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柔情的名字席慕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我心裡有一位“水做的詩人”席慕蓉。最早結緣於她恐怕就是那首“蓮的心事”吧。
“我/是一朵盛開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見現在的我/風霜還不曾來侵蝕/秋雨還未滴落/青澀的季節又已離我遠去/我已亭亭/不憂/亦不懼/現在正是最美麗的時刻/重門卻已深鎖/在芬芳的笑靨之後/誰人知我蓮的心事?”
“不憂,亦不懼”這幾個字一直在心間瀰漫。在卷帙浩繁的文學滄海里連於她的詩行之間,我驚歎世間竟有如此蓮心的女子。她筆下的文字是那樣的清新脫俗,如出水芙蓉一般。她的散文意味更悠細綿長,讓我看到她如何妝點人生,看她的人生入詩入畫。
悟著她對女
美麗的最好詮釋:只要建立快樂的人生觀,快樂的人主在你的世界裡!
在她的文字裡,我們都已慢慢長大!很早,我想象中的她是清麗婉約、純美的那種女。而這個用生命與愛淺唱低
著愛情、人生、鄉愁的女子卻並不美麗,可她卻氣度雍容,馨香安靜,詩清如水,人淡如菊。多少年之後,重讀她的詩和散文,心裡似乎有一種東西被輕輕喚起…閱讀她,也閱讀了我自己的年華,重讀她,也重新
悟出更厚重和深刻的東西。雖然已經不是花季,雖然正在與青
做著別離,卻仍然愛讀她的作品。也慶幸自己還可以在那一首首詩歌裡,體味那一種種心情。那些瀰漫著輕愁的唯美詩篇不只屬於少男少女,不只屬於青
,而屬於所有熱愛生活的人。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瑰麗的夢境,都有對未來的憧憬,都有對人生的孜孜追求與
悟,而從她的詩歌與散文裡你得到的遠不只是愛情這麼簡單!
再回首,回到那個屬於她的年代,她以她的詩和散文超過其他愛情和武俠小說,在文壇上實屬罕見,而這就是席慕蓉的魅力。她的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十六歲的花季》、《一棵開花的樹》,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詩》等等影響了一代人,而且繼續影響著…她的詩歌也無疑成了那個年代的一種免費符號。隔了這麼多年的歲月還常常被引用被
誦。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
曾經青的我們,喜歡席慕蓉的詩,在走過了一段青澀,一段蔥蘢之後,
動的不僅僅再是那些清麗的詞句,優美的意境,更多的是她的散文裡
出的哲思和對人生的
悟。現在讀她的散文較之詩歌,內容更加貼近生活,而表達的意境更加的豁達而成
。
“把我粉碎吧/我純白的身軀付給你/在剝落的黑
裡/長出了智慧的花朵。”這首名為《粉筆·黑板》的小詩,是席慕蓉詩人生涯裡,第一次在正式刊物上發表的詩。寫這首詩的時候她也正是十六歲的花季。
“十六歲的心空/驚擾了一顆星子/十六歲的記憶/只會綻放一次/且讓我停佇回首/遙遙的祭奠/那份年少的無奈與痴狂。”當她在後來寫《十六歲的花季》的時候,也許在她回眸自己年少時光的剎那,依然殘存著一抹溫潤的光澤和一縷恆久的芬芳吧?
