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長刀所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哥哥,就這樣放過那些清了嗎?”榮國府怡紅院內,鶯鶯燕燕們照例聚在王燃的房間,林黛玉翹起嘴角。

這些子,女孩的才能得到了極具成效的表現,現在在金陵,閱讀《人民報》巳成為眾多老百姓每生話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借出的文采和銳利的詞鋒,林黛玉“瀟湘妃子”的筆名也迅速走紅,每天都有許多少年才子圍在人民報出版社門口要求見女孩一面或與女孩共論時事,確實比較滿足女孩的虛榮心。

“林妹妹,這樣已經可以了…”王燃未及說話,薛寶釵輕笑著說道:“首惡既除,清們也有了悔過改新之意,這樣的結果不正是寶兄弟想到的嗎?”薛寶釵說的沒錯,現在這個結果確實是王燃最想要的。

就南明內部而言,已對山東之戰達成了一致的意見。以謝啟光為首的山東將士的名譽自然是得到了恢復,劉宗周、阮大鋮、閻爾梅三人獲罪下獄,承擔了此次兵敗的主要責任。

阮大械此次是倒黴到了極點,剛被王燃打了個生話不能自理,又被判了個仗擊五十外帶充軍漠北。刑部的諸衙役對他下手可是毫不留情,因此,仗擊五十被分成了五個時問段進行,因為每打十板,就得清薛矮薛神醫從旁內服外敷地救治一番才能繼讀下去。

五十大板過後,被人抬著進來的阮大鋮又被人抬著出去遊街示眾…據說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老百姓動手。大家都在口接耳地議論這個“豬頭”到底是誰,在主持遊行的人落實了此豬頭即阮大鋮後…臭雞蛋、爛菜葉夾雜著不同諸如碎石頭等暗器紛紛向血跡斑斑地阮大鋮鬍子身上招呼…老百姓本來就有打落水狗的好習慣。

大家可以確信,以阮大鋮目前的體質,本不可能熬到充軍這個階段。

閻爾梅沒有受到這種待遇,在從山東將士的葬禮上回來的當天,他就選擇了懸樑自盡。以死逃避了處罰…他的身後事相當悽慘,一卷破涼蓆、一座連墓碑都沒有地荒墳格埋了這位首風光無限、風瀟灑的大才子。

相比較而言。劉宗周地結局好了許多。劉宗周同樣沒有受到牢獄之苦,他強自支撐著接了聖旨,並強令家人送他去刑部接受他自己所說的“應得之懲罰”後,死在了路上。

劉宗周的身後事辦得還是比較風光的。雖然他在“守護氣節”方面走了彎道,做了不少錯事。但他最終做到了“敢於面對並承擔錯誤”

雖然他沒有了改正錯誤地機會,但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劉宗周敢於承受罵名和懲罰的勇氣較之閻爾梅顯然高了不止一籌。因此劉宗周地葬禮上,眾多清仍然對他執弟子之禮。王燃等人也親往拜祭。

“劉老先生雖然有過,但功亦甚偉,其在學問、思想、氣節等方面仍永遠是我等之榜樣…”王燃對劉宗周這一出乎人們意料的評價,搞得本來懷有很重戒備心理的劉氏一門及黃宗磷等弟子的眼淚崗崗地…大大緩解了清們對王燃的牴觸情緒。

說實話,這倒不全是王燃“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策略。在他心裡對這個老頭確有幾分讚佩和謝…如果最後關頭劉宗周還是不肯出來表態,金陵城早巳走血一片哪會象現在這樣穩定?!

這一點確實很讓王燃高興…清們的氣節一直為王燃所看重,在他看來,如果清可以去除劉宗周等人帶來的“頑腐不化”、“好虛名”等缺點,他們對社會的發展將起著相當好地促進作用,尤其是在神文明的建設方面…正所謂百花齊放才是嘛。

“現在已經有兩朵花在開了…”林黛玉揚了揚眉:“我聽說那些清也要創辦一份報紙…叫什麼《光明報》…”《光明報》確實是清的現任掌門顧炎武提出來的,很明顯這些清已經認識到了自己在此次較量中最大的失利之處…《光明報》,這些清還真是做檢察官的好材料。

“想和我打擂臺…”林黛玉一臉的好戰:“我一定要他們的好看…下一期的題目我就叫…”

“好了,我的林總編,”王燃不住笑了起來:”現在可不需要再在他們身上兜***了…我們要樹立一個新目標…”

“新目標?”眾人都是一怔。

“山東之事我們算是解決了一半…處理了劉宗周、阮大鋮、閻爾梅三人,算是替山東的將士報了一半的仇…還只能算是一小半…另外一大半…”王燃轉頭著向北方,象是問別人,又象是在自言自語:“你們知道謝啟光在是敗在了誰的手上嗎?”王燃的意思很明顯,內憂既除,就不能再讓大家老盯在南明的內鬥上,是時候把老百姓的憤怒轉到外患上了。

