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假投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烏雲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龐統回到陣前,就看到了焦急等待中的程昱。

“仲德先生。”

“士元先生。”龐統直言道:“仲德先生,你們這般突然就來投降了,如何證明你們的清白呢?”程昱拱手一禮,“單憑秦公吩咐。”龐統點了點頭,道:“既如此,你們的兵馬全部放下武器,丟盔棄甲,出城集結投降。夏侯將軍等人,也都要出城投順。”程昱鄭重點頭,道:“吾等是真心投降,也是為了三十萬百姓,這就回去報知夏侯將軍。”說完程昱轉身就走了。

龐統啞然,摸了摸鼻子,“這麼幹脆,難道是真投降?”一個時辰後。

秦軍中軍大帳。

秦峰走來走去,走來走去,眾人也是焦急中等待。

“報…,主公,程昱來了。”少頃,程昱來到了中軍大帳,他低著頭,近前,行禮道:“吾等真心實意投降,請秦公移駕受降。”秦峰震驚了,毫不掩飾道:“真的投降了!”程昱嘆息道:“大勢所趨,秦公仁德,請善待我許昌子民。”既然夏侯真的出城投降,秦峰豈能不接受。

於是秦峰點起兵馬,前去城外納降。

十萬秦軍雲集許昌城東門外,將這裡包圍的嚴嚴實實,又有重兵把守出來一條通道,專門是轉移降兵用的。

隨著城門打開,吊橋放下。

夏侯等人,都沒有披甲,沒有佩劍,眾人沉默中,邁著凝重的腳步來到秦峰馬前。

他們納頭便拜,夏侯奉上戶籍印綬。

秦峰示意典韋去接過來,他就問道:“元讓,為何投降?”夏侯神情沉重,道:“我方大勢已去,城以不可守,外無援軍,未免生靈塗炭,故而投降。吾等個人名節是小,保住許昌三十萬命是大。”這時候,全城百姓都得知夏侯投降的消息了,一時間,三十萬百姓的歡唿聲,傳了出來。

許多百姓都狂奔上了城頭,揮舞著手,歡唿著秦峰的名字。同時,他們也歡唿著夏侯的名字。是夏侯,才有了和平解放許昌城。若夏侯堅守,恐怕最終是玉石俱焚。

“個人名節是小,好,說得好。”秦峰雖然依舊懷疑,但還是說道:“沒有人會因此看輕了夏侯將軍,這滿城三十萬百姓的生命財產,才是實打實的名節。”夏侯、于、樂進、李典、程昱、劉曄、滿寵等人動容。

秦軍上下也是如此。

秦峰好言安夏侯等人,緊跟著秦軍入城接管了城防,又將所有的曹軍全部押送繳械出來後,秦軍實際控制著城池。

秦峰這才真正喜悅,就進了城。

時夜,秦峰就在許昌府邸,大宴群臣,特意也讓夏侯他們列席。

席間,呂布走到夏侯這邊,舉杯道:“元讓將軍氣度不凡,這才得以保全許昌城。呂某不才,前番也有教訓。然回頭是岸,但凡真心為國為民做事,秦公皆一視同仁。”

“為國為民…。”夏侯有,舉杯道:“溫侯,你是對的。”隨後,趙雲他們都來敬酒夏侯等人,絲毫沒有看輕了他們。事情就是這樣,但凡為了百姓,就沒有任何本壞的東西。

轉眼到了第二天。

秦峰剛剛起,典韋就來彙報,“主公,情報衛許昌百衛秦清求見。”秦峰立刻召見,笑道:“秦清,這都五六年沒有見了。”秦清納頭便拜,“離別主公,已經六年零七十四天了,主公容顏依舊,屬下滿心歡喜。”當時那批孤兒,秦峰皆賜姓秦,關係非一般。

秦峰問道:“起來吧,許昌城可安好?”秦清起身,道:“啟稟主公得知,夏侯在城內埋伏下了兵過千,其是假投降。屬下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趕來,主公要小心。”秦峰心裡一驚,放下熱茶,冷道:“就知道夏侯不會真心投降,他的兵馬駐紮在什麼地方?”秦清立刻彙報道:“都在城中各家世家大族府中,以家丁名義為掩護。”秦峰本以為夏侯出所有兵馬,主動接受控制,是真投降,因此善待與他。沒想到,竟然暗藏了兵馬。他一方面命令典韋加強府中戒備,一方面又傳令趙雲,以安民的名義,領軍入城巡邏。就立刻召見軍師商議此事。

賈詡、龐統、田豐、沮授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吃驚。

這不用說了,這是以獻城為誘餌,並大違常理的不埋伏秦軍上下,反而是準備暗中暗殺秦峰。

以整個許昌城為誘餌,幾乎斷了自己的退路,曹這一招真是夠狠,也是孤注一擲了。幸虧許昌情報衛經營多年,這才得到了消息,若是得不到這個消息,敵人突然發動,可就不是陣前戰那麼簡單了。若是秦峰因此被刺殺,形勢就要翻轉了。

眾人暗抹一把冷汗。緊跟著渾身就骨悚然起來,便到是不是敵人現在已經發動了!

秦峰察言觀,就道:“我以命令典韋許褚加強戒備,又令趙雲領軍入城巡邏。”軍師們這才鬆了口氣。

沮授進言道:“既然是這種情況,就要馬上發動,抓捕夏侯,消滅城內這支隱藏的兵馬,城外的降兵也要馬上控制起來。”秦峰就說道:“夏侯以為國為民為藉口投誠於我,許昌幾十萬百姓見證了。我突然殺夏侯,又去士族家中抓人,那些人完全可以用家丁身份隱藏。我就是亂抓人,是在藉故打擊世家大族,我又對降兵動手。雖然我知道里面的詳情,但其他人不知道。夏侯沒有發動,就能很好的隱藏詭計。天下人聽我又殺降將,又殺降兵,傳出去不好聽,今後誰還肯來投順、投降呢?”秦峰說很有道理,爭霸天下,打的不單單是真刀真槍的戰鬥,打的還是名望,大義的戰鬥。好名望,有大義,才會有更多的人來投奔你。一開始有名望,有大義,隨後爛了,大業也就夭折的先例比比皆是。

軍師們思索起來,果然如秦峰所說,沒抓住把柄前就動手,的確會背上殺俘、過河拆橋等惡名。這對於一位立志統一天下的諸侯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未來會因此多出許多阻力。

然現在敵人已經箭在弦上,時機稍縱即逝。(未完待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