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正式建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細柳營是漢初大將周亞夫為抵禦匈奴在駐紮細柳的時候編練的一支軍隊,因其當時軍隊的所在地叫做細柳所以這隻軍隊便叫做細柳營——關於細柳營的故事估計所有的人都聽說過,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當時為了表示自己對將士們的重視漢文帝決定親自去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的時候,漢文帝的車隊直接驅馳而入莫敢阻擋,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送。參觀完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之後漢文帝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

當時漢文帝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漢文帝駕到,也不讓入軍營。於是漢文帝就派使者拿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於是漢文帝的車隊也只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漢文帝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因此而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驚詫。而漢文帝卻嘆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裡的將軍,至於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讚歎不已。

而之後在匈奴再次來犯的時候正是這麼一支軍隊在周亞夫的帶領下打敗了匈奴,從而包圍保衛了國家和人民。而戰爭之後細柳營這個名字被正式的寫進了史冊從而芳百世。在周亞夫之後細柳營三個字更多的是逐漸的被神話了,在人們眼中細柳營便是銳部隊的代名詞。

而現在朱厚照便是要建造一個屬於大明的細柳營,也可以叫做英雄子弟細柳營,而之所以可以稱呼是因為朱厚照要建造的這個細柳營是便對所有的英雄子弟建造的,何為英雄子弟,就是在戰場之上犧牲的大明烈士的後代們。

大明從建國到現在發生戰爭無數次,只要有戰爭便有傷亡,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之中無法統計到底有多少人曾經戰死在沙場之上。大明對於戰死將士們的撫卹還是很不錯的,即便這樣他們的死去仍然會對家裡造成很大的困境。在大明去參軍的大都是為了在軍隊裡面吃一口再養家餬口的,無疑那些人都是家裡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失去了他們雖然有著朝廷的補助可以領取,這些補助總有被用盡的時候,到時候那些曾經在戰場之上失去了親人的烈士的後代們很有可能便會面臨生存的困難。

朱厚照打算建造這個細柳營便是有著緩解他們家庭困難的打算的,朱厚照設定的參加細柳營的條件是凡是烈士後代且年齡超過五歲者均可報名參加。到時候不管適不適合從軍朱厚照都將一律接收。而在細柳營裡面朝廷將承擔他們自進入細柳營那天起直至他們學成離開細柳營的那一刻之間所有花費的費用。…,撫養小孩子長大成人和贍養老人都是最花費金錢的,朱厚照此舉決定可以極大的減少那些烈士家庭的生活的負擔。

而作為從小便是在朝廷的撫養之下長大成人的,這些從細柳營裡面出來的人對於皇室和國家肯定會充滿了和忠誠的,在將來這部分人絕對可以作為國家的中砥柱來使用。

在李樺和馬成兩人走了之後很快朱厚照便將自己這幾天思考的關於細柳營的東西寫了出來。首先細柳營招手的對象都是那些被朝廷定為烈士的將士們的三代以內的後代,三代以外便不算進去,不論男女、年齡在五歲到十八歲之間。凡是符合這個條件的均可以報名參加這個細柳營,倒時候朝廷一律接收。而在細柳營期間的所有花費不但均有朝廷承擔,就連他們的家人也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免稅的照顧。

在細柳營期間他們將被實行軍事化的管理,他們都是軍人的後代,無疑培養他們最好還是往軍人方面培養。所以在細柳營期間他們將在每一天的上午時間以及晚上時間接受不間斷的軍事訓練。

首先在十歲之前他們主要將面臨的是軍事體能訓練以及最基本的文學知識的培養。鍛鍊身體從小開始,朱厚照相信從小便開始鍛鍊他們將來訓練出來的一定會是一批身體素質過硬的將士。而在這個階段除了軍事體能鍛鍊之外他們最主要的便是面臨各種文學知識的普及。現在大明的軍中幾乎都是文盲,那些普通的大頭兵就不說了,就是那些軍官們能識字的也沒有多少。現在他們的年紀都大了,在想要教會他們一些文學的只是便是困難重重的,所以培養高素質士兵的內務自然得從下一代人身上開始了。

這批進去細柳營的人便是即將接受這種全面培養的第一批人。在細柳營裡十歲之前他們將面臨著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基礎且是必備的文學知識,這個階段主要便是培養他們的最基礎的價值觀以及具備最基本的文學素養。

