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戰後事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午時候,遼東各大家主凡是在滄黎的都已經全部來到了薛家大廳內,由於郡守在忙於戰後事宜,所以就來不了了。薛庭大廳坐著,和眾人說說笑笑,而高順也是在薛庭後面,幫他照看著其他家主“哈哈,聞顯兄,你薛家真不是蓋的啊,此次出戰,才傷亡了100來人,以後看來你要向我們這些老朋友傳授一下經驗了呀,哈哈哈。”說這話的人是薛庭的商場好友阮明“興德兄,莫要如此說啊,此次我薛家能逃過此劫也是靠了我身邊的這個少年英才啊,若不是他幫我訓練我薛家的家僕,哪有如此的結果,而且你阮家的家僕也不是泥捏的啊,殺得那些蠻夷片甲不留啊不是?”

“哎,不要說了,此次,我阮家也損失了500多號人啊,這些人都是我阮家的壯丁啊,我現在還在為明年開種頭疼啊,現在我阮家嚴重缺人啊,要不你薛家到時接我些人?”

“是啊是啊,我沈家也是如此,現在也是缺人啊。”一個胖胖的財主式的人物也擠出來了,這時大家都是你一言我一句的說自己家裡缺人,薛庭也說道:“我薛家這幾年買了那麼多的荒地,現在也是缺人啊,真的希望天下掉下一群人來,哎,缺人啊。”一眾人都是互相看看,看到的卻是一片沮喪之,這時高順出來說道:“老爺,順有一言不知該不該說?”薛庭點了點頭,示意他說“其實現在遼東不缺人,現在在城外的大營裡不是還關押著一大群人麼?他們都是青壯之士啊,只要在今冬教授他們耕種之法,明年就可以幫你們種植了,而且只要把他們當作奴隸,只要給他們一口吃的,他們就得為你們幹活,他們身強力壯,不必我們漢人差。”

“聞顯兄,你覺得這個注意怎麼樣?”

“這個注意倒是不錯,但是朝廷還從來買賣過戰俘,我也從來沒聽說過這種事情,不知道朝廷怎麼看?聞顯兄,你是我們遼東的長史,要不你和郡守大人去商量一下,看看可不可行,而且不管多少錢,我們都能出得起。”薛庭說道:“興德兄,安思兄,我先和郡守大人去說說看,但是成與不成,我也說不好,我看,我們先寫一封聯名書,要郡守大人轉朝廷,畢竟這種事情,郡守大人不好決定的。”

“嗯,這也好,我們就靜等聞顯兄的好消息了,來,小弟先預祝聞顯兄馬到功成。”

“來,大家請盡飲此杯。”當下眾人達成一致意見,飯後也寫好了聯名信,下午薛庭就帶著書信來到了郡守府,王達一見薛庭來了,說道:“聞顯老弟,愚兄如今忙的不可開,請恕我不能遠啊。來人,上茶。”

“多謝大人抬舉,下官不敢當啊。此次來面見大人,也確實是有一件大事,要和大人商量。還請大人先恕罪則個。”

“哎,老弟切莫如此說,此次若非老弟幫忙,愚兄可能已經去見先帝了已經,是什麼事情,還請老弟直說。”

“大人也知道,此次蠻夷來犯,我遼東全城皆兵,各家都是出人出力,可是現在發現各家都出現了勞力缺損的情況,可能會影響明年的耕,我們大家都希望我們能夠向朝廷購買城外的那些俘虜來充作勞力,價格多少沒有關係,現在我們都需要勞力啊。這時我們遼東商賈寫的萬民信,還請大人轉朝廷,這事還要大人幫忙。”王達一聽,這事也是棘手了,畢竟購買戰俘還沒有大漢朝出現過,他也做不了決定,說道:“老弟,這事我也決定不了,我也得向朝廷上報之後,看朝廷怎麼安排,那這樣,我下午還要把一份詳細的戰報發往朝廷和皇甫將軍,具體怎麼做,我們還得靜等朝廷的安排,你看這樣怎麼樣?