“賈寶玉現在肯定是想對付我們的山東…”北京城裡多爾袞的府內,龔鼎孽輕嘆了一口氣說道:“沒想到這傢伙如此高明,一個月不到既解決了問題,還沒有引起金陵的動盪,更順手拔了另外一顆釘子,掌握了明廷的實權…”龔鼎孽說的另外一顆釘子指的是馬士英…山東之事除了這三個主要責任人外,還有許多人或輕或重地受到了牽連。王燃、黃道周、顧炎武等人紛紛上書自責,均受到了罰俸三個月至六個月不等的處罰、比較倒黴的是首輔馬士英。

既然兵部的頭都因部下之事被牽了進來,他這個百官之首自然脫不了干係,只是由於他不象王燃、顧炎武等人有一幫人幫著說話開脫,手上又沒有什麼太大的實權,因此本以為沒自己什麼事兒的馬士英受到了牽連最大…他被迫辭去了首輔之任。

目前南明的百官統領名義上由唐王接手,但誰不知道唐王和現任兵部尚書的關係?

“這個小南蠻子下手的確夠快的,”多爾袞恨恨地說道:“我陝西西那邊還差著一把勁才能徹底廢了李自成…”也難怪多爾袞上火,這李自成的兵是越打越少,已從當初的百萬大軍打成了目前的二十萬不到,雖然在自己清軍的不間斷打擊下,人數還在不斷的減少,各得力干將也都拼的所剩無已,但就是憋著一口氣不死…多爾袞對李自成確實不敢放鬆,他很清楚這位驛站馬伕出身之人的發家史,當年在明廷幾十萬大軍的圍剿下,只剩十八騎的李自成一個不注意都能東山再起,現在還有十幾萬人馬怎能對他掉以輕心!

“攝政王不必著急,”龔鼎孽勸道:“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李自成不過是迴光返照,撐不了多少時間…金陵就是想動手,沒有一兩個月的準備也起不了兵…再者說,您在山東按排有洪大人親自坐鎮,雖說洪大人的兵力稍顯單薄,但只防不攻,那賈寶玉即便動手也很難討得了便宜!

上次洪大人不就以少勝多,以五萬鐵騎破敵十萬有餘,並一舉收復山東全境嗎?”

“嗯,不錯,洪承疇這個奴才確實有一手…”多爾袞點了點頭:“只要他能在山東一線頂住兩個月,我就可以從陝西出足夠的兵力直搗金陵!”需要說明的是,多爾袞此時對洪承疇“奴才”的稱呼並不含惡意,帶有相當一部分欣賞的意味在內。

事實上,在滿清,除皇帝一脈以外,所有的人都是奴才,皇族稱呼你是奴才,你的自稱還是奴才…大臣們算是高級奴才,高級奴才下面還有低級奴才,說白了就是一個奴才圈,大圈套小圈,中心是皇上。

在王燃原本的時空中,曾有人將這一稱呼列入近代中國飽受屈辱、任由列強欺凌的原因之一,雖然這一說法找不到直接的證據,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人如果天天稱自己為奴才、把自己當成奴才…久而久之,一代傳一代,奴自然十足,他的脊樑骨怎麼可能的起來?

當然對滿清而言,洪承疇不僅是一個奴才,公正地說,應該是一個可被稱為人才的奴才。

洪承疇降清前主管大明的軍事,對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戰法、部隊裝備、後勤保障能力、戰爭潛力以及政治、經濟等情況都相當識,滿清的上一任皇帝皇太極在得到洪承疇的效忠後相當興存,把他當做清軍南侵的領路人。

有這麼一位高人坐鎮山東,足抵十萬大軍!

新一期的《人民報》出爐,頭版標題“論漢在滿清南廷中的作用…”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林黛玉通過論證“漢”所起的作用,概要說明了滿清一個落後的部落為何能迅速崛起,屢屢打敗不論是文化、經濟、制度、政治等各各方面都明顯佔據優勢的大明,並強佔去半壁江山的重要原因。

“原因當然有很多種,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滿清的,以漢制漢.策略以及基於此產生的諸多‘漢’…”林黛玉在文中如此寫道:“滿清幾代首領,不論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多爾袞,都非常重視漢官的意見,幾乎所有的重大決策都基於漢官的建議…如果每有寧完我、范文程這樣的漢人從旁出謀劃策、沒有洪承疇、吳三桂這樣的原朝廷重臣賣國求榮、親為先導,區區滿清是又怎敢行此以蟻象之事!我大好河山又怎能落入偏虜之手!”客觀她說,林黛玉的話有失偏頗,明朝滅亡的關鍵還是應該算到自已頭上…幾代皇帝要麼不問政事,沉於修道、木工,要麼剛愎自用,聽不得別人的意見,上行下效,整個朝廷從裡到外腐敗了個透,搞得民不聊生,四處烽煙…諸將士離心離德也就不足為奇。

但話說回來,離心離德不是你的錯,甘心當漢絕對就是你的不對了!皇帝不仁,你可以對他不義,造他的反,抄他的家。不會有人說你做錯…但是引外敵入侵,帶著他們殘害自己的同胞,我們只能對你豎起中指!

