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楊家大少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登天中山、遊南海寺後有而發,寫下了這不朽的名句。一語道出了天中寶地的鐘靈與神奇。馬背上的楊紹清細細的回味著前些子游歷天中山的情景。仍被這天下最小的名山所傾倒。

“大少爺,翻過這山前面有個墩堡。不如大家就在那過一夜吧。”一旁的管家楊忠打斷了楊紹清的神遊。

“啊,就由您決定吧,忠叔。”一下子被拉回現實的楊紹清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楊紹清,字祖潤,廣東新安人。他的父親楊開泰是當地有名的鄉紳。這次是他第一次出來做生意。說實話楊紹清對做生意並不興趣。他所熱愛的是這些山川名勝。最大的願望就是遊遍天下的山川河名勝古蹟。不過他的志向在他父親看來是沒出息的表現。雖然前年中了貢生。但他父親還是果斷的決定讓自己的兒子選擇經商之路。在他父親看來在現在這個亂世做官不如經商。

看著身邊心不在焉的大少爺,管家忠叔無奈的搖了搖頭。在他看來小時候的大少爺是那麼的聰明可愛。可是現在的大少爺卻變得難以理解。原本這次買賣結束後從官道轉海路直接回廣東。但是大少爺偏偏要去遊覽什麼名勝古蹟。於是忠叔只好讓楊福帶著貨物先回廣東。而自己則帶著幾個家丁和書童陪著大少爺戰戰兢兢的遊歷了大半個河南。要知道現在的世道亂的很,到處是叛賊和土匪。幸好現在到了安徽地界了,前面又有重兵把守的墩堡。想到再過幾就能到陽了忠叔安心了不少。

一行人終於在晌午時分到達了坐落在官道旁的這座墩堡。這條官道並不是什麼通要道平時很少有人經過。但是今天這裡卻熱鬧的很。不大的墩堡周圍圍坐著不少人。這些人衣衫藍縷、蓬頭垢面。一看就知道是河南來的難民。今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難民。這些情景楊紹清這一路上已經見過許多了。但面對眼前的情景他仍然到一陣心酸。正當他要讓管家忠叔給這些難民施捨些錢糧時。從寨門口傳來一陣吵鬧聲。只見幾個難民正和守門的官兵爭執。於是便下馬帶著忠叔和書童楊安上去看個究竟。

“滾開!你們這些刁民!到別處去!”一個守門的兵丁拿著長矛驅趕著門口的難民。

“憑什麼趕我們走。我們只是待在外面又沒影響你們。”一個穿藍布衣裳的藍衣女孩不服氣的辯駁道。

“呀,你這小妞。軍爺是你們我們這麼叫的嗎!憑什麼趕你們。就憑軍爺我高興!”另一個軍官盛氣凌人的說道。

“難道你就高人一等嗎你還有沒有王法!”

“王法?老子就是王法。軍爺我倒覺得你們像是暴民。不會是和闖賊一夥的吧。來人啊!把這小妞抓起來。我倒要審審她和闖賊有什麼關係。”說完便笑容猥瑣地抓住了那藍衣女孩的手。

藍衣女孩猛地咬了那軍官一口。哇的大叫一聲那軍官一把將藍衣女孩推倒在地。周圍的難民連忙上去扶起了藍衣女孩。幾個年紀較輕的後生都緊拽著拳頭想上去和那軍官拼命。

“***,死丫頭,敢咬老子。看老子怎麼教訓你。”說著舉起鞭子向那藍衣女孩去。

“住手!”在一旁的楊紹清再也看不下去了一把抓住了那軍官的鞭子大聲呵斥道:“你一個堂堂七尺男兒不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卻在這裡當街調戲良家婦女。你就不覺得羞恥嗎!”

“小子,你是誰?敢管你爺爺的閒事!”軍官惱羞成怒的轉而要打楊紹清。

忠叔見此情況連忙上去勸阻道:“軍爺,息怒。軍爺,息怒。小孩子不懂事還請軍爺多多見諒。

“說著將一錠銀子在了軍官手裡。

“吳德貴,下面怎麼了。這麼吵!

“此時一個穿玄衣服的軍官在城牆上大聲喊道。

“稟大人,這些刁民聚眾鬧事,怎麼也趕不走。這小子還防礙下官辦事。

““不是的大人,晚生是看這人在此調戲良家婦女。才出手製止的“楊紹清連忙解釋道。

“哦?你又是誰啊?

““晚生,廣東貢生楊紹清。與家人路過此地。見此不平事才出手相助的。望大人明查。”說著對著那當官的作了個揖。

“哦,是楊公子啊。本官王集堡總旗王誠。來人啊,將這吳德貴給我拿下,先打20軍。本官治軍不嚴,還請公子多多見諒。

“說著便讓手下將吳德貴綁了起來。全然不顧吳德貴大叫冤枉。

“那裡,王大人明察秋毫。晚生佩服不已。

“看著惡首得到懲罰,楊紹清覺得還有天理存在的。

“天已晚,這裡前不著店,後不著院的。公子今天就屈尊在王集堡裡住一夜吧。

““這…”

“那就多謝大人了。”還未等楊紹清回答忠叔就先答應了。

“不過晚生有個請求,還請大人成全。就是這些百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