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長相織為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溫榮呼彷彿屏住了,如果不喜歡一個人,就不會那般害怕失去。
當初知曉林大郎尚主,她不過是一笑泯之,很是淡然,甚至覺得林大郎與丹陽公主是郎才女貌十分般配。丹陽公主全大禮,她滿懷喜悅,衷心祝福他們。
而三皇子呢。
自蔓娘口中得知小衣之事後,她並非沒有想過,是否乾脆咬咬牙,同前世一樣嫁給李奕做側妃。可她發現辦不到,心裡本無法平靜下來,總是忍不住的害怕和慌亂,又不敢往深處去仔細想在害怕什麼。她擔心想得越多,越清楚意識到幸福離她越來越遠。
她確實不喜歡皇家的生活,處處算計和勾心鬥角,她誤以為自己毫不期待。
究竟是從何時何處起?是那年太后壽辰宮宴,冰雪梅林裡不同桃李混芳塵的身影?還是曲江宴上長身玉立杏花雨下,目光清冷的翩翩郎君?
晟郎在邊關打戰時,每隔一個月就會寄白沙和詩句與她,不擅女紅的她特意繡一隻香囊收存思念。素面瑞錦,她不忘親手在香囊上繡一句話,‘憑君傳語報平安’。
心底深處,她真正害怕的不是三皇子李奕的威脅,而是徹底失去五皇子。
故她寧願年少便伴青燈古佛,也不肯晟郎難堪和失望。
溫榮靠在李晟溫暖的懷裡,聽著他急促的心跳,柳眉忽然皺起,“五郎。”溫榮推了推晟郎寬闊的肩膀。
摟著她的雙臂先是繃緊,而後才用力放開。緊張地問道,“榮娘。怎麼了。”溫榮抬眼望著李晟幽深清亮的雙眸,眼裡除了有她的影子。還有湖邊隨風輕顫的粉白秋海棠,漂亮的令人忍不住心生嘆息。
“三皇子不會善罷甘休的,五郎有何打算。”李晟笑著道,“我要向三哥要回來,那本就該是我的。”溫榮臉一紅,瞪了李晟一眼,“你與祖母也是這般說的?”分明有更好的辦法,卻要逗她。
“老夫人不同意,”李晟喪氣地搖了搖頭。
“可我認為此法行得通,否則我不會半分不察此事。”李晟眼裡的失望一閃即逝,當初三哥算計林大郎和榮孃親事時,他就知曉三哥對榮娘有意了。他可以不與王淑妃、三哥計較旁他,一心一意助三哥成大事。只唯獨榮娘不能讓,更何況在三哥心裡,任何事和人皆不及江山來得重要。
溫榮眨了眨眼,此法確實行得通,揣摩人心約莫就是此意。
李奕只敢在私下裡至障房威脅她。卻不敢在晟郎面前提起隻言片語,無非是找軟柿子捏。
晟郎補左驍騎衛中郎將,統領翊衛守皇城四面、宮城內外,翊衛和親衛、勳衛。同屬三衛之一,李奕不能亦不願在明面上與晟郎翻臉反目,何況他本來就不佔理。
可既然不用瞞著晟郎。她就有折中的法子,如此不易得罪三皇子。
溫榮好不容易說服李晟陪她演一場戲。李晟耐不過她的軟硬兼施,嘴上是答應了。面上卻沉沉的。
送晟郎出府後,溫榮悄無聲息地溜回廂房,紅的眼角仍沾著未乾的淚痕。
碧荷端了水盆進來,“老夫人代娘子在屋裡用晚膳,不用去穆合堂了。”溫榮鬆了口氣,還好有祖母在,否則讓阿爺和阿孃瞧見她紅腫了雙眼,非得揪住不放問東問西的。
不一會穆合堂的婢子送來了米飯和緻小菜。溫榮看著酸甜的松子鱖魚,清淡的白蘑燴蝦仁,噴香的金
酥和炙鹿脯,是食慾大開。
晚膳後又撐著眼睛捧了秋繁
義徵翻看一會,戌時中刻綠佩打聽到阿孃已回紫雲居,祖母亦熄燈歇息了,溫榮這才徹底放下心來,一頭倒在箱榻上,再醒來已是
上三竿。
溫榮梳洗了往內堂與祖母問安,走過外廊時,隱約瞧見軒郎在穆合堂的玉亭竹園練劍,溫榮止步瞧了一會,一招一式皆可算有模有樣。
阿孃這段時心軒郎的親事,大約和軒郎偏武有關。
雖然阿爺阿孃不曾為軒郎正式請武功師父,可軒郎的心是收不住了。將來科舉不順,定會一心從戎的,阿孃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替軒郎尋一門親事。用溫柔貌美的枕邊人,將軒郎踏踏實實留在盛京府裡。
人各有志,且不論事情或人,皆是在無時無刻的變化。
溫榮嘴角一彎,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拈起裙裾,一路小跑去了穆合堂。
謝氏見溫榮恢復了往的神采奕奕,面上
出輕暢的笑容。
不想林氏皺著眉頭將溫榮拉了過去,沉片刻,“榮娘,你阿爺昨
說五皇子在內宮與朝中受了不少委屈。你要懂得體諒五皇子,將來嫁去紀王府,要學會幫襯夫郎,更不能使小
