗賊,就是一個大族,或是一個鄉村一起造反。期間王睿指揮不力,依舊瞎指揮,孫堅是個暴脾氣,他一怒,失手就把這人給殺了。

王睿雖然是個軍事上無能的人,但卻是荊州土生土長的士族,很有人脈。孫堅殺了王睿,就得罪了荊州的世家大族。這也是“孫家”和荊州世代大仇的出處。

隨後,董卓為了顯示他並沒有控制漢室,就上書朝廷,任命宗親劉表為荊州牧。

而這時候,袁術是南陽太守,他想要謀取荊州,就派出大兵,搜捕上任路過的劉表。劉表就匿名獨身赴荊州,方才得以上任。

劉表至荊州,單馬進入宜城,他很快就和荊州士族取得了聯繫,得到士族代表蒯家、蔡家的支持,得以共謀大略。

得到士族支持的劉表,順利消滅了“宗賊”入主荊州。袁術和荊州士族關係不好,又曾要殺死劉表,荊州士族早已經和孫堅成了仇敵。因此,劉表也就和袁術、孫堅決裂。

此刻,接到檄文的劉表就十分為難,他這個荊州牧是董卓舉薦的,這邊馬上就回頭打董卓,名聲不好。其次,袁術和孫堅要去會盟,劉表去會盟,就需要和二人結盟。

這時候,蒯良就出了一個主意,“主公是漢室宗親,可以用避嫌為由,暫且按兵不動。待得袁術離開南陽,孫堅離開長沙,先進兵南陽,一統荊北,再南下長沙荊南…。”劉表權衡利弊後,認為這是一個將袁術和孫堅踢出荊州的絕佳時機,於是,他就沒有參加會盟。…公元190年4月,秦峰、袁紹、劉備,各帶兵馬,來到了陳留郊外。

秦曹袁劉響應當初的誓言,會盟討伐董卓,他們的義舉,得到了諸侯們的響應。

秦曹袁劉四鎮諸侯響應後,又有諸侯陸續響應。

第五鎮:南陽太守袁術。

第六鎮:冀州牧韓馥。

第七鎮:豫州牧孔伷。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