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泰國投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就在中隊發起反擊的時候,盟軍方面也沒有閒著,尤其是美軍方面,12月18,美
兩國的海軍在菲律賓萊特灣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決戰。此戰美國為首的盟軍方面派出老將威廉。哈爾西與托馬斯。金凱德為指揮官,出動了17艘航空母艦、18艘護衛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24艘巡洋艦、141艘驅逐艦、其它艦隻、魚雷艇、潛艇和約15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對菲律賓萊特島進行搶灘登陸。
本海軍聯合艦隊對盟軍的進攻步驟也很清楚,因此聯合艦隊最高長官豐田副武制定了四個方案,其中捷1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菲律賓的重大海軍作戰方案,剩下的3個作戰方案分是針對臺灣、琉球群島和千島群島的作戰。這四個作戰計劃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四個計劃都是孤注一擲的、複雜的和大膽的行動計劃,它們將
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決定
戰役。
負責萊特灣海戰的軍指揮官是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大將、慄田健男中將、小澤治三郎中將。
軍這次出動了
本聯合艦隊幾乎所有的主力戰艦,其中包括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34艘驅逐艦、約700架飛機。
在六天的戰鬥中,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有約35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用飛機參與了戰鬥。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遠佔劣勢的大
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大型軍艦13艘被擊沉,
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
本全局的實力,從此
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的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但是由於有了韓雲華的提醒,美軍在所有的軍艦上都加強了防空火力,因此
軍的自殺式攻擊的效果並不佳。不過也不是毫無戰果,由於時間有限,艦上的防空火力並不均勻,有的小型戰艦上並沒有相對應的防空火力,因此開戰不久就有幾艘戰艦被
軍的自殺式飛機擊中麼受了重傷。此役
軍一共出動了整整50架自殺式飛機,給美軍造成一艘護航航母被重創,9艘小型艦艇被撞沉,1200餘人傷亡。
儘管這個數字已經很輝煌了,但是比起歷史上卻要差得遠呢。美國人儘管得到了韓雲華的提醒,但是不管是傲慢也好或者是不屑也罷,經此一役,美國人徹底被本人的瘋狂驚呆了,他們完全沒有料到
本人竟然會想出這樣慘無人道的戰術。
消息傳回美國國內,包括羅斯福總統在內的所有美國人都是一陣譁然,以他們的文化價值體現出來的生命人權至上的理念來看,無法理解本人的這種狂熱,想象一下,一架滿載航彈的飛機突然出現在軍艦的上空,投下來的不僅僅是航彈,還有整架飛機以及飛機上的飛行員,這是一次真正的死亡之旅,再帶走他人生命的同時也伴隨著自己生命的消亡,美國人理解不了,但是中國人卻能理解的了,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或者某個戰術層面上中國和
本一樣的狂熱。
很多人都對相當經典的一幕記憶猶新,當裝備良的
軍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衝向中國陣地的時候,缺乏戰防火炮中隊只有一個辦法抵擋
本人的進攻,那就是用人拿著集束手榴彈衝向
軍坦克,將他炸掉,這是何等的悲壯和無奈。儘管
軍的報紙上將這些神風特攻隊員們捧成了神,但是實際上韓雲華卻清楚,那些神風特攻隊員們是人,並不是冷血動物,更不是不怕死的怪物。他們之所以這樣完全是為了保護他們所愛的人免遭戰爭的傷害,因為當時局勢明顯在急劇惡化,
