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恭喜升職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決定,他見機的也十分及時。如果他最終面對的不是趙雲這種級數的將軍,而是別的什麼人,那麼他最終還是可以躲開的。然而他終究是和趙雲對決,因此他十分可惜的沒有了躲避的可能。
當他的身子微微的晃動,初出搖擺的樣子,趙雲便已經看穿了他心中的想法。於是銀
的長槍以一種絕不可能的態勢動了起來。它靈動的好像那長蛇一般,左右搖擺著用槍尖上頭銀
的反光映耀著張武的眼睛,
得張武一陣眼花,不可避免的頓了一頓。而這短短的一頓,卻是趙雲所希望見到的。搖擺不定的槍尖一下子變得筆直,它迅速的前突猶如一道閃電一下在就穿過了張武的喉嚨。紅
的血噴了出來,張武的身軀在馬上微微的僵持了一會,隨即便倒了下去。落地,濺起一片塵土。轉眼間,張武便如此的倒下,場內的眾人不由得一陣錯愕,他們“聿…”也許是哀嘆主人的身亡吧,張武身下的戰馬不由得嘶鳴起來,平添著為這由趙雲引起的平靜之局加了幾分哀涼之氣。
聽著它的低鳴,趙雲一下在將目光投到了它的身上,緊接著就被它那雄壯的身軀給引了。
“這是一匹好馬啊。”趙雲如此想著,他上前幾步宛若無人一般輕輕的牽過它的韁繩就要把它往回帶。這一舉一動是如此的自然,彷彿天地間只有他們而已。
“該死的,我要為我的大哥報仇!”雖然那人馬之間的自然在眼下有些突兀了,但那確實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偏偏就有人見不得這美好的存在,出生打斷了這一片場景的繼續。這突然而起的聲音十分沙啞,隱隱的略帶一些哭腔,好像是悲憤到了極點一般。趙雲遁聲望去,卻見那發聲的人卻是張武軍的二頭目陳孫。只見他淚滿面,兩頰通紅,正為張武的的死而心傷。眼下見趙雲竟如此的視他人為無物,不由得越加憤怒起來,似乎是一時頭腦發脹了,也不管它自己的水平和趙雲之間的差距到了怎樣的一個地步邊喊殺著縱馬飛奔過來,舉槍就要刺趙雲於馬下。
見陳孫來勢洶洶,趙雲卻是不屑一顧的笑了。他從陳孫擺出的架勢中看出,這陳孫的功夫比張武還差。
“連張武都不是我一合之將,更何況你陳孫?”趙雲可憐他氣瘋了頭,便更不答話,撥馬回過頭來,手中的槍如天空中散落而下的星雨一般刺出,又只一合挑陳孫於馬下。
這時早有趙雲手下的士兵上前,用手中的兵器將張武、陳孫二人的首級割下給趙雲,由他將這兩個腦袋用長槍穿著高高的舉起,喝令張武軍中剩下的那些人:“張武、陳孫已死,汝等不降,更待何時?莫非要統統與張武、陳孫二人一起上路不成?”他的聲音並不洪亮,卻也讓場上的每一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於是,張武軍開始躁動起來:先是四散的想潰逃開來,後又發現無論如何的逃都沒有趙雲手下騎兵的速度快,
本就逃不掉,便無可奈何的一個個跪倒在地上,拋下手中的兵器,向趙雲這邊投降。
這時趙芸和楊續也解決了牛二等人突襲隊帶兵趕了上來。他們原本是想與趙雲打一個配合的,哪想趙雲的動作卻是如此的迅速,一下子就以騎兵突擊的威力和自身超強的武藝將這邊的敵人解決了,令他們在吃驚不已之餘又歡喜無限起來。他們一邊讓自己的人馬接手了打掃戰場的事情,一邊則派人前去渡口方向給李晟報信:眼下張武、陳孫二人已死,沙羨那邊應該是沒有多少敵人了,他們打算直接前去攻打沙羨城。
建安六年十月二十九,沙羨城守軍在張武、陳孫死後的第二天向李晟軍投降。至此,江夏叛亂平定。李晟於役,以區區六千五百之軍大破張武、陳孫的叛軍兩萬人於沙羨,其手下女將趙芸立馬斬張武、陳孫二人於戰陣之中,斬首三千餘,獲俘虜一萬多人,收降叛將牛二等。
當時,東吳與荊州相持於夏口,被黃祖的橫江鐵索阻隔而不得前進。其原本是待張武、陳孫擾亂黃祖後方之後而動的,卻不想,張武、陳孫敗得竟是如此的迅速,後又聞豫章一帶,山越族有不穩的跡象,便即退兵,不敢西進。江夏稍得安寧。
半月之後,李晟與黃祖的捷報被送到了荊州牧劉表的手中。劉表一見大喜,以為這是近年來少有荊州的大勝之一——其僅在自己南征攻取荊南四郡之下,便與眾臣商議要嘉獎黃祖、李晟等人。最後加江夏太守黃祖為安東將軍、關內侯,擢升西陽縣令李晟為長沙太守,並遣使者迅速往江夏、西陽兩地報信。
往江夏的使者不必說,這往西陽的使者卻是李晟的老“人”伊籍。因為是多時不見了,伊籍此刻帶來的又是好消息,李晟在大喜之餘也難得奢侈了一把,他在自己的縣衙裡擺上了好幾桌酒席來款待伊籍,坐陪的還有這次出征中表現優異的將士和李晟手下的僚幕們,這多少也算是一次慶功宴了。
