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烏雲看書】:WWW.WUYUNKS.COM
另有金兀朮完顏宗弼手下宋朝降將杜充、王燮、酈瓊三人。
其中杜充為人喜好功名,生殘忍好殺人,缺少謀略。紹聖年間(1094年―1098年),杜充考中進士,累次升遷至考功郎、光祿少卿,後出任滄州知府。
靖康初年,加任集英殿修撰,又復任滄州知府。當時金人南侵,從燕地而來寄居在滄州之人很多,杜充憂慮他們是金人的內應,於是不論男女老幼全都殺害。
建炎元年(1127年),杜充升任天章閣待制、北京大名府留守,後遷任樞密直學士。提刑郭永曾經提了多個建議給杜充,杜充不聽。郭永諷刺他說:“這個人有志向卻沒有才幹,喜好名聲卻沒有實際舉動,驕蹇自用卻想要得到聲譽,讓他擔當重任,難以到終了。”這成了杜充以後形象的寫照。
金國第二次伐宋攻破開封前夕,杜充鎮守北京大名府,自詡“帥臣不得坐運帷幄,當以冒矢石為事”,似乎是韓信再世,不但能運籌帷幄,還能親自帶兵上陣。但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一來,杜充不敢與之鋒,唯一的對策是下令開決黃河大堤,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圖以此阻擋身後追兵。杜充決河非但沒有阻止金國東路軍,還致使當地百姓被淹死二十萬以上,因
離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數倍於此。北宋時最為富饒繁華的兩淮地區毀於一旦,近千萬人無家可歸,淪為難民。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一心北伐要收復河北領土的宗澤去世,杜充代替他擔任東京開封府留守。
杜充接任後,立即反其道而行之。
第一,中止宗澤的北伐部署。統制薛廣一部已奉宗澤之命去了相州,但王善和張用兩部卻因杜充的阻撓未能派出,最後薛廣戰死,相州陷落,守臣趙不試自殺死節;第二,切斷了對所有北方民間抗金武裝的聯繫和支援。,客觀上幫助了金軍掃蕩佔領區。這一年秋天金軍沒有大規模渡過黃河南侵,但河東和河北的最後一批抗金武裝活躍的州縣,包括北京大名府和五馬山寨,全部在此時被攻佔。
“宗澤在則盜可使為兵,杜充用則兵皆為盜矣”杜充上任後,不但不再北伐,不再支援北方民間抗金武裝,而且把宗澤已經招撫的抗金武裝當作潛在的敵人加以排斥。丁進、楊進兩部首先叛而為“盜”王善、張用等部也有異動。
杜充的部將岳飛先隨閭勍外調,建炎二年歲末奉杜充之命返回開封后,杜充立即命令岳飛去消滅張用等部。張用是岳飛同鄉,曾當過湯陰的“弓手”並和曹成、李宏、馬友紹等是拜把兄弟,有幾萬兵力,王善部也從一旁保護。岳飛以“兵寡不敵”為理由,婉言推辭,但杜充以軍法從事相威脅,勒令岳飛出兵。
岳飛無法抗命,只能以不到千人的部眾擊退張用、王善部,解了杜充之圍,並出擊追剿這些已成為盜匪的民間武裝。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岳飛從外地剿匪剛回開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飛苦勸:“中原之地,一尺一寸都不能夠捨棄。如我軍一走,則此地就非大宋所有,他若想再來收復,非用數十萬軍隊不可。”但杜充一意孤行,岳飛只能隨其南下。
至此,宗澤以兵力數量和民心戰勝金軍的計劃完全被杜充破壞,開封從此成為金國和偽齊的領土。儘管金軍因專注於解決宗澤遺留在河北的抗金武裝而無法南侵,宋廷卻認為杜充在此期間守了將近一年名義上的首都開封,是“徇國忘家,得烈丈大之勇;臨機料敵,有古名將之風。
