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東亞共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孔祥熙現在悔地腸子都青了,早知道搞俄國人民這麼有錢,他就應該把所有的家當全進去,現在想來真是悔之晚矣。

“中國投資鉅子,果然不是吹出來的…。”龍基金在俄開始鳴金收兵,由於孔祥熙他老婆是理事會成員,所以對最終的結果最清楚,楊洪森佔了最大的頭,其後是幾個神秘的投資者,最後才輪到他們,她本來準備私下自己再搞幾把,但是手中資金有限,加之俄國聯合協約國穩定市場,而且也開始了反擊,孔祥熙受阻擊後毫不猶豫地退了出去。

在勝利的晚宴上,大家談的最多的還是國際金融,有了這次甜頭後,桌子的一些人都很期待第二次,這種掠奪他人財富的賺錢方式,實在是太符合他們的口味了。

對楊洪森來說現在目標多的都抓不過來了,但是英、法、德國的心思就不要動了,那不是他可以獨的,不過奧匈、土耳其、意大利都可以考慮的,就算他們再怎麼瘦,也能榨出油來。

此時,楊洪森在歐洲的代理人紛紛行動起來,大規模地掃蕩藝術品市場,與未來相比,這些藝術的價值實在是太低廉了,一些人的作品要等到死後才能出名,這真是藝術家的悲哀。不過楊洪森很高興看到那一天,這些外國人為了看大師們的作品,不得不來到中國。可是很快又陷入了不快當中,因為中國很多藝術品現在都在本人手中,想要將其奪回來的方式只有一個,就是入侵本。入侵本那絕對是一個很長遠的計劃,絕對不是現在可以完成的,不過楊洪森有信心在十至二十年之內在經濟方面趕超本。

比起孔氏夫婦,楊洪森繼續熱心於公益事業,他不但拿出錢建大學,而且還建小學和中學,甚至還籌建了基金會資助學子出國留學,在教育、醫療、藝術以及公共事業方面楊洪森都大肆的舞動著鈔票,如同一個暴發戶一般。這一些給楊洪森贏來了極好的聲譽,如果不是孫中山身體很好的話,楊洪森只怕早就取代他了,但是孫中山的存在也有很多的好處。比如很多的時候楊洪森可以躲在他的影子。比如在中、矛盾迸發出火光的此時。

本政府對於孫中山親美與他們作對十分氣憤,想當年他們如此“資助”他,這個老孫真是一隻白眼狼,翻臉就不認人。當然,他們同樣痛恨著那個一直甘願做老二的楊洪森,那才是一條真正的毒蛇,在金融市場他們與這條毒蛇已經有過多次較量。

最近本國內出現了一種新的偽幣,這些偽幣做工美,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本無法辨別,這些偽幣在國內大肆的通著,如果不是一些忠於天皇的本黑社會大佬站出來,恐怕此事還要捂上一段時間。偽幣嚴重破壞的經濟秩序,影響了本人在國際金融的市場的聲譽。最初,他們認為是中國人印刷的,中國政府否認並指責本政府大肆偽造新國幣,比起本人毫無理由的指責,中方卻是確鑿證據。

比起本人造偽幣,中國人的規模空前。美元、英鎊、法郎他們都印,且數量都極為驚人,而楊洪森有著更為龐大的銷售網絡,以至於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偽幣。

美國人支持中國並不是出於什麼狗國際道義或者雙方夥伴關係,只是美國想借中國之手撬開本相對封閉的金融體系,楊洪森不甘心被美國人利用,所以他除了印幣外也兼印其他國家的貨幣。

本再與中國的偽幣戰中再一次敗北。

比質量、比數量、比品種、比規模他們都搞不過中國,為了穩定國內經濟秩序,他們再次與中國進行談判。英、美、法再一次參加其中,又是一次反覆的嘴皮戰,最後本做出讓步。本並不怕跟中國正面手,但是這些中國人盡出陰招,他們實在是防不甚防。要是雙方都不用化學彈,中國軍隊絕對不是本軍隊的對手,那也就沒有什麼談判可言了。

不可調和的中、矛盾最終將述著於武力,可是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本政府無法承受。歐戰的化學彈已經證明,那是絕對是一種兩敗俱傷的打法,本的周圍全是敵人,若中國將戰爭拖入“加時賽”虛弱的本將會被西方國家所生食。

比起已經養的很肥的本,營養不良中國實在入不了法眼。

連續與本簽訂了數個平等條約後,國內是一片歡騰。中、雙方就經濟往來正常化開始進一步磋商。接著,雙方政府開始打擊各自國內的偽幣生產者,是的“國內”的偽幣生產者,楊洪森從來不在國內生產偽幣。當然本人也同樣如此。

別看本軍國主義分子很強硬,可是本民眾卻很脆弱,脆的就如同脫水的壓縮餅乾。

俄國革命,美國參戰,亞洲一下進入了二強對抗的局面。中國人一直認為自己是強國,至少鋼鐵產量已經追上本了。鋼鐵的產量這個時代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數,沒有了本的搞亂,沒有西方國家的關注,中國的鋼鐵產量增長迅速。據1916年底美國調查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鋼鐵產量已經殺入前15位,而本的鋼鐵業由於中國對煤、鐵的封鎖降至12位,權威機構認為191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將全面超過本。

這些數據不過是國府為了刺本,忽悠國內老百姓,讓憤青們樂呵樂呵。實際上在綜合實力方面中國遠不如本。如果楊洪森真有心話,他怎麼不把人均國民生產總量拿出來比。

本人最近幾年與美國比造船,什麼八四、八六、八八,一個計劃接著一個計劃。海上與美國爭霸,陸上又與中國爭雄,結果兩個籃子裡的雞蛋都沒有保住,不過正如本專家所慶幸那樣“本的經濟雖然出現的衰退,但至少國家還沒有破產。”當美國將力投入到歐戰的時候,本開始頻繁地向美國拋媚眼,本開始對美外策略進行調整,他們絕對不能再兩線作戰了,必須將中、美同盟給拆散。雖然英國有意加強、英的關係,但是一戰暴出了英國在在亞洲事務的心餘力絀。美國參戰正是、美的解凍一個契機。

中國就像一個怪物,而控制這個怪物的卻是另一個怪物,而這個怪物遊離於美國控制手掌之外,美國需要一股制衡的力量來維護遠東現有的平衡,保證他們在離開之後不會出什麼亂子。

楊洪森不喜歡平衡,遠東的政治平衡意味著和平的到來,那麼他就不得不從暴利時代進入微利時代,實際上他的投資人也不希望這種情形出現,他們投資是因為中國這個地方夠亂,能產生巨大的利潤。

美國國務卿藍辛與本政府簽訂了密約,楊洪森幾天後拿到這份密約的副本,美國為了維護遠東的平衡小小的出賣了一把中國。楊洪森並不著急,因為他很快就能把這一個回合扳過來。

在美國人的主持下一個新遠東臨時政治舞臺搭建起來了。

、中高層也開始頻繁的互訪,汪衛作為國民政府的代表到達本拜會各路大佬。

楊洪森支持大東亞共榮這一理論,不過前提是他共榮本,而不是讓本來共榮他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