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兩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烏雲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朱元璋開口說道“本國公也是覺得此事極為可疑,照理來說徐達雖然被本國公軟了起來,可是本國公尚未下令殺了徐達,就算徐達麾下的將士想要抗命,也要顧忌我這個吳國公。”聽了朱元璋的這番話,李善長低頭考慮了片刻,說道:“以我的所見,徐達麾下的將領多半是老城謀國的將領,應該不會有如此荒唐的要求,恐怕此事還真的有什麼特殊的情形在裡頭。”一聽李善長如此到來,朱元璋腦子裡頭靈光一閃,忽然冒出了一個主意。
“以李軍師的意思,莫非此事有人在背後暗地策動不成。”朱元璋開口對著李善長說道。
李善長有些不好意思的說“其實這也不是屬下的一點臆測,我只是覺得此事有些古怪。”吳國公朱元璋微微的笑了一笑說道:“也好,本國公也是覺得此事有些蹊蹺,不知道前些時候我是不是哪裡得罪了徐達麾下的將領,居然聯手抗拒我的命令。”
“徐達麾下多有能征善戰的將領,若是這些將領抗命違旨,豈不是成了叛逆了嗎,吳國公此事肯不能小視,應當將這些人都抓起來。”李善長素來也徐達並不好,很想借此機會好好的教訓一下徐達麾下的將領。
朱元璋則是另外的想法,畢竟徐達麾下的將領和兵勇是應天軍中最為銳的部武之一,若是真的照著李善長的意思把徐達麾下的將領抓了個乾淨,估計這些將領手下的兵勇就不穩定了,若是
成了兵變,大局就不好收拾了。
朱元璋沉默不語,對李善長方才言及的話語充耳不聞。
李善長眼見吳國公朱元璋對於自己的話語沒有反應,反而有些吃不準朱元璋心裡頭的想法,只好問了一句:“吳國公對於此事有何看法。”朱元璋搖了搖頭說道:“李軍師誠是愛我之論,只是局外論事,事後論人,大都務從苛刻,一旦身處期間卻有難以擺脫的牽制,從眼下的情勢看來,要暢行其志,卻是大難之事。”李善長已然聽出了朱元璋的言外之意,心知吳國公似乎不準備對那些抗命不從的徐達麾下的將領治罪,李善長便追問道:“以吳國公的意思,如何處置這件事。”朱元璋笑了笑說道:“眼下還是不要干涉此事,我想看看徐達麾下的將領到底想要做什麼。”李善長不知道吳國公朱元璋說的此話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真實的意圖,自然也就麼有辦法摸清朱元璋究竟想要如何處置此事了。
過了半晌,朱元璋對著李善長說道:“李軍師,這件事情眼下知道的人沒有幾個,本國公希望李軍師切勿外傳。”李善長點了點頭說道:“吳國公請放心,屬下自有分寸,不會與人胡亂言說此事,只是提醒吳國公要小心關注徐達麾下將領的此番驚人的舉動,有無可能是徐達授意部將如此行事。”吳國公朱元璋搖了搖頭說道:“絕無可能,戰事一起,徐達已然被我派出了心腹之人秘密的提出應天監獄,軟在一處僻靜的地方,
本就沒有辦法和任何人互通聲氣,如何可能授意其麾下的將領如此行事。”
“那麼有無可能是有人從中挑唆,拿徐達的事情大做文章,務必使得吳國公和徐達麾下將領惡。”李善長對著朱元璋如是言道。
朱元璋低頭盤算一下,抬起臉對著李善長說道:“常遇將軍也然和楚軍師將漢王派到應天城裡頭的
細都捕獲了,應該不是漢王成友諒手下搞的鬼。”李善長饒有深意的提點了一句道:“倘若不是陳友諒手下搞的鬼,是不是軍中有人要救出徐達將軍,是以才會挑唆徐達麾下的將領做出抗命不從的事情來。”朱元璋聞言心中一動,李善長雖然沒有明言到底是何人從中挑唆,可是從軍中之人和徐達的密切程度上而言,李善長口中言稱之人已然是呼之
出了。
朱元璋面一寒,不無動容的說道:“此事非同小可,沒有切實的證據,我等不可妄加揣測。”李善長一見朱元璋的這種態度,已然明白朱元璋不想將此事牽扯到楚
煙的身上,顯然可是知道吳國公朱元璋對於楚
煙還是極為重視和袒護的,不肯隨意的將楚
煙攀扯到這件事情上頭。
李善長非常見機的沒有將這個話題深入下去,吳國公朱元璋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兩人靜默了一陣。
忽然有個侍衛跑了進來,對著吳國公朱元璋報稱:“吳國公,大事不好,常遇將軍來報,他和湯和將軍又輸了一陣。”朱元璋大驚失
,慌忙推案而起問道:“如今的情勢到底如何,常將軍和湯和將軍到底能不能擋住漢王陳友諒的漢軍。”侍衛不知道此事,只好對著吳國公朱元璋說道:“啟稟吳國公,常將軍派了一名報信之人快馬加鞭的回來了,正在門外候著,此人應該清楚情形到底如何。”
“那還不快將那人宣進來,難道你長的是個榆木腦袋麼。”朱元璋有些生氣的戟著侍衛說道。
侍衛一聽,慌忙就跑了出去,隨後就讓候立在外頭的報信之人。
報信之人一進來,便對著朱元璋跪下來磕了一個頭。
“免了。”朱元璋一見此人就開口說道:“常將軍那邊到底情形如何,能夠能擋的住漢王陳友諒的攻擊,你快給本國公說說。”報信之人抬起頭來對著吳國公朱元璋開口說道:“屬下受常將軍的託付,趕回來向吳國公稟報戰事,陳友諒的漢軍人數眾多,賊勢極大,常遇應付的極為吃力,已然有了力絀不支的情形,想要守住戰線可能很難了。”吳國公朱元璋聞言,極為震驚,便對著此人說道:“若是如此,豈不是常將軍
本就無法抵禦得住漢王陳友諒的攻伐了。”報信之人點了點頭。
一旁的李善長對著報信之人問道:“方才你言及的情勢是你自己判斷麼。”報信之人轉過頭來,對著李善長說道:“並非是屬下的判斷,而是常將軍親口對我說的,常將軍此番疊遭敗績,深恐付了吳國公的所託,方才讓屬下兼程趕回來,一來想吳國公報知戰況,二來則是想要吳國公儘快兵來救,否則在漢軍的攻勢之下,常將軍和湯和將軍都要守不住了,不得不敗退下來。”朱元璋一聞此言,已然知道戰局已然不妙,若是不趕緊派兵增援常遇,可能真的要被漢王陳友諒麾下的漢軍突破了陣營,到了那個時候,兵敗如山倒自然是不用說了,說不定戰敗的散兵遊勇裹挾著百姓,勢必騷亂地方,必須早為之計。
可是這已然是落於下乘,若是隻能著眼此事,則已然是將半個應天城拱手讓給了陳友諒,朱元璋是萬萬不能甘心的。
然而最使吳國公煩憂莫釋的,還是前線戰事的情形,眼下要的急務還是如何能夠對抗漢王陳友諒麾下的漢軍。應天城附近的兵也然讓常遇
和湯和
調走了,如今能夠倚靠的只有滁州的十多萬的兵馬和徐達麾下的兵勇。
可是這兩頭都不是很順利,滁州兵馬,眼(逗號為了和諧)下還翹以盼自己殺了徐達,給小明王報仇之後方肯歸心,而徐達麾下的將領如今卻著自己放出徐達,否則就不肯去
戰漢軍。
實在是兩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