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三喜臨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黃家是與荊州主君劉表極有關係的門第。黃家的主人黃承彥娶了蔡家的大女兒為,而荊州的主君劉表則娶了蔡家的小女兒為。依靠著這樣的關係黃承彥和劉表成了連襟。只是或許因為不看看好劉表前途的緣故,黃承彥並沒有出仕於劉表。當然他不像鹿門山的龐德公一般隱居於鄉下,而是在襄陽的北門一帶建了一棟府邸居住。所謂大隱而隱於市,黃承彥倒是將這一點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算得上是隱居於城中名門。

諸葛亮娶黃家千金的消息在當天晚上就由他自己告訴了李晟。相較於當事人的一臉平靜不同,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的李晟卻是大呼小叫的一片忙亂起來。他在幫諸葛亮準備各種需要準備的東西,畢竟要去那種“高貴”的地方,人心裡總是有些擔心出什麼錯嘛。只是,李晟的這準備有些在幫倒忙的味道。一直折騰到深夜,事情沒做好多少,麻煩倒是惹了一大堆。最後不得不被他惹的家裡人強制勒令不得手。

“真是的,我也只是忍不住想幫忙嘛!”面對著一直都沒能上手的諸葛亮李晟嘟起了嘴。他已經二十了,是要出去辦事的。平時在別人面前總是保持著一份少年老成的模樣讓他覺得很累。他只有在自己的家裡,在自己的親朋好友們面前,他才能稍稍的放鬆一些,做一些調皮的舉動。

“呵呵。”對於李晟的抱怨,諸葛亮輕輕的笑了,他伸手拍拍比自己矮了半個頭的李晟,略略有些動的說道:“晟哥兒,謝謝你了。”

“說什麼謝嘛。”李晟呵呵的笑著:“我們難道不是兄弟嗎?”

“是啊!兄弟!”諸葛亮重重的點了點頭。

家裡的事情由鐺兒為首的“內務組”進行準備,外邊的事情則由年輕的媒人崔浩進行聯繫。他與黃家的關係比較密切一些,自然很容易便見到了黃家的家長。一席長談下來,黃承彥幾乎笑得眯起了眼睛同意了下來。

這可是一場門當戶對的天作之合啊。黃承彥在襄陽被視為一名士,其社會地位自然不俗。而諸葛亮雖然眼下還是普通的白身,沒有任何官位職務,但他卻是司馬徽合龐德公的高徒,前景也是被人看好。而且諸葛家是琅琊名族,與襄陽之地也有十分重要的地緣關係,其以過世的叔父諸葛玄還任過豫章太守,在家系上也不算很差。因此,決不會有諸葛亮配不上對方的說法。

兩邊的當事人暫時沒有直接會面,而由媒人崔浩在兩邊奔波著活動。在經過了近兩個月的商談之後。黃家終於允許諸葛亮上門拜訪,正式向黃家提親。同時,他們也十分大度的應允了諸葛家所提出的另外一個在眼下來說並不合禮制的要求:在婚前讓兩個年輕人互相見面一下,令他們有所瞭解。

名門的千金總是深鎖閨中,絕少在眾人面前臉。因此黃家的這個答應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於是諸葛亮在崔浩的陪伴下去黃家,在黃府的一件屋內和黃家的千金黃綬見面。

雖然他們兩人是第一次見到對方。但對於對方的過往,他們卻互相瞭解。在這個時代,一聚集就實在對人評頭論足。上自爭霸天下的英雄排行榜,下自鞋匠技藝的孰優孰劣,人們關心的可以鎖幾乎都是人與人的比較。因此,諸葛亮自然在以前就聽說過黃綬的種種,而黃綬自然也明白世人是怎樣平價這個年輕人的。

見面的小屋內空無一人,顯然黃綬還沒到。諸葛亮靜靜的坐在那兒等待。過了好一會他才看到一個高挑婀娜的身影慢慢的朝自己這邊走來“好高,幾乎趕得上自己了。”諸葛亮是第一次看到有這樣高得女子,心中得那份動自然是不必說了。直到現在他依舊沒有忘記,當年他向叔父提出自己的擇偶標準。

黃綬終於出現在諸葛亮的面前。她純真可愛的面容讓諸葛亮看得一呆,臉上一紅,這才回過神來。眼下是他第一次同鐺兒和姐姐以外的年輕女子見面,他不曉得該作怎樣的出場白。他卡在那兒,思索了一下,終於說出了這麼一句鬼使神差的話來:“關於姑娘的事,在下從崔浩他們那兒多所悉之。”