對於伊籍來說,參加這種酒宴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和他以前所見的那種分席的酒宴不同,李晟擺開的酒宴可是十幾人圍坐在一席的。李晟讓大家團團的圍坐在一起,再也沒有了那主客上下的區別。這就伊籍而言是很難理解的,但對於那些和李晟相處了久的將士們而言。這樣的部分準備,雖然有些令人意外,但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李晟以前在軍營裡的時候,就很經常在營地裡與這些將士們同食。或許那時的環境和眼前不同,可大抵確是差不多的,不過就是把環境換到一個比較正式的場合罷了——李晟就是這樣對他們說的,他知道他們能夠理解,也明白他們很快就會拋開這一切。在幾杯黃湯下肚之後,氣氛變得熱烈起來。以軍方人和李晟手下僚幕為主的大多數人都迅速的適應了這種吃法。於是,酒席上杯碗錯,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大都放開了原來的那種斯文模樣變得熱情起來,他們開始了談天說地。
“恭喜子旭升任長沙太守啊。今你可要多喝幾盅。畢竟是一個大好
子,不醉可不行。要知道,你現在可是全荊州最年輕的太守了,也是全荊州最有前途的人。”伊籍搖搖晃晃的站起身來,舉起酒杯對李晟說道。他是一個豪
的人,雖然臉很快就紅了起來,隱隱有些醉意,但手裡酒杯卻始終沒有放下,對於他人敬酒的理由他從不懂得推遲,相反他還會自己找上那麼幾個理由和別人幹上幾盅。
“哦?是這樣嗎?那荊州那邊肯定有爭議吧。雖然我立了這麼多功勞,但喜歡名士的劉表大人必定還會有所疑慮。”李晟略帶訝意的舉起了酒杯,當著伊籍的面一口將杯中的酒幹下,然後問道。
“那是…”伊籍搖晃著腦袋點點頭:“當時接到你發去的捷報,劉表主公雖然高興得緊,但也只是想把你身為長史、郡司馬這樣的官職,而沒有把你外放太守的打算。與你的能力無關,對於劉表主公而言,太守這樣的官職是老人名士擔任的,你確實還是太年輕了。”
“那為什麼…”李晟這一桌子的人注意傾聽著,他們對伊籍所言的種種辛秘報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劉表主公是沒有這個打算,但他手下的其他人有啊。無論是劉表主公的近臣心腹,如蒯越、蒯良、蔡瑁、張允等,或是荊州的名,如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都十分的贊同子旭出任太守。他們說,現在這個世道,還不知道要混亂多久。他們這些人都算是老人了,也不曉得能不能看見天下重歸於安定的時候。既然如此,那麼就有要做長遠打算的準備,如果不適時的將新人提拔起來,恐怕到以後,荊州將會出現無人可用的局面。”伊籍微笑著說道。他在自己的話中重複著別人的言語,來解釋劉表是如何改變心意的。
“這話,大概是司馬老師、德公先生和承彥先生說的吧。”李晟猜測道。
“你怎麼知道的?”伊籍覺得很驚訝:“我並沒有說這是他們說的啊。難道他們事先就告訴你了?”
“不是…”李晟輕輕的搖了搖,又幹下一盅酒後說道:“其實我是猜出來的。這原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是他們的學生,自然很悉他們的語氣了。”
“這樣啊!”伊籍瞭解了“你能僅僅重我複述的話語口氣中就明白這是誰說的話,這實在是厲害。不過,我還要考教你一番。我要你猜猜蔡瑁、張允他們是用什麼你有來勸服主公的。”伊籍明顯有些嘴了,開口說出的話也顯得有些不穩起來。若是在平常,他是決計不會把這樣能夠正常解釋的話,便作一種考教的問題,來問別人的。
“哦?有什麼提示沒有?”李晟也有些酒意了,因此也不曾對伊籍的行為覺得怪異。
“有。”伊籍搖頭晃腦著,誰也看不明白,他究竟是在點頭還是在搖頭。只聽他斷斷續續的含糊道:“所謂的提…示,就…是他們說的話,和…和那個司馬先生…他們說得十分相似,但…聽起來卻總…讓人明白他們的私心。”
“哦?”李晟微微的呆愣了一下,隨即會意過來:“是不是有牽扯到兩位公子的事情?”
“你知道就好。”伊籍搖頭晃腦的好一會,卻是冷冷的笑了:“蔡瑁、張允那一票混蛋…還真想把荊州變成他們的荊州啊。”
“哦!”李晟不置可否的笑笑,心中早已十分明瞭蔡瑁、張允他們究竟是怎麼和劉表說的了。可能,那也不是直接由他們的口中說出;很有可能,是劉表的枕邊人蔡夫人說的,但大體上卻是蔡瑁、張允、蒯越他們意見——必須為二公子找一個親信之臣了:“如果主公打算立長公子,那隻求有一城一地,供二公子安養;如果主公打算立二公子,那也請為二公子求一肱骨之臣。”話可能有所不同,但李晟猜測,他們大約就是這麼說的。
“哼,不管他們怎麼說,總之我能成為太守,這就是一件好事情。”李晟如此想著,沉沉的醉倒下去,嘴角邊輕輕的掀起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他並不在乎蔡瑁、張允或是別的什麼人,把他歸屬到那一番的陣營裡去。就他自己看來,這陣營歸屬的問題都是小事,關鍵在於自己的手中的實力有多少。這也是他為什麼一心想成為太守的原因之一:和縣令不同,太守的權利可是大的很,那是可以掌握十數個縣,近百萬人口命運的實力官職。而且比起事事都要向上彙報的縣令來說,太守是基本可以自主決定其轄地內各項政策措施的。這一點才是李晟最看重的地方。他既然有心要在這亂世裡建立一番功績,就不能不對這亂世作出改變,而太守在職權上的“自由”正可以大大減少他施展拳腳的束縛。
一夜酒盡,眾人皆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