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市委市政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2章下卷]第86節(85)市委市政府一個多月之後,教育局鄭局長來到書記辦公室,向書記回報這一段時間教育系統的整頓情況。。。

鄭局長:“王書記。按照您的指示,我們對古城所有的中小學校進行了一次排查,並制定了相應的安全制度,保證不會再發生楊國威之類的事件了。”

“那就好,對有關學生安全的問題一定要認真,一定要常抓不懈,不能一陣風過去了就沒有事了。將心比心,我們也都是做父母的,誰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

“是,王書記,我們成立了專門的科室,有專人負責,不會再有差錯。”

“這就好,千萬不能再讓孩子們受到傷害了。”完,小海想起,前一段時間,老婆小月姐告訴他,國內的教育越來越差,想把孩子送到香港去上學,孩子外公丁先生也很同意。

那麼國內的教育到底怎麼樣了呢?於是接著:“鄭局長,茶餘飯後,我經常聽到家長抱怨,現在的教育質量越來越差,收費卻越來越高,讓孩子和家長都吃盡了苦頭。你是教育局長,你應該最瞭解情況,看,到底有什麼問題?”

“王書記,作為教育局長,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對國家的教育也非常關心。國家教育這些年來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造就了不少人才。可也存在巨大的問題。我把這些問題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家對教育投入嚴重不足。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投資佔國內gdp的平均比例是4%,而我們國家的比例卻低於這個水平。也就是,我們的教育還趕不上世界發展中國家的水平。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之後,我們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可我們的教育經費卻只佔國民總產值的2%。政府預算只佔教育經費的50%多,其餘近50%的教育經費要靠家長或者其他形式來彌補。

為了彌補教育經費的不足,為了推動經濟的發展,有人提出了教育產業化,於是學校變成了工廠,學生變成了商品,一切向錢看,師德嚴重下降,教育質量也隨之下降。

“磚家”

“叫獸”層出不窮,令人髮指的行為時有發生。楊國威就是這樣產生的。

有人辯解,我們國家人口多,底子薄,要先發展經濟,然後再發展教育。而我認為,恰恰相反,從許多發達國家的發展來看,無不是發展教育優先,沒有優秀的人才經濟如何騰飛?沒有優秀的人才,經濟發展如何持續?

而我們實際情況是,改革開放後,我們耗巨資修建了三峽工程,修了數不清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還有數不清的巍峨雄偉的政府辦公大樓,而教育經費卻增長緩慢,難道我們國家就真的找不出這關係到我們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教育經費嗎?

二是國家的教育行政彩太濃。

政府仍然把教育當成政府機構來構建,從校長的任命,到教什麼,怎麼教,用什麼教材,怎麼‮試考‬,都由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規定和控制。國家有高考,省上有會考,市上有中考,縣級有指定的輔導和測試,上上下下圍著應試教育團團轉,學生成了分數的奴隸,書包越來越重,體質越來越差。

由於國家把教育當成政府機構來構建,什麼都管,導致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大中小學等教育機構,部門林立,人浮於事,效率低下,腐敗嚴重,嚴重噬了本來就不足的教育經費。

一方面是教育資源短缺,另一方面是教育收費氾濫。除了學雜費不斷上升之外,一些熱門學校的擇校費和贊助費竟高達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除此之外,學校還變相收取名目繁多的其他費用如:強化班費,補課費,輔導材料費等等,成了學生和家長的嚴重負擔。而大學費用上升的更厲害,有的孩子因為上不起學而不得不退學。

儘管國家止亂收費,可越越收,而不止。教育已成為我們國家暴利行業的第二名。教育主管部門的大樓蓋得越來越高,裝修越來越豪華,腐敗也越來越嚴重,每年從學生和家長身上榨取的成千上萬億元的血汗錢,都不知道都跑到哪裡去了?

三是教育資源的嚴重不平衡政府的資金和優秀的教師不斷地向重點學校和重點地區,導致教育資源嚴重失衡,尤其是城鄉之間辦學條件差別越來越大。

一些重點校門前車水馬龍,學校財源滾滾,富可敵國,教師們更是富得油。而一些普通學校和鄉村學校老師的工資都難以保證。尤其是鄉村學校更處在劣勢地位,使得許許多多孩子失去了獲得公平教育的權利和機會。

四是教育的奴化太強。

中國的教育被錮在政治理念之中,動不動馬列主義澤東思想,動不動中國特社會主義,使得教育本該具有的獨立,獨善其身,追求自由民主,探求科學發展規律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弱小。這也是我們國家科學技術落後,至今沒有人獲得諾貝爾將的主要原因。

而這種教育的可怕後果是,當學生們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一看,的和做的完全是兩碼事,就會對政府和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理念產生懷疑,對國家的前途命運和自己的前途命運產生憂慮,大量優秀學生外就是例證。

書記聽完:“難道教育這個本應乾淨清潔的地域,也變得這麼齷蹉起來?”

“書記,確實如此,而且不是一般的齷蹉,楊國威就是例子。”

“照這樣下去,楊國威也許不是最後一個,我們這裡不會出現,並不代表別的地方也不會出現。”

“也許是吧。”局長答道。

小海接著問:“既然這一切問題都是錢引起的,那如果把三公消費的一半拿出來作為教育經費,不知道夠不夠?”

“那肯定足夠了。”鄭局長答道。

“那國家為什麼不這樣去做呢?”書記問。

“書記,這不是明擺著嗎?制定政策的人就是三公消費的主力軍,他們會從自己的身上割?他們割老百姓的還差不多。”

“難道他們就沒有子女後代?”

“有,當然有,不過他們有錢可以把孩子送往國外一些教育發達國家進行教育,甚至可以移民,有好多人都這麼做了,有的正準備去做。”

“那能不能少蓋一些樓堂館所,節約下來的資金用於教育呢?”

“呵呵,書記,你忘了,樓堂館所裡住的可都是包括你我在內的領導幹部呀。”

“呵呵,那倒也是,那我們能為孩子們做些社麼呢”書記問。

“我們芝麻粒大的小官,扭轉不了這種局面,只能儘可能地約束約束我們自己了,其他的我們也無能為力。”鄭局長道。

“也是,那就盡力做好我們的工作吧。”書記笑了笑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