而當他們長大了一點之後,從十歲開始,他們學習得東西將發生很多變化,十歲之後他們不但要學習包括戰場之上的各種兵器:大刀、長槍、弓箭、火槍、火炮等各種兵器的使用極其配合方法,在而且各種兵法謀略也是他們必須要記的知識。

除了這些之外,在每天的下午他們也將有著一個下午的文學課,四書五經、天文地理、史記、資治通鑑等各種史書都是他們將要必須掌握的知識。當然他麼你不需要像那些準備參加科考的那些文人那樣全部都死記硬背,他們只需要理解並能記住大概便可以了。畢竟他們大都是又不用參加科考的。

而當掌握了所有的必備的只是並且年紀達到了十八歲之後便可以從細柳營裡面畢業出去了。當年周亞夫的細柳營主要是一個軍隊,而朱厚照的細柳營卻相當於一個軍校質的,只不過他的招收對象有點特殊而已。

朱厚照建立這個細柳營的主要目的便是即解決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的後代的問題,又為大明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全面發展的軍官。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細柳營便是一個大明的軍校。從細柳營出去之後大部分的人都會被安排到大明的各個軍隊之中擔任基礎的軍官。當年二戰的時候德國以十萬完全具備軍官所有素質的將士為主體將軍隊擴建成了數百萬大軍,在德軍橫掃天下的背後當初的那十萬軍官起著決定的作用。朱厚照有理由相信將來完全具備了大量的優秀的基礎軍官的大明軍隊戰鬥力絕對可以更上一層樓。…,當然朱厚照也不會強制要求每一個從細柳營裡出來的人都必須進入軍隊,到時候只要向上面申請便可以離開這裡出去從事其他的工作。即便是去參加科考也可以,如果有人能夠在細柳營裡把所有的文學知識全都學會的話拿去參加科考也沒有問題。

寫下來之後朱厚照又看了一下修改了上面一些不太合適的地方,然後一份完整的計劃便出來了。

說幹就幹,朱厚照不再遲疑。當即便拿著這份計劃開始謀劃了起來。首先肯定得先給這個將來的細柳營找個駐地不是,總不能到時候讓所有人全都以天為被以地為不是。拿出來京城的地圖,朱厚照便開始找了起來。細柳營將來肯定得建造到京城附近不是,這樣不但便於朝廷掌控也便於皇室掌控。總不能到時候培養出來一幫反賊吧。

在地圖上看了一圈,最後朱厚照選中了京城西面和石景山中間的一片空地。選好地方之後朱厚照當下便帶著人到哪裡實地考察去了。

幸虧這個時候大明的人口不多,外面的空地多得是。要是像現在的中國那樣想要在外面找到一片閒置的空地還真不容易。

距離石景山東面三公里出便是有著一大片空閒的草地,由於這裡距離石景山是在太近了導致這裡的土質不是太好所以一直便沒有人在這裡耕種。朱厚照站在山頭上估計了一下週圍大概有將近八萬平方米的很平坦的空地,倒是好把這裡的所有雜草和樹木給清理一下做一個細柳營的駐地足夠了。而且這裡距離石景山也才三公里左右遠,以後在進行軍事課的是完全可以把石景山作為一個訓練基地。

朱厚照對這個地方很滿意,轉了一圈之後便正式的定了下來了。之後當天趁著天還沒有晚,朱厚照便派人找來了大量的人手把這裡進行了一下大掃除。到了天黑的時候這裡造中午之前還是雜草遍地、樹木歪斜的地方便變成了一塊什麼都沒有的乾淨的空地。

第一天的工作便到此結束,天黑了朱厚照一聲令下所有人全都解散回家。第二天朱厚照又讓人從京城之中找來了大批的瓦匠,找他們來主要便是為了讓他們建造房屋等。

幸好這個時候大明的房子都是青磚瓦房,不像現在建造個房子都得鋼筋混凝土不斷加固,所以這個時候建造起房屋來還是非常的方便,並且一般都是隻要一層就夠了除了特殊用途的很少有建造兩層樓以上的。所以朱厚照估摸著著五百多的瓦匠再加上週圍一千多人幫襯著一個細柳營的營房很快便可以建好了。

朱厚照和幾個非常有經驗的工匠師傅們確定了一下建造的圖紙時候自己便離開了這裡,等下次再來的時候估計就是細柳營建好的時候了。不過在走之前也安排好了人留在這裡替自己監督工程。