林黛玉沒有說錯,依據王燃本來時空地歷史記載,滿清開始確實沒有南下之意,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明朝承認他們在東北的權益。皇太極在某次大勝明軍後寫給明朝的信中就曾著重強調“願為大明東北之屏障…”這個意思。而正是在寧完我、范文程等漢官執掌滿清重權後,滿清統治者的野心才慢慢膨脹。終於將眼光鎖定在了中原。

林黛玉花費了很大的篇幅對文中所提地一位大漢進行了介紹,這便是前明廷薊遼總督、後兵敗投降,在震驚金陵朝野的山東之戰中率清兵打敗山東兵團、侵佔山大部、敗殺謝啟光等將領地洪承疇。

“若不是有這位知我軍底細的我朝前高級將領洪某人引領清軍而來,”林黛玉寫道:“即便是劉宗周等人不遵號令。亦不可能有此山東大敗!”說實話,洪承疇在明廷的名聲相當響亮。軍事才能極高,政治才能也相當突出。

但真正讓洪承疇名滿天下的不是他地才華,而是他的“壯烈殉國”一事…洪承疇在兵敗松山後便投降了滿清,但當時地明朝崇禎皇帝卻以為他已經盡忠而死。從而大為痛悼,特意輟朝三,賜祭十六壇,又命人在正陽門西側給洪承疇建立專祠,並親自御製祭文,而正要入祠親奠的時候。洪承疇派人送信來說什麼“暫時降清,勉圖後報…”差點把崇禎皇帝當場氣暈。

而這位洪承疇說話也確實算話,抓住一切機會對明朝進行了“後報”依據王燃原本時空的歷史記載,洪承疇不僅承擔起了滿清進攻明朝的總策劃任務,更身體力行、身先士卒,死在他手裡的滿清義士不計其數…若不是王燃的到來改變了歷史進程,王燃的親傳弟子夏完淳就已經命喪洪承疇之手。

林黛玉為加重老百姓對這位洪承疇的印來,更對他投降清朝的經過採用了一種極具戲劇化的說法…說洪承疇生,為當時皇太極年輕美貌地妃子索古科爾沁貝勒桑之女博爾濟吉特氏,也即現在的滿清皇太后的美惑,中了美人計,這才投降。

當然,林黛玉一個未出閣的女孩當然想不到去書寫這段歷史,而且從理掄上分析,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不過在王燃看來,報紙本就是為執政者謀取利益的工具,而洪承疇的這種投降過程最容易引起大家的不齒,對洪承疇的形象也具有最大的破壞力度…而且這也不能算是完全的編造,這個說法畢竟傳甚廣,無風不起嘛…

“山東將士的血不能白…山東將士的仇不能不報…”淪喪的國土我們不能不管…”林黛玉結語道:“我們應該我誰去討還這筆血債?”金陵的風向標逆轉,人們的目光從清們的身上立刻跳轉到了山東以及目前據守山東的滿清新貴洪承疇身上。

“洪承疇其實頗具才華,這樣的人成了漢真是可惜…”史湘雲輕嘆道。

的確,從來沒人懷疑過洪承疇的才幹,早在洪承疇任陝西三邊總督時,便曾大敗農民軍,俘虜了李自成的岳父高祥,追殺的李自成只餘十八騎逃入商洛山中躲避。

便是當初的松山之敗,嚴格說來都不能怪到他的頭上…當時洪承疇步步立營、且戰且守的戰略意圖顯然比較符合當時局勢,只可惜在加上崇禎的密旨、兵部尚書陳新甲的瞎指揮、軍中監軍的迫等等因素後.洪承疇的戰略被調整為分兵冒進,終致松山之敗。

“想當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王燃把女孩往自己的懷裡更緊地攬了攬,笑道:“沒點才華,你就是想當漢,人家還不要呢…”王燃也沒說錯,歷史上的大漢、大賣國賊誰沒有兩把刷子?吳三桂年紀輕輕便成為了鎮疆大帥,袁世凱的北洋兵系縱橫一時,便是民國初期的汪衛本身也是才華橫溢…只可惜出眾的才華顯然不能代表他們的人品。

“能與這樣的高手過枯,倒也不負平生所學…”史湘雲的話裡充滿俠氣。

“洪承疇打仗確實有一套…”王燃帶著些許張狂:“不過對付別人還行,對付我,還差了那麼一點…”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