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禍福隔一線進退俱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九月初十,辰時。

“楊太尉所部潰散後,兀朮軍與王茲、蕭寶戰於宿州,兩位統領力戰不敵,已退至淮北,已報番賊入宿州後大縱屠戳,城中宋人十不存二三!”垂拱殿內,趙構與秦檜等全無重陽佳節的閒適,三省所獲軍報無一處能讓趙構開顏。其實勝仗還是有的,永興路經略安撫使王俊敗金人鶻眼郎君於縣南,楊政軍統制邵俊敗金人於隴州隴陽縣牧牛鎮,河東統制王忠植克石州,但這些雜在楊沂中大敗消息中的勝捷報,要麼水份十足,要麼微不足道。趙構最為在意的卻是楊沂中這一路,不僅是因為它代表了直屬臨安的宋軍銳,更因為這一路的勝敗將左右大宋下一步的軍政方向!

“陛下,淮南諸州縣奏請退保,知河南府李粵奏請移治於白馬山,還請聖斷!”勾龍如淵見趙構在御椅上以手覆額,閉目不語,知道不是問這個問題的最佳時機,偏偏這些奏摺急如星火,一刻也耽誤不得。

“詔許!”趙構心如湯煮,卻不得不外示以暇,輕輕揮手答覆。

侍郎們自去擬旨,秦檜見人少了許多,才上前道:“聖上勿為國事如此勞煩,臣料那兀朮雖連勝數場,卻並無渡淮南下之虞!或者不內將退軍矣!”趙構稍微振奮了一點,心中卻如被兩塊巨大的石頭擠壓了一下,呼都頗為困難:“愛卿此話,可有淮北消息?”

“淮北、河北諸路細作近不斷有軍報至三省,據臣所知,那兀朮河北軍糧牛馬均不得南下,河北李興、梁興諸路義民所獲州縣無數,南北隔阻,兀朮並非後顧無憂,且幽燕以北,青草將枯,以臣昔年在賊營所知,賊軍不待來年開,牛、羊、馬之屬均不足敷大軍所用,故眼下雖步步南來,卻是以退為進,不必班師矣!”趙構面上笑容微微泛起,心裡卻已經問候遍了秦檜的祖宗十八代。

(“你敢讓朕焦慮了多,才說這話!莫不成那兀朮一進一退都與你有幹?秦相!”)只是這話卻不能宣之於口,只好褒獎秦檜分析得好!大宋有如此賢相,朕復何慮。

看到龍顏漸悅,秦檜才支出勾龍如淵等人,悄悄近身御案側:“陛下,臣有一事,與那柔福郡主有關,不知…”

“且奏來!”趙構不是特別八卦的人,卻對與柔福有關的事情比較興趣。

“昨亥時,新任殿前司右軍副都統楊再興,從郡主府上出來,坐的是郡主的車轎,據說已經醉得不省人事…”

“噢?有這等事?

”趙構一副吃驚的樣子,臉上卻不明喜怒。

(“秦相啊秦相,若這等事還等你來報,朕這御椅就讓與你坐了!”)“聖上看,此事…”秦檜眼角緊緊盯著趙構,仔細觀察趙構的每一絲最細微的反應。

“愛卿有話不妨直言,朕赦你無罪!”趙構有點受不了這種吐吐的話。

“楊太尉戰事頗不順利,楊都統是我大宋無敵勇將,陛下看,是否調楊都統到泗州助戰?”秦檜這才提出自己的建議。

趙構盯著秦檜,半晌不發一語,秦檜被看得心裡發,趕緊低下頭來。

“柔福兒!

”趙構幽幽嘆道:“朕這妹子,多經磨難,便是在這臨安城中,十年來也是了無生趣,每問及上京之事,飲食俱廢!可憐!

當年朕為她尚附馬之事,選盡了朝中文武,才選上了永州防禦使高世榮,誰知她竟然…只苦了高世榮,這也算天數,不可強逆,秦卿為朕觀風天下,此事不可多令人所知…由她去吧!

”秦檜默然,知道自己又揣摸錯了趙構的心思。

當權相一再的掌握不了皇帝心思的時候,危機就會出現。

不過掌握在秦檜手裡的牌,並不是對趙構心思的掌握,而是對宋金之間大局細緻入微的瞭解,這種小小的不統一,並不會對秦檜的地位構成真正的危脅,除非岳家軍真的把兀朮大軍給滅了!那時秦檜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當然,最終決定秦檜生死的卻是上京城中的那個人!

殿中所有人退去,趙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在秦檜面前,趙構在演一場艱難的戲,而最困難的部分在於:誰都不知道這場戲還要演多少年!

“告訴李姥,以後楊再興若再到郡主府,須小心些!”趙構對殿外的一位小黃門低聲吩咐道。

“瑗瑗兒,只要你願意就好,九哥希望能夠看到你的笑臉!”趙構遙看積善坊方向,口中喃喃地念道,想起當年在開封府時,兄弟姐妹間的快樂時光。

“來人哪!”趙構已經看不到秦檜出內皇城的背影,才大叫了一聲。

“陛下!”一名老成一些的內侍站到身後。

“叫秘書監擬旨,楊沂中、劉錡軍進鎮江府,不得輕進,亦不得卒退,就在鎮江候旨罷!”懷州城頭,京西宣撫司忠義軍統制梁興倚“嶽”字旗而立,背後是董榮、趙雲、李顯、高林等將。

“大哥,懷、衛二州,糧少城薄,我軍有兵有甲的只有不到兩千騎,其餘多數兵甲不全,如何與金賊相抗?前裡那兀朮與嶽帥、楊沂中相持,無暇來攻,僅是那些籤軍,倒不在話下,可如今兀朮北移的金兵越來越多,看來就要班師,我們若死守這兩州,恐怕…”董榮是梁興從小到大的鐵桿,說揭杆,就一起揭杆,說投嶽帥,就一起投嶽帥,這次大軍北攻,嶽帥命梁興渡河收集忠義社騷擾金賊後勤,董榮也毫不猶豫地一起渡河北上。

就是這樣的好兄弟,眼下也為了這懷、衛二州的棄守問題不肯退讓,各持一端。

董榮是當過山大王的人,知道疼惜自己的實力,知道憑眼下的這點人手不足和賊軍主力硬撼,北方強敵漸增,南方兀朮大軍又要來,此時不退,哪裡還有生機?

梁興卻是舉棋不定:若現在退軍,已經得到的州縣必然全失,超過十萬來歸附的宋人將再次沒有安身之所,或者重墜胡塵,自己於心何忍!

“楊統制當是怎麼說來?”梁興回頭問高林。

“楊統制轉告嶽帥的意思,說是‘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賊子族人有限,殺一個少一個,卻儘量要保住義軍與宋民’!還有一張書,上寫‘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安’!”高林拱手應答。

“呵呵!楊統制要嶽帥贈我千騎,還不如這十六字來得有用!不必再相商了,城中宋人先行,大軍進山安寨!”

“是!”眾將轟然應道。

楊峻宿醉未醒,卻聽到懷中人聲音不似柔福,睜眼一看,竟是自家府上婢子,長嘆一口,倒頭便睡,心裡頭空落落地,不知道應該慶幸還是悲傷。

“老爺…”門上啪啪地響起敲門聲,老秦的聲音都變了調:“快起身,大門外有人來了!”楊峻騰地坐起來:“靠!就喝頓酒而已,不會就東窗事發了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