“薛庭說:”多謝大人成全,那下官就先告辭了。

“王達隨即把薛庭送出門口,然後又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廳。

“報,驃騎將軍,遼東境內的敵軍已經全部清除,現在有遼東太守的捷報送上。

“大帳內一個40多歲、長的濃眉大眼,魁梧高大的將領,說道:“呈上來。”這人就是東漢末年的名將皇甫嵩,他拿著遼東戰報,看了一下,隨即就對著麾下眾將說到:“好,這仗打的好啊,在10天之內就全殲2萬敵軍,看來我們要努力了啊,儘早把幷州的10鮮卑鐵騎給擊退啊。”不過看到遼東商賈的請求時,他眉頭皺了皺,然後,下令,來人,把這份戰報和這封信送到洛陽,當面呈給盧植大人,請他代呈陛下。眾將士,艘上城頭,敵。幷州城下的攻防戰,我且不表先。在來看看遊蕩在扶余境內的薛禮等人的2000騎兵,他們進入扶余也有將近半個月了,現在的他們早已經沒有了出發時候的亮麗了,人人身上都沾染了人血,由於出征在外,攜帶人頭不方便,所以在經過一天的屠殺之後,薛禮下令只要每個人的左耳為憑就可以了,所以現在2000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股臭味,那是因為每個人的身上的耳朵在發臭,反正現在他們的樣子任誰看到,都是可以用鬼來形容了的,他們已經深入扶余腹地,準備返回遼東,不過路上的阻力也多了起來,畢竟扶余人是已經警覺了,單于王庭已經派人向扶余的部落發出詔令,要嚴防漢軍偷襲。

不過就這樣,薛禮帶著薛家軍在1個月後回到了遼東的秘密基地,此次出戰,薛家軍一共損失了225人,有107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傷,所以一回來之後,薛庭就讓自家的大夫們去為傷員救治,同時,薛禮又在自家的祖墳旁邊為死去的家兵修建了一個墓地,讓他們安息,並且為他們寫下功勳以及戰死的原因。由於此次出兵,以劫掠為主,所以每個回來的人都是滿載而歸,不過出兵前,薛禮就下令所有繳獲必須要上繳,所以現在戰利品全部堆積在軍營的倉庫裡,薛禮命人把戰利品做好統計,額外給與每家戰死的人員每人10金,受傷的人5金,所有出征的人每人500錢。薛禮害祁4人親自把賞賜送到每一位士兵的手中或者是他們的家人手中,這一下使得所有人對薛禮是恩戴德。薛禮在軍營安撫完了之後,就讓李靖4人留在軍營,自己帶著其餘3人連夜回薛家大院去了。

此時的薛家大院已經忙的不得了了,由於已經知道4為公子要回來了,所以忙的是不可開了。薛家門口,一個20出頭的人對旁邊的人說:“武哥,這次四位公子出征,那是相當的威風呀,而且據說還搶到了很多的好東西,我以後也要參軍,和公子一起出徵,可以給我家的婆娘買首飾。”旁邊的人說“阿華,你小子還是好好的在這裡當家丁吧,你如果上戰場,我怕你到時候會腿軟了的,你知道,我上次和老爺在城牆上守城,那些扶余蠻夷非常的洶湧,而且還很強壯的,你還不夠給他們牙縫的。”叫阿華的人還想說點什麼的,但是就在這時他們聽到了一陣聲音,在遠處,四匹神采奕奕的駿馬當先而來,後面是幾個親兵,人數雖然少,但是他們的殺氣卻是一點也不弱,門口在接的家丁全部站直了身子,看向薛禮的樣子,全部都是很尊敬的看著他,薛禮4個人來到闊別已久的薛府,內心是非常的慨,他看到家丁們的模樣,下馬之後,讓親兵去把馬牽到馬廄,然後一一向門外的人打了一個招呼,然後4人徑直向大廳走去。