子。”阿孃忽然冒出這番話,溫榮覺得雲裡霧裡,詫異地抬頭向祖母求助,可祖母置若罔聞地靠在矮榻上假寐,手指緩緩地轉動佛珠。
溫榮瞭然輕笑,阿爺和阿孃誤會她和五皇子在秋狩時鬧彆扭了。
將時間和她的表現連起來,如此解釋著實合理,且昨晟郎還是黑著一張臉離開溫府的。
阿爺會主動同阿孃談起朝中政事,是要借阿孃之口,教她賢良淑德,夫為綱。
溫榮沒有反駁,連連點頭答應,面上表情謙遜,心裡在思量五郎究竟受了何委屈。
謝氏起身,將林氏打發出了穆合堂,才與溫榮慈祥地笑道,“榮娘如今可放心了。”溫榮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試了試茶湯溫度,端起茶盞奉與祖母。
謝氏慢慢揭開青紋茶蓋,榮娘用金黃茶膏信手勾勒的山水畫輕靈逸動。端起茶吃一口,頜首頑笑道。
“榮娘心情好了,我這當祖母的才能有口福。”提起這個溫榮就內疚。
“都是兒不好,令祖母費心了。”謝氏衝溫榮招了招手,溫榮笑著上前,軟軟地倒在祖母懷裡。
溫榮想起阿孃先才說的話,抬頭問道,“祖母,五皇子在朝堂上受委屈了?”在內宮受委屈溫榮是能理解的,晟郎亦是極擅隱忍的子。
王淑妃與李奕不愧為母子,面上笑容親和柔善。心下卻實為陰狠。
王淑妃要在爾虞我詐的後宮為三皇子鋪出錦繡前程,少不得使手段甚至妄害人命。
五皇子在王淑妃身下長大,必須收斂光芒,只做依附和平庸,如此才能保全命,逐漸羽翼豐滿,脫離王淑妃。
可朝中究竟何事令晟郎委屈?
謝氏收起念珠,“榮娘可知曉太子引番僧入東宮,卻未被重罰一事。”昨軒郎旬假一回府即在她面前打抱不平此事。溫榮點了點頭。
謝氏道,“東宮放話出來,說太子請番僧入宮,是在替聖主祈福。不聲不響是因為太子愚孝。”溫榮撇了撇嘴,可真是能找藉口,愚孝是假。想借讖語裝神鬼謀事是真。
謝氏緩緩地說道,“除了聖主不捨嚴懲太子。還因為長孫氏族在背後替太子撐。與五皇子直接相關的是安西都護府一事。”溫榮點頭道,“五皇子、應國公、王節度使在邊城打了勝戰。為了鞏固邊防,五皇子同應國公商議後,上奏摺提議在西州
河城設置安西都護府。”聖朝軍不但重創西突厥,更令西突厥後撤退出火吐羅。聖朝疆域版圖擴大至塔里木于闐南沿。
晟郎提議設置的安西都護府,與早前的獨立地方軍政長官節度使一制不同。
安西都護府有四個軍鎮要,碎葉,龜茲,于闐,疏勒。除了鞏固聖朝西北邊防,保護通往西域絲綢之路的要道,亦要令四軍鎮相互牽制。
要達到相互牽制的目的,軍鎮長官的人選顯得十分重要。
“五皇子、應國公、王節度使功不可沒,除去五皇子,陳留謝氏與琅琊王氏少不得要在打勝戰的好處裡分一杯羹,”謝氏微微停頓,皺眉道,“不想聖主命長孫昭出任安西總都護之職。”溫榮一怔,怎多了一個總都護,豈不是繞回去了?
當初三皇子和五皇子肯出面,最大的誘因是可通過此事令太子一派失勢,不想到最後,總督護又是太子母家長孫氏中人。
長孫昭原為京中正四品左監門衛中郎將,資歷和年齡皆不夠資格擔任安西總都護之職,是聖主的破格升任。
細想來,卻也有不同,畢竟長孫氏勢力加大,受益的不止太子,還有二皇子了。
難怪阿孃會說五皇子在朝中受委屈,因為在阿爺眼裡,就算聖主設總都護一職,任職人也應該是陳留謝氏或是琅琊王氏的族人,怎麼也輪不到未出一分力的長孫氏。
謝氏輕握矮榻扶手笑起來,“罷了罷了,朝中事與我等內宅婦人無關,只要五皇子與你阿爺不做出格的事情,我們便可無憂了。祖母前聽到風聲,最擔心的是聖主任命五皇子為安西都護,還好聖主與太后尚算是疼惜五皇子,不捨親兒去邊關長年吃西北風。否則榮娘一成親就要與夫郎分居兩地,我這當祖母的不忍。”
“五皇子想去還去不得呢。”溫榮知曉祖母是在逗她開心,晟郎只是新晉武將,比之長孫昭,資歷更淺年紀更輕,雖有可能被送去邊疆歷練,但絕不可能出任安西都護,在京中補任正四品中郎將,已是極好了。
“哪能這般編排五皇子了,”謝氏慈祥笑著,輕輕拍撫溫榮,“丫頭,那事縱然你有主意心裡也有底,但少不得要聽五皇子的話。”溫榮雙眸閃爍,不幾臨江王府要辦寒
宴,若無意外,她是可拿回自己的東西了。(未完待續。。)ps:
謝親愛噠書友(數字)粉紅票票,
謝親愛噠sunflower、瞬昔、山月語的打賞,麼麼噠╭(╯3╰)╮~~捂臉,親們還有木有粉紅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