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9-05-2008:28:03五、塵埃落定領導都喊打,那就不能猶豫了。這次,左將軍鼓足力氣,一口氣攻破浿水,打到了王險城下。荀彘在王險城西北方向紮營,這時楊僕聽說左將軍趕來,亦聞風而動,在王險城南面駐軍。

既然兄弟來了,那就動手吧。荀彘首先動手攻城,結果出乎意料,漢軍連攻數月,竟然拿不下王險城。

這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荀彘鬱悶了。

很快的,荀彘就找到了原因。他之所以拿不下王險城,不是敵軍太強,也不是他攻城能力太次,而是有一個人不配合。這個人,當然就是楊僕。荀彘發現,他的陸軍在西北面是,拼了老命的真打,可南面楊僕的海軍,竟然是假打,連個吹的力氣都沒出完。

這下問題就大了。攻南越,拿閩南,楊僕不是勇猛的嗎,他這到底是怎麼啦。難道他是被朝鮮打怕了嗎?

很快的,荀彘又發現,果然楊僕是被朝鮮軍打怕了。不但他怕,他的部下也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真不是一句虛話啊。想那七千兵,只一瞬間,就被打得四處竄。楊僕逃到了山裡,還有人逃到了海上。現在他們是回來了,可仍然無法消除對朝鮮的恐懼症。

被捱了一次打,就怕了?怕他個球呀,至少還有我在嘛。馬上的,荀彘派人向楊僕傳話,說兄弟咱們這樣乾耗著,總不是辦法啊。不如約個時間,早戰早結束,到時我們不是早回家了嗎?

到了約戰期,荀彘準備攻城。可是他發現,楊僕竟然沒來。楊僕,你到底是不是男人。這戰還要不要再打。這次,荀彘幾乎要跳起來罵娘了。

可當他還沒跳的時候,就有一個消息,將他嚇得再也不敢跳了。據說,楊僕沒有配合荀彘,也不全是怕朝鮮軍,而是另有所謀。

曾記否,當初楊僕以絕對兵力,攻打南越都城番禺時,就數他最賣力。可又怎麼樣,結果是,那個路博德不動聲的,派人從西北角偷偷溜進城招降。後來一算戰功,路德博那個人少,出力也少的,竟然撈到的好處比自己還多。

而現在這個楊僕同志,打的就是路博德曾經用過的主意。沒辦法啊,自己人少,又被打怕了,不使點伎倆,多撈回戰功,以後回長安怎麼混呀。

但是,楊僕和路博德招降之術,有所區別。首先,路博德是趁著夜裡,主動出擊,速戰速決。而楊僕是被朝鮮大臣大白天找上門來,說要談投降事宜。其次,路博德的招降對象,是南越。相對南越來說,朝鮮來得更為狡猾。還要順便說結果,路博德招降成功了,楊僕卻失敗了。

楊僕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對手朝鮮已經掌握他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楊僕不敢亂動,又想多撈點好處。

此誘和控制楊僕,僅僅是朝鮮第一步棋。接下來,他們的第二步棋,就是連荀彘一齊引誘。果然,荀彘一聽說楊僕想招降搶功,也立即派出自己人向朝鮮喊話,說投到我這裡來吧。

你猜人家朝鮮兄弟,怎麼對我們的左將軍說的?他們是這樣說的,不好意思。我們都跟楊將軍談好了,怎麼又能中途變卦呢。

朝鮮這招,就叫離間計。

這真是一個殺人不見血的招。左將軍沒撈到好處,又想打過去。可又想想,楊僕屢屢不與他配合攻城,現又聽說朝鮮要向他投降。於是,他就想到,這個楊僕,是不是想反了呢?

一想到這,荀彘越覺問題嚴重了。如果楊僕反了漢朝,自己人先打自己來了,那朝鮮不是漁翁得利了?想著想著,荀彘也不敢動了。

那怎麼辦?

