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西湖結義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天,楊聰帶著魯長老、彭長老、韓雪楓和翠兒四人離開了南京,乘船從大運河出發,向杭州而去,錢雲飛因為要處理南京城的丐幫事務,因此便無法跟隨前往。楊聰等人此去杭州,卻是有一樁重要的事情要去打探。原來,彭長老在北京城裡探得一個重要的消息,那個上次被段二和黃山派的劉鶴仙抓住的太監懷恩雖然咬舌自殺了,但他身邊經常有一個小太監跟隨著他出入皇宮,知道不少那懷恩的事情,特別是關於忠聖門之事情,彭長老探得那小太監曾經說過,各門派中都有忠聖門的耳目,但那懷恩死了之後,那小太監也被放回鄉了,而彭長老打聽到這小太監的家鄉是在杭州,因此楊聰等人便趕往杭州去尋找這小太監,因為此事關係重大,除了彭長老、吳長老和魯長老之外,誰也不知道眾人此行的目的。

船入了大運河,便直向南而行,這大運河原是隋文帝為了解決南糧北運的難題開鑿的,南起江蘇揚州,北達陝西長安,溝通了渭水、淮河和長江三大水系,到了隋煬帝楊廣時期,他為了下江南遊玩,下令開鑿更長的運河,動用了無數的人力和財力,為了這條大運河的開通,隋煬帝徵發了三百多萬民工夜開鑿,工程僅用了171天,便開通了北起北京城外的涿郡,南達杭州,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的大運河,運河全長五千多里,工程之大,工期之短,勞役之重,死傷之眾前所未比,兩岸累死的民工屍骨堆積如山,才形成了這條溝通南北通的大動脈。

這大運河開通後,隋煬帝三下江南,搜刮民財滿足他窮奢極的物質享受,隋朝的國力大減,加上老百姓不堪忍受繁重的勞役,紛紛揭竿而起,反對隋朝的統治,隋朝也因此亡了國。但這大運河的開鑿,客觀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使南北的商品互相換,經濟發展了起來。唐朝詩人皮休寫了一首《汴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他很真實地評價了這條大運河所起的作用。這大運河一路上經過的地方都是江南的魚米之鄉,加上商船往來,更是使兩岸富庶繁華,兩岸原來水盜猖狂,當朝皇帝明孝宗登基後,派兵安撫老百姓,派兵圍剿了水寇,使這條大運河又恢復了往的富庶繁盛。

楊聰見運河兩岸商賈雲集,百業興盛,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船行了一,便到了江蘇的揚州城裡。揚州城古稱邗城、廣陵,唐朝是全國一大都會,原來就是運河的通要道,更是朝廷的漕運必經之地和鹽務中心,自古乃繁華勝地,聚集著大批的鹽商和商賈,殷富甲於天下,城內酒樓茶肆、當鋪錢莊、青樓名鱗次櫛比,百業興盛,處處呈現出繁華景象,有瘦西湖、二十四橋等名勝。楊聰等人便停了船,下了船到岸上游玩,只見街道上熙熙攘攘,店鋪林立,生意興隆,南來北往的客人均隨處可見,青樓女子倚窗賣笑,招攬客人,到處是秦樓楚館,寶馬香車,真是花間柳巷陳羅綺,處處樓臺奏管絃,人間太平無事,鶯花樓頭倚紅簾。

楊聰很早就聽說揚州城外有一座英烈夫人廟,又叫“異娼廟”供奉的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這梁紅玉自幼習文習武,曾落在揚州城裡的青樓裡,在風塵中結識了韓世忠,得以脫離青樓。她有膽有識,跟韓世忠衝鋒打仗,出謀劃策,特別是黃天蕩一戰,宋兵與金兵十萬水軍戰,她親自披甲上陣,擊鼓吶喊,大大勵了士兵的鬥志,宋軍以八千水軍把金兵趕進了黃天蕩,圍困了48天,後來金兵在叛徒的指引下從一條旱路逃回了北方,再也不敢輕易南下了。宋高宗見她有功,便封她為“安國夫人”揚州城裡的老百姓年年到此燒香許願,企求“安國夫人”保佑平安,而城裡的女更是隔三差五前來燒香,希望她保佑同行的姐妹有一個好歸宿。楊聰很小就聽說書的講梁紅玉的故事,便想看看這位巾幗英雄的尊容,因此幾人便到了那裡轉了轉。