本面臨被入侵的威脅。如果他們能阻止同盟國登陸,那他們就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萊特灣海戰中,神風特攻隊的戰果雖然並不是特別巨大,但是他們的表現卻讓美國人極為恐懼。因此羅斯福總統通過電臺緊急向韓雲華尋求對策,因為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將會有更多的本神風特攻隊員們駕駛著劣質飛機衝向美國的軍艦的。
雖然美方也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但是羅斯福還是希望問一問韓雲華這位第一個知道神風特攻隊的中國將軍。韓雲華也不吝嗇,將自己所知的關於神風特攻隊的一切情報都告訴了羅斯福,另外還提出在神風特攻隊員的自願上下下文章,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戰果的。神風特攻隊當中確實包含一些不知生死為何物的怪物,但在他們的思想價值體系當中並不覺得這是一種不好的想法,因為他們把這認為是一種狂熱愛國心,是每一個
本青年都應該效仿的。但是更多的卻是
軍在軍中、民間招募軍民青年,在進行簡單的飛行訓練後,讓其駕駛只有單程油料的飛機滿載**起飛,抵達美海軍軍艦上空後,以自殺攻擊的方式撞向軍艦。有很多
本軍人也曾在軍國主義與自己的生命之間作過一番掙扎,但是最終卻無濟於事。
本人高調宣傳這些神風隊員們,說他們特攻少年兵及學徒兵志願發生的,但其實特攻隊乃1944年秋萊特灣海戰前的
軍高層的方針,他們強求志願送死,年紀輕輕便要接受為祖國、家人,甚至神的榮耀和家人的榮譽去送死的命運,因此即使心中有不願意也必須默默接受。這種強迫
從神風特攻隊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所謂神風其實就是現在所說的颱風,據歷史記載,1274年,元朝世祖忽必烈先後兩次派出龐大的艦隊征服
本,兩次都是就在元軍快要抵達
本的時候艦隊遇上突如其來的颱風,不可一世的元朝大軍被颱風完全
沒,兩次東征
本元朝共損失了數萬
兵,其中絕大多數不是戰死,而是死於這場風暴。由此,元朝再也不敢貿然發動對
本的襲擊。
崇尚神靈的本人認為這場颱風是上天挽救了
本,於是乎頂禮膜拜謂之“神風”這便是“神風突擊隊”起名的由來。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
本侵略者這是把拯救祖國和家人等使命強制
地灌輸進了這些十六七歲的少年當中,讓他們不得不接受這場死亡遊戲,即使是明知道生還的希望很是渺茫,但是卻不得不接受。這種看似自願的原則其實本身就是一種強迫,而且還是一種無法反駁的強迫。
至於本人所高調宣傳的那些東西簡直就是垃圾,完全經不起推敲。神風隊員參加任務並非完全本於ziyóu意願的事實這一點可以從任務編組得到佐證,一般神風特攻任務執行時,會採取以下編組與措施:飛機的起落架會在飛機起飛後完全自行脫落,也就是說飛機除了撞向獵物,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一旦升空飛機就不能在降落了,特攻隊員被綁縛於特攻機或戰機上,當然不提供傘具,斷絕求生的希望。而且還有一些是
本特製的自殺型飛機,如擔任特攻飛機櫻花機,沒有或僅有有限動力,由轟炸機掛載至敵艦近處拋出,無返航希望。若特攻機是普通戰機,則只提供單程油料。特攻機隊一般皆由數架戰機“護航”前往任務區,官方理由是評估戰果,有可能的話並對殉難現場攝像,以記錄殉職者之榮譽。但實則也發揮督戰職能,行監視的職責,對有退卻跡象的隊員執行“懲處”這就是
本人所說的自願,因此韓雲華認為美軍除了應該對自身軍艦作出改造麼加強防空火力之外,還要對
本人的腦袋進行攻擊,思想轉變不過來,認識不到這樣的絲毫無意義,那麼會有更多的
本少年駕駛著劣質飛機撞向美艦的。
而且韓雲華建議羅斯福,對於太平洋地區的作戰不要侷限於一島一隅的爭奪,因為軍已經做好了沿臺灣、琉球群島、千葉群島逐島防禦計劃,如果平行推進的話很可能會陷入漫長的爭奪戰當中,這樣的傷亡無疑是大得多,因此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戰鬥應該按照中隊那樣實行蛙跳戰術,在菲律賓戰役結束之後直接攻取硫磺島,然後再拿下琉球群島,最後做好登陸
本的準備。
對於韓雲華提出的建議羅斯福同美國陸軍上將麥克阿瑟以及尼米茲進行了商談,最後一致決定按照韓雲華給出的建議制定作戰計劃。
進入1943年末,整個世界的戰爭局勢發生了驚天逆轉,繼美軍登陸菲律賓之後,中美英三國聯軍在緬甸戰場取得決定向勝利,盟軍在仰光外圍徹底聚殲了軍第15軍的殘部,取得了緬甸反擊戰的輝煌勝利,至此,
軍在印緬戰場上的部隊徹底被消滅,印度以及中國西南部的威脅解除,盟軍開始向泰國國內進軍,並且給泰國國王以及總理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泰國zhèngfu立即停止同
本的所有合作,並且立即向