很好辦,只能向領導請示了。

荀彘的報告馬上就送到了長安,傳到了劉徹手上。劉徹一看,就搖頭了。不用多說,荀彘和楊僕都中朝鮮的離間計了。因為,朝鮮只說跟楊僕談投降的事,談了很久,仍然沒有個結果。為什麼沒有結果?不過就是以此牽制左將軍。

換句話來說,朝鮮這招也叫借力打力。只要荀彘和楊僕都不敢動一天,他們就能多活一天。拖一天算一天。這應該是他們最壞的打算。

既然都看出對手的招來了,那就拆吧。於是,劉徹又派出一個使者。此個使者,名喚公孫遂,時為濟南郡太守。劉徹只給公孫遂說了一句話,就打發他上路了。

劉徹的原話就是:有便宜得以從事。這話的意思大約就是,遇上啥事,靈活點就是了。

靈活到什麼程度,怎麼個靈活法?劉徹沒說,公孫遂也沒問。沒想到,公孫遂栽就栽在這句身上了。

公孫遂來到朝鮮,首先見到了左將軍荀彘。左將軍先是一翻哭訴,接是一翻痛罵。哭訴的是,自己很無奈;痛罵的是,楊僕不但不配合攻城,看樣子有吃裡扒外的嫌疑。

公孫遂聽得點點頭,問荀彘,既然情況都這樣了,依你看,有什麼好解決的辦法嗎?

荀彘說道:很好辦。先拿下楊僕,併合兩軍,一起攻城,肯定行的。

公孫遂一聽,十分贊同荀彘的想法。接下來,就是怎麼搞定楊僕。很快的,他們就想出一招。這招這就是,公孫遂手中的節。一節在手,誰人不敢不聽。於是,公孫遂持節召楊僕,讓他到荀彘這裡來開會。

果其然,楊僕來了。沒想到,他剛到荀彘帳中,就被綁下。然後,公孫遂令荀彘並楊僕軍,由他率領,準備攻城。

公孫遂這一計,他自詡處理得很滿意,荀彘也很滿意。但是,至少有兩個人不滿意。一個是楊僕,另外一個則是大漢天子劉徹。

他們為什麼不滿意?很簡單。公孫遂只問了左將軍的意見,就做了主張。請問,他有問過楊僕嗎?重要的不是結果,關鍵是,你過程處理就不恰當。地球人都知道,光聽一面之辭會害死人啊。

於是,公孫遂辦完事後,還報劉徹。和上次對付衛山一樣,劉徹啥都沒說,直接派人拉公孫遂出去砍了。

叫你靈活辦事,沒叫你急著辦事。去死吧。我想,這應該是劉徹最想罵公孫遂的一句話。

砍了公孫遂,還有荀彘。荀彘犯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次是他和衛山聯合,才將本來好好的事情辦砸的。劉徹倒要看看,荀彘怎麼個收場。

此時,將楊僕的海軍併到手的荀彘,彷彿吃了興奮劑,立即向朝鮮發起急攻。漢軍全力以赴,城中的朝鮮軍就頂不住了。就在這時,戲劇的一幕出現了。

首先是,朝鮮內部發生內鬨。他們一致認為,楊僕都被拿下了,離間計不頂用了。而漢軍攻城猛烈,肯定頂不住。既然遲早是降,不如早降。於是,幾個投降派的頭目,立即開城跑路。其中有一個跑過太猛,竟然死在了路上。

搞定了一撥,還有一撥。緊接著,又有好消息傳來,朝鮮王衛右渠已被其將砍頭,正派人送人頭過來請降。出人意料的是,不久衛右渠的人頭送來了,可是王險城還沒有拿下。

王險城沒有攻破,是一個投降派半路突然想不通,又跑回去守城。玩笑開大了。荀彘馬上派人去勸降。不久,派出去的人回報說,守城的被搞定了。王險城也拿下了。

荀彘長長噓了一口氣。

荀彘的事情辦完了,可劉徹的事情還沒完。劉徹先徵召荀彘和楊僕回國,沒有廢話。當即宣佈:左將軍荀彘,斬首棄市。理由是,坐爭功相嫉,使陰謀,使將將不合。

樓船將軍楊僕,當誅。理由是,沒有等侯左將軍配合作戰,擅自發兵,亡卒極多。

宣佈完畢,砍頭。結果,荀彘死了,楊僕沒死。沒死自然有沒死的理由,楊僕錢納命,被贖為庶人。

到此,征伐朝鮮戰役結束。朝鮮之地被劃為四郡管轄,分別如下:真番;臨屯;樂,玄菟。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