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燕王朱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烏雲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七叔帶著滿身風雪從外面走了進來,一句話頓時就打斷了我們的猜想,顧小白也是風塵僕僕跟在後面,英氣的俏臉被凍得通紅。

七叔和顧小白走到火爐邊烤火,我們三人立馬圍了上去問“七叔,你剛才那句話是什麼意思?真龍真的找的了?”七叔點點頭道“這二十多天來,我每天上山觀風水,畢竟這長白山縱橫三省,太大了,我們沒有時間一點一點的找,所以確定好大致範圍以後我逐漸縮小包圍圈,其實我早在幾天前就想到了真龍在那個地方,但一直不敢確認,這幾天就是一直考察那裡,今天總算是有了收穫。”我想到剛子說的話。問“您的意思是不是說,神宮就是真龍的所在?”顧小白點頭道“沒錯,神宮不是傳說,而是真的存在,真龍就在神宮之中。”何人可道“我也在村子裡聽到了神宮的傳說。沒想到竟然是真的,那麼這神宮到底是怎麼回事?”七叔點了一支菸,慢慢道“神宮並不是傳說,而是真正存在的,並且還是發生在幾百年前,就是明朝時期。”董大寶驚呼“臥槽,不會吧,汪藏海那敢把皇家的官兵帶來長白山?皇帝老兒不找他麻煩嗎?”七叔吐出煙霧淡淡道“神宮的確是明朝時候建造的,當時帶隊的人也可以確定是汪藏海,但不是他私自把官兵帶到這兒來的。而是朱棣下的命令。”我道“七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把事情說明白了吧。”

“恩!”七叔點頭,緩緩的把整件事情和他調查的說了出來,我們聽後才恍然大悟,沒想到這件事的背後居然還隱藏了這麼多事。

按照七叔所說的,這件事還牽扯到死人山的鎖龍井之中,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們當初在死人山的時候遇到假鎖龍井,當時四周有成千上萬的半人半屍明朝士兵,當時我就懷疑汪藏海後來肯定帶著朱棣到過死人山,不然不可能會有這麼多的明朝士兵死在那裡,現在得到七叔的認可,終於證實了我的這個想法。

汪藏海破壞了鎖龍井中的風水後,並致使陳俊不能復活長生,成為一個不死不活的怪物,不死人,他從裡面得到長生的秘密後出了死人山後來就消失於世間。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死後,不是他的兒子繼位,而是他的孫子朱允炆,史上號稱建文帝。

這朱允炆是個小年輕,對治理江山也不懂,聽了大臣的話,決定要削藩,朱元璋眾多兒子分散全國各地稱王。建文帝要削藩,不就是剝除了他們的權利嗎?

但是這朱允炆雖然是他們的侄子,但也是明朝第二任皇帝,他們怎麼敢起造反之心呢,所以都乖乖的出了權利,唯獨燕王朱棣不肯。

他覺得朱元璋死了,這皇位不管給誰,只要是他們兄弟他都說得過去,沒想到卻給了他的孫子,給了孫子也不說了,剛上位就要削藩,其他藩王同意,燕王朱棣可不幹了。

他當時是駐紮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當時的北京一片狼藉。到處是殘垣斷壁,因為元兵退走以後放火燒了北京城,朱棣被派去那裡後,不但重建了北京城,還保守了邊疆抵抗番外小國以及蒙古人等等。

他是一個有著大智慧雄心的人。怎麼可能任由自己的侄子削藩,兩叔侄好說歹說,一個堅持要削藩,一個堅持不肯出權利,於是便造成了明朝開國後第一次政變。那就是朱棣發起的靖難之役。

朱棣的兵都是上戰場的好兵,不像是皇家的兵,個個都沒打過什麼仗,兩邊比較下來,自然是朱棣牛多了,這仗一開打,朱棣就節節壓制了朱允炆的大軍,並且從北平直接打到了當時明朝的首都南京。

