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烏雲看書】:WWW.WUYUNKS.COM
期:2008-7-1712:46:02楚令尹,也就是楚國宰相。這麼一個不錯的官,竟然連名字都留傳不詳,我們只好叫他薛公或者薛先生了。首先是夏侯嬰發現這個人才,然後向劉邦推薦。於是,薛公和劉邦擺起龍門陣,提出三個假設:上計;中計;下計。英布如果使用上計,劉邦天下丟大半;如果使用中計,生死勝敗未定論;如果使用下計,劉邦可安枕而臥。
此三計,分別如下:所謂上計,向東取吳,向西取楚,併齊國,並取魯國。號召燕趙兩國固守其地,這漢朝大半天下非劉氏所有;所謂中計,向東取吳,西取楚,並韓,取魏,佔據敖倉糧倉,
住成皋出口,勝敗之數不可知也;所謂下計,東向吳,西取下蔡(安徽省鳳臺縣),把重要物資運往大後方越國,並與長沙王吳芮結盟。如果真是這樣,劉邦就可悶頭睡大覺了。
薛公一言說得劉邦寒意由腳而生。狗的,都殺兩個了,竟然還能與我爭霸天下。我都到了耳順之年,並重病在身,哪有時間和
力再玩個楚漢相爭呀。於是,劉邦急忙問薛公:您認為英布會使用哪計?
薛公搖著羽扇說道:陛下不用擔心,他肯定會使用下計!
這個薛公,說的什麼話。英布好好的上計和中計不使用,你憑什麼斷定他會使用下計?
薛公再笑,答劉邦道:道理很簡單嘛,縱觀英布一生,無非一句話。只管自己高爵加身,不管別人洪水滔天;只管身前享受,不管死後下地獄。所以說,這種囚徒出身的投機主義者,哪有長遠目光看到上計和中計呢?
高!實在高!劉邦一聽,心情大悅,如釋負重。孔明未出山溝溝,已知天下三分。薛公未見開戰,已見勝負。正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英布,這次不是閻羅向你召喚,是你主動向地獄招手了。
萬般無奈之下,劉邦不得不帶重病親征。出征之前,劉邦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當然是狠狠獎賞薛公同志的高謀,賜千戶食邑。第二件事,名久上廢除英布淮南王封爵,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這叫先進貨,後買單。第三件事,替太子劉盈找了兩個主副講師,叔孫通太傅,張良為少傅。並且調動巴蜀等地民兵組成一支強大的衛軍守護長安和太子,駐屯霸上。
此刻,沒人知道,劉邦內心的複雜情緒。戰爭總是充滿了變數和莫測,他之所以費心費力的妥家事才出徵,還不是提前為他準備後事。征伐英布這場惡戰,不知能磨到猴年馬月。如果老天託福,還可以回到長安,再見見這美麗雄偉的宮殿。如果
年不順,或許就像當初贏政同志一樣,半路被病魔攔
斬命,伸伸腿就飛上天去了。
辦完事情後,劉邦長吁了一口氣。終於可以出征了。滿朝百官,全部為劉邦送行,一直送到霸上。此時,張良也在送行隊伍當中。張良整天學仙修道,雲吐霧,不但沒有得到長壽之身,反而惹了一身病。他是真病,不是假病。
真是歲月不饒人啊。年年歲歲花相同,歲歲年年人不同。才隔十年啊,一樣的霸上,不一樣的人哪。想當初,一身氣盛,看盡咸陽花。想當初,委身退出咸陽城,屯駐霸上待諸侯。想當初,鴻門宴上,驚濤駭險葬魂。想當初,長安城下,黃袍加身,帝王將相。
回首看看這六十年,人生啊,這好像是看風景。命運是導遊,他一路牽引著你,看過高山,入過山谷,涉過大江,經過駭。最後,把你帶到一片
暖乍寒的平原季節之地,等待百花齊放。現在看來,這花遲早是要開的,然而這賞花之時卻由不得人了。生當人傑,死亦為鬼雄,這通通是一個
話。我,劉邦,不過是塵世中的一粒塵埃,我來到這世界,經歷了飛
直下三千尺驚險,亦經歷了
與天公試比高的自豪。僅此而已,夠了!
然而,張良強撐著病體,繼續送劉邦前行,一直到曲郵(陝西省臨潼縣北)才止步。十年前,張良送劉邦入漢中,亦是一路相送,不捨離去。如今,十幾年的老朋友了,他仍然保持著這種送君多一程的溫暖牌傳統。哎,病人相送,怎的就教人如此淒涼。此時,劉邦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張良也不是俯首聽命的人臣,他們不過是一對多年同甘共苦的相知已。
最後,張良叮囑劉邦道:“我身體真的不行了,不然我都隨你出征。楚人剽悍,希望你多多照顧身體,不要隨意與他們爭鋒鬥氣!”一樣的話,一樣的情,卻是不一樣的境況。十年前,張良回韓國之前,亦中叮囑劉邦燒絕棧道,對項羽示無東出之意。那時,他們誰都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漢青山依舊在,可這生命的火柴卻燒得差不多了。能緩燒,就少燒點吧。
張良這翻話讓劉邦聽來動萬千,亦
慨萬千。行了,留侯,就此打住吧。你的祝福我會放在心裡,但我不會帶著你的憂傷上路。於是,劉邦告別張良,揮揮衣袖,向東
進!
此時,英布果然不出薛公所料,首先向荊王劉賈發起了進攻。荊國首府吳縣,即薛公所說的吳國。然而劉賈守不住英布凌厲攻勢,落荒而逃,死於富陵(江蘇省洪澤縣西北)。實踐證明,英布果然依然生猛。幹掉劉賈后,他下一個目標就是楚王劉。然而劉
於楚國境內與英布展開決戰,結果英布只破其一軍,其他軍隊就紛紛潰逃,楚國全軍瓦解。
英布,他正以無比的自信和剽悍改變著一個王朝的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