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9-11-0709:25:14事實上,所謂政治藍圖,魏相在霍光死前就已畫好。於是乎,霍光前腳一走,他後腳就到劉病已跟前呈計。魏相的基本思路如下:霍光走後,漢朝陷入權力真實。到底由誰來填補這個權力,這個人當然不是霍氏弟子,更不是張安世,而是劉病已。然而,劉病已要大權在攬,必須藉助一個人。

那個人,就是張安世。

曾記否,當年代王劉恆能夠入主長安,誰的功勞最大?當然是太尉周和丞相陳平。所以,劉恆當皇帝后,對周和陳平是畢恭畢敬,好得不得了。陳平是陰謀大師,知進退之計,所以為人做事,較為低調。周卻不同,整天牛哄哄,跟皇帝說話,彷彿是跟妾耍威風似的,全不把劉恆放在眼裡。

後來,是誰替劉恆把周威風滅掉,讓他變得規矩的?那個人,就是猛人袁盎。猛人袁盎奮鬥一生,最大的榮耀是,被當時人稱為“無雙國士”在袁盎之前,漢朝只有一個獲得此殊榮。那個人,就是韓信。韓信之無雙國士之稱號,是他的伯樂蕭何在劉邦面前封的。

那時,袁盎告訴劉恆,要當皇帝就要當牛皇帝。要當牛皇帝,就不要對下屬低三下氣,特別是周這類人,必須把他的驕傲的氣焰打下去。要打下去,就必先樹威。

於是,在袁盎大力主推下,在劉恆認真學習和執行下,劉恆皇帝之權威,漸隆起。最後,周終於被擺平,群臣誰也不敢對皇帝指手畫腳。

今天,魏相要做的工作,就是繼承袁盎遺志,替皇帝努力工作。而劉病已要努力的方向,就是以孝文帝為榜樣,做一個有權威並存的牛皇帝。路漫漫其修遠兮,倆人將上下而奮鬥不止。

事實上,皇帝樹威權,並非袁盎和劉恆之首創。其思想之集大成者,乃先秦諸子法家代表韓非子。在諸子當中,其思想最受皇權歡的,非韓非子莫屬。韓非子認為,皇帝治國安邦,三字足矣。那就是,法,術,勢。

所謂法,就是法律法規。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法居其首,相當重要。所謂術,就是玩權術,駕馭群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博弈之術。只有在博弈中壓倒群臣的,才會有勢。所謂勢,就是勢力,威勢。威攝天下,誰敢不服。臣服天下,那就沒什麼事是辦不成的了。

現在終於看清楚了吧。樹威,必須玩術;玩術,就必須在諸多因素中,尋找平衡點和制高點。在魏相看來,張安世就是劉病已和霍氏子弟之間的平衡點,拉籠張安世就是站到制高點。丟掉張安世這粒好棋,有可能失一棋,滿盤皆輸。

怎麼穩住張安世,魏相早已心裡有底。很快的,他就給劉病已上奏,說道:“霍光死了,其位空缺。最好儘快任命張安世為大將軍,填補這一空缺,以免引起爭奪大戰。其次,免去張安世兼職的宮廷衛官命令(領光祿勳事),任命張安世兒子張延壽接替此職。”這招,就叫先下手為強。

事實上,魏相此招,劉病已早已有意謀之,倆人真是心有靈犀,一拍即合。引招不可謂不高。把張安世拉上去,等於阻住了霍家子弟的非份之想。就算他們胡思亂想,這一先打下去,他們暈還來不及,哪有力還手出擊。其次,拉張打霍,拆散張霍聯盟,減弱潛在威脅,好處多多。

果然不久,劉病已就召張安世進宮話談話。沒想到,話還沒談完,張安世猶如患了風寒冒,直打顫抖。說真的,他是怕了。

期:2009-11-0717:19:03四、死神來了歷史已經證明,主動送上門的好官,不是好東西。當初,劉徹罷石慶,任命公孫賀為丞相。沒想到,公孫賀不見一絲興奮,反而悲痛異常,伏地痛哭,就是不肯受印。

公孫賀之所以不敢受印,不是丞相印不好,而是他沒那個命受用。自劉徹登基以來,皇帝任命的丞相,除了老狐狸公孫弘好死,其他人幾乎無一有好下場。如果公孫賀受命,那他就是下一個沒好果子吃的。果其然,公孫賀當丞相沒多久,被巫蠱牽連,滿家抄斬。

前車之鑑,後世之師。今天,對於張安世來說,歷史彷彿就要重演,如果不能拒絕,等於將自己往油鍋裡扔。可是,要他如何拒絕皇帝劉病已?當初,公孫賀死活不受印時,惹得劉徹很是不,簡直都想拿印子砸人了。公孫賀都辦不到的事,我張安世能辦得到嗎?兩個字,難啊。

像公孫賀瞭解劉徹一樣,張安世當然知道劉病已要想幹什麼。一直以來,因為某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上天把他和霍光緊緊地拴在一起,成為霍光的堅定戰友。

今天,霍光走了。按道理,霍光的大將軍位置,應該留給霍家。只有這樣,才能保住霍家傳統品牌勢力。然而,劉病已卻不按常規作,拉張安世去坐霍光空出來的位。那不等於是給霍家難看嗎?此舉所為,直接引發的後果就是,霍張聯盟即可自然瓦解。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張安世是霍光的一面堅強的後牆,沒有張安世這面牆擋風,霍氏全族可能都要得傷寒。劉病已這招拆牆之術,高,實在高啊。

一想到這,張安世彷彿置身臘月冷冬,又不由打了個顫抖。突然,張安世恍過神來,現在已是夏天四月,天剛剛過去,哪是什麼臘月冬天。

打完冷顫,張安世又突然想起,劉病已還在看著他,等他說話呢。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