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烏雲看書】:WWW.WUYUNKS.COM

期:2010-01-1500:11:47接上張敞被轟,是因為一個好朋友出事了。那不是一般的好朋友,也不是一般的人,他是一個牛人,也是一個猛人,他就是名震天下的楊惲。

一個牛人的背後,往往總是有著一個牛人的背景。楊惲父親,膽小怕事,但畢竟也混到了丞相,又稱漢朝第一膽小丞相;楊惲外公,名號更響,一響就是兩千多年,他就是《史記》作者司馬遷大師。

楊敞這輩子,能夠善始善終,全賴他的烏龜哲學主義,關鍵時刻,該縮頭時須縮頭,該伸頭時須伸頭。沒想到,這個優秀的品質沒遺傳給楊惲,在楊惲的身上,一掃楊敞軟弱無力之氣,反而洋溢出外公司馬遷的陽剛之氣。

正因為如此,楊惲打小就崇拜司馬遷,天天捧著《史記》讀來讀去,最後還發出嘆,咱外公這書,繼《秋》之後,肯定會成為千古經典。

在漢朝,《秋》早就是儒家經典,在漢武時期,不知有多少大師以研究《秋》謀取飯碗。其中最為出名的,當數董仲舒,寫出一部洋洋灑灑的《秋繁》,從此奠定他在漢朝,甚至是中國學術史的地位。託楊惲的福,《史記》打橫空出世,就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讓後世數萬萬學史之人,無不高山仰止,興嘆不已。

楊惲之所以能混出名號,得益兩個條件,一個是他很有背景,二是他很有才。楊敞死後,楊惲沒輪上爵位,而是他的哥哥楊忠。憑著哥哥的關係,他當上郎官,霍光兒子霍禹家族要造反時,楊惲耳朵特靈,第一個知道,當即就跑去告密。於是乎,劉病已把霍禹全家整死後,憑功論賞,楊惲被封侯,同時遷為中郎將。

一個有錢有勢有才,還特愛告密的人,你說他活著為了啥呢?讓楊惲來告訴你,他不為利,只為一世清名與心中那莫名其妙的衝動。

楊惲輕財仗義,那是出了名的。楊敞死後,他分得五百萬,可是他封侯後,全把這五百萬分給宗族兄弟花去了;接著,後母死了,沒有兒子,數百萬家產全留給楊惲,他眼睛眨都不眨,又全分出去了。只不過這次分給的對象是後母的兄弟。再後來,他還覺得不過癮,又把受來的一千餘萬到處施捨。

楊惲對錢沒啥概念,但是對人和當官的標準,卻是相當苛刻。要想成為楊惲的朋友,如果不合他的標準,就別自討苦吃。對朋友,他只認一種人,那就是英公儒雅,才能出眾。對待同事,則是發揮他向來的特長,有料一定要爆,沒料一定要探,反正就是要折騰到底。於是乎,楊惲就落下兩多,朋友很多,政敵也很多。甚至,我們可以給他起個外號,叫楊大嘴。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同樣,像楊大嘴這樣愛爆料的人來說,常爆別人的料,終有一天也會被別人爆掉。果其然,不久,他就被人告了,爆了他兩條料:亂引亡國之論誹謗當世,破壞社會團結和諧氣象,這是第一條;到處亂說話,拿皇帝來開玩笑,大不敬,這是第二條。

這回,楊惲真是碰上死對頭了,因為告他的人,那是大有來頭的。此人名喚戴長樂,時任太僕。自劉邦立國以來,能夠當上太僕的,那多數跟皇帝的關係都是不賴的,當初夏侯嬰和劉邦,就是一對鐵桿哥們。

那個叫戴長樂的,不過是劉病已在民間跑江湖時,相的一個知已。劉病已發達後,把他喚到長安提攜,就當了太僕。戴長樂之所以要整楊惲,不為別的,而是他也被人家爆了料。

事情是這樣的,戴長樂經常替劉病已跑腿,跑了就跑了,還經常在外面炫耀,說我今天去哪裡辦事了,這個事嘛,本來應該皇帝做的,可是都得由我來做,辛苦啊。

嘴上說辛苦,心裡卻像喝了蜂還甜之又甜。那時,戴長樂就知道過嘴癮,博虛榮,沒想到竟然惹禍了。有人將他說的話在,原原本本地告到劉病已那裡,說這人做事說話,不知天高地厚,竟然不把皇帝威信放在眼裡。

本來是一件小事,竟然被誰當料爆出去了,當成一回事了。數漢朝之大,誰愛幹這種討人嫌的爆料工作呢?戴長樂拍拍腦袋想了想,哦,爆我料的人,肯定就是楊惲。除了楊惲,還有誰要跟我過不去?於是乎,戴長樂也派狗仔隊出去蒐集情報,終於湊夠了幾條,把對方也拉上墊底了。

那麼,戴長樂的料,到底是不是楊惲爆的呢?戴長樂死咬不放,楊惲也沒有說,他只對戴長樂爆料內容,堅持說不,說他沒幹過那種缺德的事。

部屬掐架,為難的只有皇帝了。既然楊惲爭辯,那就先去查他,於是就把案子扔給了廷尉。千呼萬喚始出來,那個廷尉,就是一步一步爬上來的於定國。

於定國跟楊惲打道,相信也不是一時半載了。官場不是娛樂界,娛樂界爆個料,報上炒一把,網上再噴一嘴,然後不久,就拋出個道歉聲明書,也就不了了之了。然而,像楊惲這種愛爆官場料的人,他爆了,管司法的廷尉,可不能睜隻眼閉隻眼,還得把它當回事,立案,偵察,判決,那可是累人的工作。

所以,於定國和楊惲的工作,就是一個爆得不亦樂呼,一個卻忙得不亦樂呼。一個爆出了大名,一個也忙出了大名。在漢朝官場,都傳這麼一句話: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於定國為廷尉,民自以不冤。看到了吧,多刺手的案件,只要於定國給你判了,保你心服口服,不敢說冤。

讓這麼一個民自以不冤的廷尉,去治你楊惲,看你還敢說冤不冤。然而不久,楊惲卻歇斯底里地喊道:冤呀,老子冤死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