席慕蓉連在詩的國度,對她來說“一首詩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世界”對於時間的
逝,對於生命的
動,還有許許多多生活中難於表述卻又
懷於心的東西,席慕蓉覺得只能以詩來表達。剖析自己寫詩的歷程,席慕蓉對記者說:“年輕時因寂寞而寫詩,或許是一種對美的渴望;年紀稍長,因無法平撫心中的騷動而寫詩;初老時,因惆悵而寫詩,人也因此變勇敢了。”
“幸好我在36歲的時候寫出了《七里香》,我慶幸在我要寫的時候寫了出來。不少人都會悔其少作,但我沒有,我覺得幸運的是,在我走過來的路上,留下了《七里香》。”席慕蓉的很多詩容易被人簡單理解成愛情詩,最有名的就是《一棵開花的樹》。
“我並不反對這樣理解,可是有沒有人知道,我是真的看見了一棵開花的樹,那純粹是大自然給我的啟示。當時火車一轉彎,也就兩秒鐘,那棵開滿白花的樹便見不到了。”遇見那棵開花的樹,後來我一直沒有再見過那棵樹。可是我從來沒有忘記它。有一句詩說“海,是藍給自己看的”它是開給自己看的吧?現在我老了,有點兒自信,我在想,它是開給我看的?讓我有這麼一回頭,看到它最美的一刻;我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我替它發言,因為它,我寫下一首給自然的情詩《一棵開花的樹》。很多人喜歡席慕蓉的愛情詩,猜測著詩後面的故事,猜測著她的愛情生活。而席慕蓉說:“其實,這些都是文學的手法啊,如果對號入座就會蠻沮喪的。”現在的我,更能理解她詩行裡的意味深長。一個女人並不要經歷過多少次的戀愛,不需要經過多少人,不需要在愛情的遊戲裡追逐和被追逐,其實只要有一次真正愛戀,那些走過的風景,走過的心情,足可以讓愛蘸滿了筆端。當然在她的詩歌中愛情是最永恆的一個主題。時光,青、鄉愁、愛情、親情,這些都是席慕蓉詩歌和散文中不變的主題。在她的詩歌中,我所看到的愛情是純潔的,美好的,文字間
的從來就沒有過對愛情的怨恨和不滿,只有一些美麗的憂傷,更是一種豁達和從容的態度,所有的情緒都是淡淡的輕輕的,不沉淪,不悲哀,更無絲毫的頹廢。正如她所說的:“我一直相信,世間應該有這樣一種愛情,絕對寬容,絕對的真摯,絕對的無私和絕對的美麗,假如世界無法找到這樣的愛,就讓它永遠地存在我的詩裡,在我的心中。”她用詩歌守護愛情的聖潔,捍衛愛情的偉大,我想真正能讀懂的人
覺絕對不是膚淺的,我們
嘆那曾經擁有過的美麗愛情,
嘆韶華如水,卻沒有絲毫為賦新辭強說愁的
覺。她說,“愛是跟隨你一生的,愛情是一種渴望,不僅存在於少男少女之間,50歲、60歲,仍然可以寫情詩,我也仍然在寫,誰規定我就不能寫呢?”她說:“那些詩歌裡,有自身的故事,有別人的,有記憶,有引申…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衝動。”
“愛情是對生命的珍惜,可以這麼講,人可以老,可以改變,可是靈魂中對愛的渴望不會變。”席慕蓉很清楚有些東西隨年華老去而消逝,有的卻隨之增長。如來花開,席慕蓉學會以一顆不氣餒的靈魂面對。如今,我們的席慕蓉真的老了,一般女人會悲嘆年華老去,而從她的言語裡我看到的席慕蓉卻一點也不悲傷。而在愛情的主題裡,她更鐘情於“愛的別離“。在不同的詩篇裡她
唱著這有點
傷的無奈,但是絕不頹廢和
離。揮揮手道聲珍重,然後各自開始新的人生旅程,在回眸的時光裡,可以帶著微笑去回味。原來人雖分離,愛卻是永不會忘記,如那河
夢中永恆的青青衣裾…
席慕蓉認為自己並不是純粹的為了寫文章而寫,她要抓住的只是自己的一種心情,一種思想的靈動。她以超然脫俗,淡泊名利的態度,在用心書寫詩文,品味人生。席慕蓉在她的詩文轟動臺灣時曾嘆“上蒼為什麼待我如此寬厚?”是啊,詩、文、畫三者常人能得其一已是斐然,而她萬般“寵愛“集一身。所以,於是她的文字裡,
的純真和自然,
出對生活的豁達和
恩。透過那一行行用心刻就的文字,我們看到的是一顆纖塵不染的玻璃般的心,品出的卻是豐厚的情
底蘊和雋永的人生況味。人生,真是個大話題,在詩人
的文字裡,我們
悟著情
,理解著人生。
“並非所有的問題都能有答案/並非所有的疑惑都會有解答/有一個謎底/需要人用一生去尋找/有一個方程式/需要人用一生去求解。”重新閱讀席慕蓉的詩,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覺。也許只是觸動我們心絃的某個瞬間,也許只是詩中的某一句。心中承載著你的詩,沉澱出所有的昨
,釐析清所有的悲歡,你的多
,你的綿長,你的睿智,你的寬廣的
懷,你的最溫柔的心靈…
席慕蓉,我心中不滅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