“哦。”黃綬輕輕的點了點頭,可愛的臉蛋上綻放出一絲微笑:“家父也向奴家提過公子的大名。”這話,她是順著諸葛亮的話說的,聲音輕柔而溫和本與她的身材不太相符。

既然對方聽說自己,那諸葛亮就少不得依據禮儀自我謙遜一番:“小生不才,請多包涵。”他無疑是很滿意黃綬的,因此在面對她的時候,他總是顯得那樣恭謹。他認為這是對她的一種尊敬。

然而這樣的恭謹的表現很快就被人打破了。因為在他面前的黃綬說了一句讓他錯愕不已的話來:“家父未曾提及公子有才、無才的事,只說公子的個頭稍高。”

“哦…”這一個意料之外的回答,讓他僵在那兒愣住了。

看著諸葛亮那近乎呆若木雞的模樣,黃綬不齒一笑,顯得更加可愛起來。

“家父不會向奴家提不才男子的姓名,只不過提到身高的事情。奴家心想對方必定一表人才,所以也樂得拜會。”黃綬這話說得直接。她似乎不想讓自己面前的這名高大的青年完全變成傻瓜。

“原來如此。看來她對我還算是滿意。”這樣想著,一絲雀躍的歡喜在諸葛亮的心中冒起,他偷眼看了看臉上一直掛著笑容的黃綬,小心翼翼的試探道:“隆中的寒舍可是在鄉下,略略有些簡陋哦!”

“奴傢什麼地方都住得慣。”黃綬堅定的回答道。

這一席簡單的對話算是求婚和定情。之後的事情就不是諸葛亮自己可以決定的了,因為那都是需要符合禮制的事情。在從黃家出來返回隆中的半個月後,李晟帶著諸葛亮再次拜訪了黃家。這一次是去納徵請期,即是代表諸葛家的家長李晟向黃家獻上男方的聘禮和商議成親的期。

這一次諸葛亮沒有和黃綬見面。他和李晟一起呆在前堂與黃家的家長黃承彥在一起瞪大了眼睛看著一箱又一箱的聘禮從泗水居開來的馬車上卸下抬進了黃家的大門。

“什麼東西那麼多?晟哥兒,你究竟準備了什麼啊?”諸葛亮看著最終擺在幾人面前的箱子不由得吃驚的問道。他們兩人是空空手從隆中來到襄陽的,並沒有隨身攜帶聘禮之類的東西。因為李晟說他早已在襄陽的泗水居後院中準備好了。儘管早已明白泗水居在襄陽城裡發展的很不錯,儘管明白李晟絕不會讓自己在納徵上顯得難堪,可真正見到李晟開來轉載聘禮的馬車,諸葛亮還是覺得吃驚:“好傢伙。居然將聘禮裝了十二個箱子,四輛馬車。這雖然算不上是什麼空前絕後,卻也是十分豐厚的吧。想當初,燕姐和鈴姐結婚的時候,男方也沒有送來這麼多聘禮呢!”

“一些首飾、一些絲綢、一些珍寶還有就是你的心意。”李晟微笑的望著諸葛亮“放心這裡花不了多少錢的。”

“嗯?”諸葛亮依舊有些糊:“首飾、絲綢、珍寶我都明白。但你說我的心意,那是指什麼東西?”

“你記得書房的第二間嗎?”李晟問他。

“記得,那不是我放以前功課的地方。”諸葛亮點點頭,他腦中一個念頭閃過,突然會意了什麼過來:“難道…?”

“是的。”李晟微笑著點頭:“你的那些課業以及你平素所說過的那些真知灼見,我都幫你放到這些箱子裡去了。你還沒有出仕這是大家都明白的東西,如果金銀出得太多,只怕人家就會說我們擺顯。黃家是名門,他們看中的不是那些金銀財寶之類的東西,而是直接看中了你這個人。送他們太多的金銀顯然是不合適的,但多送一些你自己的心血確實一件很好的事情。也許你的文章功課在黃承彥先生那兒是不值一談,但這樣的表現卻是讓人家以為我們是真誠。這是很關鍵的一點。”李晟輕輕的在諸葛亮的耳邊說道。他從年初就開始在外頭跑了。比起坐在家裡唸書的諸葛亮,他眼下的活動能力似乎高了不止一籌。他接人帶物的水平漸漸變得圓潤起來。

“是這樣啊。”諸葛亮憨憨地抓了抓後腦,原本聰慧的臉上竟出有如白痴一般的表情來。他不得不承認李晟幫他想的周全。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