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9-03-1301:44:03四、公孫弘的廬山真面目公元前124年,冬天。公孫弘
來了人生最得意的歲月。這年十一月,劉徹免去薛澤丞相職,御史大夫公孫弘老步一躍,成為當朝丞相。是年,公孫弘七十六歲。
公孫弘大器晚成,真是周之姜子牙有得一比。然而,讓人驚奇的事還在後頭。這時,劉徹覺得,公孫弘好像還缺了什麼。想了半天,猛然發現,漢朝自開國以來,坐上丞相位的,都是有侯爵身份的,唯獨公孫弘缺了這麼一個要命的東西。
劉徹想想,這可不得了。公孫弘沒侯爵是事小,可是皇帝面子大。我這麼一個講究排場,闊氣十足的皇帝,怎麼能讓丞相落得個寒酸命呢。於是,劉徹就馬上想到,是不是給公孫弘封個侯,將他與歷任丞相的地位拉平呢?
我們知道,漢朝的封侯規矩是很嚴格的。如果你不是劉氏親族,又沒什麼武功,拜官還可以說說,封侯這事還是免談吧。當初劉景想封竇氏幾兄弟為侯時,丞相周亞夫死命不同意。理由就是高祖說過的白馬誓,外戚不姓劉,憑什麼封他們為侯呢。
後來,周亞夫下課後,劉景才封了竇氏幾人為侯。於是,自從文景兩父子封外戚為侯後,這也成了漢朝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外戚,只要不是傻瓜笨蛋的,都可以封侯。可人家畢竟是外戚,有關係,閒人也說不得。要想給公孫弘封侯,得找個什麼藉口呢?
這事當然難不倒劉徹。馬上的,劉徹下了一道詔。他在詔裡這樣說道:自從我登基當皇帝后,就不拘不格降人才。武將文臣,能者即上,封侯加爵,沒什麼不可以的。
於是,劉徹打著不拘一格的大旗,很順利地封公孫弘來平津侯,食邑六百五十戶。劉徹此舉,創舉了一個神話:丞相加侯者,自公孫弘始。
一句話,公孫弘真的賺大了。
既為侯,當然有錢養閒人了。從此,公孫弘開始附庸風雅,招買賓客。所謂賓客,無非兩種,幫忙和幫閒。幫忙就是出謀劃策,幫閒就是吹牛拍馬。這幫沒有白啃公孫弘糧食的人,每天就是聚會討論提案,彙總成文。於是,公孫弘就享現成的,直接送到劉徹面前,呈報現奏。
公孫弘養客,劉徹手裡也養一群客。公孫弘門下那幫客,名不經傳,那叫小客;劉徹手裡那幫人,名震天下,那叫大客。劉徹為什麼要養這幫大客,目的就是建立內朝,制約相權。如果皇帝凡事聽丞相的,君權就可能就像太陽落天一樣,逐漸西斜。
劉徹當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公孫弘將相權做大。所以,每當公孫弘將提案上來的時候,劉徹總要安排身邊一兩個人跳起來要跟他辯論。之前,公孫弘已經領教過朱買臣的厲害。最近,他又嚐到了另外一個牛人的厲害。這個辯才,就是吾丘壽王。
不管是朱買臣,還是吾丘壽王,每次劉徹身邊這群高級顧問站出來,公孫弘都得服輸。服輸是應該的,也是正常的。這不僅僅是口才問題,檔次問題,更是為官之道。我們有理由懷疑公孫弘。他在很多關鍵問題是,貌似較真,事實上他從沒有跟劉徹較過什麼真。如果算是較真,那不過是假較真。
但是,除了皇帝外,對於其他的人,公孫弘都可以較真。前面有一個主父偃為證,估計主父偃被人整死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次,公孫弘又準備跟兩個人較真。一個是久違的董仲舒,一個是前面一直鬥得猛烈的汲黯老先生。
董仲舒怎麼惹上了公孫弘,這事說來話來。董仲舒不但惹上了公孫弘,甚至之公孫弘的死敵主父偃。這三個人為什麼互相掐架,不分你我呢?
在我看來,問題就出現在他們的行業競爭上。
董仲舒是怎麼發家的?治《秋》;主父偃是怎麼發跡的?亦是治《
秋》;那麼公孫弘呢?也是治《
秋》。那麼,此三者,誰的專業更厲害呢?當然首屬董仲舒。
董仲舒三年苦練,寫出了蓋世絕學《秋繁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博士專著。主父偃和公孫弘,不見有專著,都是論文,其體系零散,不成體格。唯獨這個董仲舒,彷彿練成了降九十八掌,自成一派,天下無敵。
但是,任何武功都是有漏的。就是這個《
秋繁
》,讓董仲舒差點死在了主父偃的手上。
事情是這樣的:董仲舒治《秋》時,將它與陰陽家學說結成一體,發明了一個陰陽預測學。董仲舒認為,天地一切災異,都可以在《
秋》裡找到
據。於是,董仲舒在地方上當諸侯國相時,實施這套理論,得心應手,從來沒被懷疑過。
董仲舒沒有被懷疑,那是因為小地方,人們見識短。如果真到長安城這種大地方,就有可能漏餡了。果然,還真出問題了。
有一年,遼東高廟及長陵高園的大殿發生火災,董仲舒聽說後,又手癢翻《秋》找陰陽論據。結果,寫了一通草稿,還沒
上去,主父偃就上門來偷了。
那時,主父偃私下拜見董仲舒,沒想到董仲舒就將沒發表的論文給主父偃過目。主父偃看了後,心裡就笑了。他知道,現在是扳倒這個經學泰斗的時候了。
於是,主父偃偷走了董仲舒的草稿,給了劉徹。劉徹一看,又召來一個人來看。
這個人,就是董仲舒的得意弟子呂步舒。
劉徹問呂步舒,你覺得這篇論文寫得怎麼樣?
呂步舒本不知道這文章是師傅寫的,不由脫口而出,吐出了一句話:這是什麼狗
文章,簡直是胡扯。
主父偃笑了。對,就是胡扯,天有不測之風雲,怎麼能跟《秋》胡扯到一塊呢?
劉徹一聽就怒了。傳說中的經學大師,竟然是個胡扯大師。於是,劉徹下詔,替我將董仲舒擒來,斬了。
最後,董仲舒沒有被斬。因為,劉徹又將他赦免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從此,天要打雷,地要大旱,隨它去吧。董仲舒也再不敢說《秋》,可以預測災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