最後朱棣打贏了稱帝,國號改為永樂年,史稱永樂大帝。而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死是活沒人知道,有人說朱允炆自殺在皇宮中,有人說朱允炆逃走了不知去向,有人說朱允炆上了武當山做道士,也有人說朱允炆去了五臺山做和尚。

各種說法應有盡有。我們在這裡就不再敘述,總之就是朱棣造反成功當了皇帝。

但他造反的時候已經是四十好幾了,再加上造反這幾年,年齡越來越老,這不沒當上皇帝幾年,他就想著自己好不容易建立了萬世基業,可自己終究是造反奪來的江山,古代人信,朱棣認為自己奪了自己大侄子的江山,可能要遭天譴。

他可是皇帝。天子,天的兒子,可不想這麼早就魂歸天外,於是他就想到了長生。

可是自古追求長生的帝皇太多太多,古有秦始皇。今有自己老爹朱元璋,都沒有一個能成功,他怎麼樣才能夠追求長生成功呢?

於是他便信起了煉丹飛仙之說,天天煉丹,可是那些丹藥吃下去不但沒有成仙。反而使自己病越來越多,他一邊嘆世上不如意之事太多,自己貴為天子也逃不過生老病死,一邊又覺得自己剛當上天子沒幾年就要一命嗚呼太可惜了。

所以他不甘心啊!

人啊,就是要學會不甘心,比如陳俊,因為一個不甘心,就挑起了昆明族和南詔國的戰爭,一個不甘心,又不小心得到了長生,並且還挑撥離間用唐朝滅了昆明族,那麼朱棣一不甘心,那可不得了。

天子不甘心,全天下都要為之動容,他從史書古籍中翻了很多東西,又翻了自己老爹的史書,發現其中有段記載很有疑問。

“洪武年,太祖召一布衣草民進宮,兩人座談三天三夜。”

“洪武年,布衣升官,一升幾級,堪稱洪武朝開國之未有。”

“洪武年,太祖與布衣食同桌,睡同寢,終不離。”朱棣看了這幾段話覺得很稀奇也很可疑。他自己老爹的脾氣他是知道的,可以說殘暴,火燒慶功樓,一把火燒死了輔佐自己的開國功臣,用藥陷害開國元帥徐達等。還下毒酒賜死軍師劉伯溫,雖然劉伯溫逃走了,但不得不承認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和翻臉無情。

像這樣一個喜怒無常的老爹,連他這個兒子都怕,為何一個布衣草民居然跟他相處得如此融洽?

可惜那布衣進宮的時候。他朱棣一直放在外在北平當燕王,本不清楚宮中的事,明朝的制度很嚴厲,藩王如果進宮沒有得到聖旨,那就等於謀反。

所以這段記載朱棣一直都不知道。現在無意中翻了出來他覺得大有疑問,於是找了洪武朝的老官來詢問。

朱棣這個人雖然搶了大侄子的江山,但說實話,他這個人還不錯,不像朱元璋一樣殘暴。當年的那些反對他的老官他不但沒有殺,有些甚至還得到重用,也幸好是留下了那些老官,不然他一生都不可能知道汪藏海這個人。

朱棣剛開始詢問的時候沒一人敢說,但朱棣嚴刑供之下。終於從這些大官你一言我一語的口中明白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那個布衣就是汪藏海,他當時的名字是吳中,為了方便,我們以後都用汪藏海來稱呼。

他覺得的疑問就是這個布衣為何和殘暴的朱元璋這麼處得來,一經查詢後他才突然明白原來那汪藏海竟然是個術士,並且他的師父活了五百多歲,是長生之人。

朱棣當時就心想,不說長生了,也不說五百多歲,只要讓他活了三百歲那也是千古一帝,堪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必定名垂青史成為千古奇談,而且她朱棣的江山也可以穩穩的再延長三百年的時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