五人遊了英烈夫人廟,便回到城裡,這揚州城也是天下美食雲集的地方,彙集了大江南北的名菜,有道是“天下美食在揚州”楊聰等人入了一家叫“望江樓”酒樓。五人剛坐定,便見一個三十多歲、身著白衣錦袍、掛長劍的大漢向五人走來,那大漢朝楊聰作揖道:“楊盟主好!多不見,盟主的貴體越發硬朗啦!”楊聰仔細一看,才發現此人竟是華山派的弟子卓一華,連忙抱拳還禮道:“託福!託福!卓大哥一向可好!”卓一華又向魯長老等人行了禮,然後道:“楊盟主,我們掌門有請各位一起喝幾杯。”楊聰聽了頓時心裡一喜,問道:“你們掌門也來到了揚州城裡?”卓一華笑著點頭道:“各位請跟我來!”說完卓一華帶著幾人上了樓,便入了一間雅間。

楊聰只見一個玉樹臨風、風度翩翩的中年男子正揹負著雙手望著窗外的運河和街道,他身後立著幾個身著白袍的華山派弟子,那男子聽到眾人的腳步聲,便轉過身來微笑地面對著幾人,楊聰見此人正是趙小豐,頓時驚喜萬分,道:“趙大哥,真是你啊!想煞小弟啦!”趙小豐朝楊聰彬彬有禮地笑道:“楊盟主!多不見,哪一陣風把你老人家吹到揚州來啦!”楊聰笑道:“趙大哥,你又取笑小弟啦!你再說這些話,小弟可真要生氣啦!”趙小豐走過來拉著楊聰上下看了看,笑道:“兄弟歸兄弟,人情歸人情,但禮數還是不可廢的。”趙小豐說完又與魯長老等人打了招呼,笑道:“我剛才看見你走進我們這望江樓,我還以為認錯人了呢!沒想到還真是你。”魯長老聽了笑道:“好啊!我們這群叫花子今天算是走大運啦!竟然竄到了你們華山派的酒樓裡來了,趙掌門!今天可得向你討一杯酒喝啦!”趙小豐笑道:“這當然!各位請坐!”幾人便在桌子旁坐定。

趙小豐朝翠兒打量了幾眼,笑道:“楊賢弟,這位姑娘我可陌生得很哪!”楊聰連忙笑道:“她叫翠兒,是一位老朋友的女兒,想跟我們這群叫花子在江湖中四處闖一闖。”他顧及到翠兒的身份特殊,便不點破她的身份,翠兒起身給趙小豐見了禮。趙小豐朝幾人笑道:“既然大家來到了我們的酒樓,今再下做東,各位想吃什麼菜,請儘管點吧!”魯長老首先笑道:“好!我們叫花子難得吃幾回這揚州的美食,今天我就不客氣了,來一隻醉雞吧!”趙小豐笑了笑,道:“好!醉雞一隻!”他又轉頭對楊聰笑道:“楊賢弟,你想吃什麼?”楊聰知道魯長老點的這道菜大有來頭,是揚州的一大特美食。傳說有一戶人家,兄弟三人都娶了媳婦,她們三個媳婦的孃家個個都有錢有勢,三人都想當家,妯娌三個整天為此吵架,於是三兄弟便商量了一個主意,給每個媳婦發了一隻雞,規定不準用油、不準用香料,誰做得最好吃,誰就當家。大媳婦第一天開始做菜,她做了一道清燉雞,大家吃了,都不做聲。二媳婦第二天做了一道白斬雞,大家吃了,也沒發話。第三天,輪到三媳婦做菜了,只見她端了做好的雞往桌子上一放,頓時噴香撲鼻,個個都稱讚道:“好香啊!”幾人吃了那雞,發現這雞鮮美可口,香俱全,入口不膩,個個都讚歎不絕,都同意三媳婦當家。大媳婦好奇地問道:“三嫂,這道菜叫什麼名字?你是怎麼做出來的?好像以前我們都沒吃過一樣。”那三媳婦想了想,隨口道:“我這道菜叫醉雞,先把雞煮切好,再用黃酒醃上兩天便成啦!”於是大家都心甘情願地讓她當家,這道菜後來也成了一道名菜。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