薛禮看到家人們都在,內心也是很動,然後和4個人跪在薛老夫人的面前“孫兒拜見。”看到4個人安然無恙的回來了,全家人也是很高興呀,然後一家人就都做在大桌子上,其樂融融,同時,4個人也向大家說著一路上的事情,當然那些血腥的、危險的經歷就被自動略過了,而薛兒則一個勁的在問趙雲一路上的婆,就這樣,一家人聊到了半夜,都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休息去了。

第二天,由於沒有什麼事情,所以薛禮一覺睡到中午,醒過來的時候,覺是那麼溫馨,然後吃過午飯,就和兒和3個兄弟出去逛街了,5個人慢慢的走在了大街上,由於經過戰亂,所以人還是有點少,而且城頭戰的痕跡也還能看得到,兒卻是粘著趙雲,凡是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說:“雲哥哥,那個好漂亮呀,兒我很喜歡呀。”然後4個人二話不說,就立馬掏錢埋單,同時,每個人還要扛東西,由於此次出來沒有帶家丁,所以一切就都由4人代勞了,薛禮心裡想著:“難道女生愛逛街是天賦,怎麼和幾千年之後的人是一模一樣呢?而且我永遠是幹苦力的。”結果回到薛府的時候,4個人也是大包小包的,把兒送回房間之後,4個人扭頭就走,然後異口同聲的說:“累死我了,哎。”就這樣過了幾天,現在已經是光和4年,也就是公元181年,趙雲害祁則是回到軍營繼續練兵,高順在訓練了家丁之後也回到軍營繼續練兵,而由於薛祤年紀相對較小,則是害禮留在了家裡。薛禮留在府中也不是為了玩的,而是有其他的事情,他在回想著一些工藝品的製作,比如玻璃;還有紙張的製作,以及水泥的研製由於前世的薛禮是一個工科生,對其他沒什麼瞭解的他,對這些到是也有涉及,所以他在自己的房子裡研究了半個月,終於大功告成,同時還有一些做酒的配方。初步把配方拿出來了。由於我國在戰果時代就已經有人制作過玻璃了,所以薛禮在前人的基礎上,稍加修改就出來了,而造紙的工藝也是如此,稍微困難的就是水泥的配方。

他大致回憶了一下以前大學裡學到的知識,然後寫下來。同時薛庭又招募遼東的工匠,在半個月之後,來了100多個工匠,其中有木匠,有泥水匠,有鐵匠,有窯工等待,薛禮深知年齡越多,經驗越豐富,所以他在面試之後,把把一個老窯工和一個老鐵匠叫到了自己的書房,在這裡還有自己家裡的幾個資深的匠人,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和他們說了,這時,老窯工說:“公子,這個玻璃,我曾經聽我師傅提過,不過他的製作工藝複雜,我也沒有成功的做出來,而且這個叫水泥的,我從來沒有聽過,敢問公子這些是哪裡得來的?”薛家的另外一個匠人說:“二公子,這個蔡侯紙的造法我也有所瞭解,但是產量很低,還有這個什麼印刷術什麼的,那是什麼呀?”薛禮聽完他們說的之後,然後沉了一下,說道:“老師傅,我也知道這個玻璃很難製作,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製造,而且我在此次出征的途中發現了一份古老的羊皮紙,裡面就有一些關於玻璃的製造方法,我把他抄錄出來了,所以希望你去先看看,該怎麼製作,到時就到我家的作坊去實驗。”然後轉向了另外一個人,說道:“這個蔡侯紙價格昂貴,而且製作比較麻煩,所以我在研究了之後,改進了一些,希望老師傅去實驗一下,最好還能夠再繼續改進。這個印刷術就是用來印製書籍的,嗯,這個原理大概是這樣的,這裡你可以看一下。”然後把一張布給了他,幾個人圍著幾份圖紙,看了之後,都紛紛變,然後對薛禮是佩服的不得了了,說:“二公子真是神人呀,這些放在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身上是10輩子都想不到的呀,我們一定竭盡全力去製作,放心吧,公子,我們告辭了。”然後薛禮把他們送出了大門,徑直向各自的作坊走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