﹋﹋在古代人為製造的傳播信息速度最快的有兩樣東西,一是八百里加急。

古時候的文件傳輸靠得是驛站,一般每隔20裡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註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300裡的速度傳遞。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傳送的速度可達到每天400裡、600裡、最快達到800裡。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里馬,但每匹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千里“八百里加急”專用來表示緊急情況下的信息傳遞。…,而除了八百里加急之外還有另外一件東西便是信鴿傳送信息了。其實信鴿傳遞信息的速度要遠遠的超過八百里加急。上最快的信鴿的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一百七十七公里,也就是將近三百六十里地,可以說一隻最快的信鴿飛行兩個小時的距離都快趕上一份八百里加急了。只不過信鴿這種東西他畢竟不是認為能夠完全掌控的,在路上經常會發生意外,比如在路上信鴿被人殺了、在路上由於某種原因病死了、或者跑錯了等等,這些都回造成傳遞信息的失誤。所以以前一般長遠距離的情報都會使用八百里加急傳遞而不使用信鴿。不過也不是絕對,有時候為了早將情報傳遞到所需要到的地方嚐嚐會使用兩種方法並用。即既使用八百里加急來傳遞情報,也是用信鴿來傳遞情報。

遠在南疆的袁啟文今天剛剛從南疆像京師傳遞了兩份一模一樣的情報,不同的是一份是使用八百里加急,而另一份便是使用信鴿的。八百里加急情報肯定是能夠傳遞到京師的,而之所以使用信鴿袁啟文主要是不擔心擔心信鴿在路上出現失誤的問題,有著八百里加急在,信鴿純粹就是作為一種看運氣的手段。如果能夠不失誤的那自然是最好的了,這樣便可以節省了很多的時間了。使用信鴿是為了求速度,而八百里加急便是為了以防萬一了。

從南疆到京師大概有兩千多公里,如果使用八百里加急的話可能需要六到七天的時間,如果使用信鴿的話可能是需要兩天的時間便可以將情報從南疆傳遞到京師。

在朱厚照當太子的這幾年時間裡曾經為大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鴿傳遞系統。大明疆域有著萬里之遙,有時候從遙遠的邊關傳遞信息即便使用八百里加急也是需要十幾天的時間的,而十幾天的時間當消息傳到京師的時候很可能發生在邊關的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而這個時候朝廷受到的消息卻還是十幾天之前的,無疑到時候將會對朝廷對事態的判斷以及應對產生很多的麻煩。朱厚照當然是無比懷念無線電通信的,奈何現在的大明朝實在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朱厚照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求其他的方法了。為了儘量縮短長距離之間信息傳遞的時間朱厚照便選定了信鴿。

信鴿出現在的軍事史上的時間很早了,在中國經過了幾千年的摸索其實早就形成了特有的信鴿傳遞的體系了,只不過以前由於信鴿的缺陷比較大所以人們的不重視,所以一直不能夠使信鴿發揮出自己最大的作用。對於朱厚照來說,雖然信鴿缺陷比較多隻要不用它來傳遞那些不能夠洩密的消息,信鴿的這些缺陷便可以不是那麼的明顯。

在自己當太子的這幾年裡朱厚照找到了大量的培養信鴿方面的高手,然後用了幾年的時間終於在大明建立起來一套完善的信鴿傳遞系統。

這套信鴿傳遞系統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便是中短程信鴿傳遞系統。

對於信鴿來說一般在三百公里左右為短程;五百公里到七百公里之間為中程。所以朱厚照便選擇了一批具有爆發力強,飛行快速,但缺乏耐久力的信鴿作為這一距離傳遞的專用信鴿。

而第二部分便是長距離信鴿傳遞系統了。兩地相距距離在七百公里至一千五百公里之間的路程變為長距離路程了。作為這一距離傳遞信息的信鴿所具備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耐久力必須得長久。

第三部分便是超長距離的信鴿傳遞系統了,這一部分主要是用在邊關之地。超遠距離便是兩地相距超過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在這個距離之內一般的信鴿肯定是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的。所以超長距離傳遞的信鴿要具備的首要條件便為飛行時耐久力強,以及具有能夠在野外覓食、宿夜的自生能力特強。不過即便是這樣當之後這些信鴿恐怕不休息一段時間也是不能夠在使用了,也就是說基本上飛廢了。

現在大明的信鴿系統可使遍佈全大明瞭,所以當袁啟文的八百里加急還在路上飛奔的時候,那隻信鴿便飛到了京師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