本宣戰,否則將會徹底清除泰國這個障礙。
對於泰國盟軍的態度也是很強硬的,雖然現在泰國還是一個dúli的國家,但是泰國已經在事實上成為本的殖民地,儘管泰國還保持著完整的政權。不過這些都不是泰國向盟國宣戰的理由,因此盟軍方面已經制定好了攻佔泰國的作戰計劃。
二戰中的東亞沒有淪為歐洲殖民地的dúli國只有三個國家,分別是中國,本,泰國。而泰國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列強間的利害關係,在夾縫中巧妙維持生存。所以有人說“中國太大,
本太強,泰國太巧”而泰國和
本的友好關係先天上來自於地理距離,既不是太近而有衝突,也不是太遠而有疏離。後天上因
俄戰爭
本的勝利,從
神上鼓舞了被白人壓迫的泰國,於是在同是亞洲人的想法下對
本有了好
。在對抗歐美白人的立場上兩者一致,故對於
本的行動採取了和歐美不同的看法,比較起來多了更大的容忍。最好的例子就是國際聯盟因為滿州事變向
本表示譴責的決議時,唯一棄權的國家就是泰國,著實令世界各國吃驚。
一九三二年憲政革命後民族主義的狂熱崛起導致一九三八年陸軍的直接統治,其軍人陸陸續續出現在政治舞臺上,當時陸軍炮兵將校出身的phibun在1933之後得到陸軍派閥集團的支持在1938年脫穎而出就任總理的寶座,此人於法國留學時期深受德義的法西斯和國家社會主義的影響,因此態度上傾向於本的軍國主義,而當時泰國陸軍及社會有一股抵抗英法的思
,稱作失地回覆運動,這股力量的目的就是要收復在十九世紀割讓給殖民強權的土,phibun與陸軍及親
派主要就是依靠這股力量的支持,維持政權的正當
。在其時陸軍相當仰慕
本的軍事建制與其在中國的勝利並且仇視西方國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軍基於和英軍作戰的必要必須假道泰國,雖然沒有得到泰國方面的同意,但是由山下奉文陸軍中將所指揮的25軍仍按照既定計劃於當
深夜和次
晨,在南部的北大年、宋卡、巴蜀、換浦等地登陸,在東部陸軍由柬埔寨越過邊界,直
首都曼谷。戰鬥開始後泰隊在各地展開了零星的抵抗,當時phibun立即宣佈停止抵抗,同意
軍通過。但是內閣在討論對
方針時,意見出現分歧,最後由總理決定選擇折中方案,不與
本簽定軍事同盟條約,也不向英美宣戰,只同意
軍借道。
泰協議”的簽定使
軍進入泰國合法化,
軍的行動遠遠超過了條約所賦予的範圍。
軍不僅佔領了宋卡,北大年郊外的新機場,此時又佔領了曼谷的曼廊機場,鐵路和港口也被
軍接管,並在各地大量駐軍。泰國的一切軍用設施均被
軍用來入侵馬來西亞和緬甸。山下奉文的25軍突破馬來西亞國境,
軍配備了泰國的自行車,自北向南進攻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另一支
軍侵入緬甸內地,切斷了中國的對外補給線——滇緬公路,造成來自西方的物資運送中斷。
本zhèngfu為了把泰國緊緊控制住,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於1941年12月21
迫使泰國與它簽定了”
泰同盟條約”的攻守同盟條約,條約還附有一份秘密條款,規定
本將幫助泰國收復喪失給英國的領土,而泰國將在
本與西方國家的戰爭中,
據此條約提供
軍過境的權利與重要的補給等一切義務。同盟條約代替了12月9
的協議,
軍在泰國取得更多的特權。1942年1月25
,泰國向英國和美國宣戰,正式參加到軸心國一方,投入了第2次世界大戰。
戰爭期間軍在泰國的所作所為,等於是把泰國當作是一個附屬國,地位只比滿州國和汪政權來的好一點,在經濟上泰國的財政訪問團訪問了
本,簽定了”
泰經濟協議”此條約規定了
泰間所謂的”經濟緊密合作”
本軍方和財閥勢力也就掌控了泰國的經濟、在文化上,1942年10月
泰雙方在東京簽署了文化條約,其中包括把
語定為泰國第二國語,也就是
本想在文化上向泰國滲透達到把泰國滿州化的地步。在外
上1942年6月29
,泰國派一名公使前往滿洲國;同年7月7
,又承認了汪
衛政權。這些都讓盟國尤其是中國方面很是惱怒,所以這次關於進軍泰國韓雲華以及整個方面都是持肯定贊成的態度。
盟軍35萬部隊分三路進攻泰國,另外英國海軍也出兵泰國灣,準備完成對泰國海軍的最後打擊,泰國政局岌岌可危。泰國的軍隊是不堪一戰的,戰爭期間國民zhèngfu只在中泰邊境部署了一個第93師,就能鎮住整個泰國。
因此面對盟軍的強勢進攻,太過高層頓時亂了套,最終迫於外界的壓力泰國國會強迫phinbun辭職,政權落入“ziyóu泰國運動”本土領袖攝政pulidei手裡,由他指派文人aphiwong出任首相,泰國新任首相立即派人秘密向盟軍發來電函,願意接受盟軍的所有要求,表明泰國的態度,希望能夠脫離本的控制。
1943年12月27,當盟軍佔領泰國首都曼谷,
軍所有勢力撤出泰國之後,泰國宣佈無條件投降,並且向
本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