比守兩京,備經百戰,夷夏聞名而褫氣,兵民矢死而一心”任命杜充同知樞密院事,官至執政。杜充推辭,宋高宗又破格任命杜充為尚書右僕同平章事(即右相),官職僅在左相之下,杜充上任併兼江淮宣撫使,鎮守建康。
建炎元年的“靖康之難”河北失守,戰亂波及河南。此時杜充放棄了開封,但並不能阻擋金軍繼續南侵,戰亂迅速波及江南,長江一帶盜匪橫行之餘(如曹成、李成、鐘相、楊么),又被金軍大部隊攻入。秋天,金國由元帥左監軍完顏昌領軍進攻淮南,而由完顏宗弼領軍直接進攻江南。完顏宗弼兵分兩路,西路由完顏拔離速、完顏彀英、耶律馬五率領,十月由黃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長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帶。
;東路則由完顏宗弼親自率領,直搗臨安。
杜充深居簡出不做準備,岳飛泣諫:“胡虜大敵,近在淮南,睥睨長江,包藏不淺。臥薪的形勢,沒有超過這個時候的,然而相公卻終宴居,不理會兵事。萬一敵人窺見我軍的鬆懈,乘機舉兵攻打,相公既然不親自作戰,能保證到時諸將捨命作戰嗎?諸將既不用命,金陵(建康府)一旦失守,相公還能在這裡高枕無憂嗎?雖然我以孤軍效命,對國家也於事無補啊!”但岳飛的苦諫也無濟於事。聽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後,杜充只派都統制陳淬率岳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的一萬三千人策應。十一月二十
,陳淬率軍力戰,岳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王伯龍部對陣,但王?臨陣逃跑,陳淬戰死,諸將皆潰,只有岳飛力戰,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鐘山。
杜充接到馬家渡的敗報後,率親兵三千棄城逃到江北的真州,住在真州長蘆寺。真州守將向子忞勸杜充由通州、泰州一起去浙江和宋高宗的隨從會合,但杜充已經有二心,拒絕了向子忞的建議。完顏宗弼旋即讓唐佐(杜充友人,已降金)寫信勸降,並派人告訴杜充:“如果投降,就把中原封給你,如同張邦昌故事。”杜充遂降。宋高宗趙構得知杜充投敵“不食者累”宋高宗說:“朕待杜充,讓他從庶人到官拜宰相,可以稱得上厚恩了,因什麼緣故反叛?”下詔削去杜充爵位,將其子杜嵩、杜巖、杜崐、女婿韓汝
放廣州。
建炎四年(1130年)冬天,杜充到達完顏宗翰(即粘罕)的營中,完顏宗翰很瞧不起他。不久,杜充任相州知州。杜充在相州和人相處很差,猜忌同僚,威下屬。
紹興二年(1132年),杜充的孫子從放地逃到相州投奔杜充,杜充的副手胡景山乘機誣陷杜充陰通南宋。完顏宗翰撤了杜充的職,並嚴刑拷打,問道:“你難道打算重新回到南朝嗎?”杜充回答:“即使元帥讓我回歸南朝,我也不敢啊。”完顏宗翰大笑,相信所謂杜充私通南宋是不可能的事。
紹興七年(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杜充被金國任命為燕京三司使。
紹興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年),升籤書燕京行臺尚書省事。次年,遷行臺右丞相。
紹興十一年(金皇統元年,1141年),《紹興和議》簽訂,同年杜充死去。
北宋靖康年間(1126-1127年),金軍攻宋,王燮參加勤王義兵,潰散後淪為盜賊,被鄜延經略使張深招降,官至樞密副都承旨、四壁都巡檢使。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宋高宗以溫州觀察使王燮為河東經制使。十二月,金軍攻破同州,王燮率部退入四川。翌年(1128年)六月,宋高宗命王燮知鳳翔府。十一月,延安失陷,王燮又率部逃往行在(宋高宗駐蹕之處),改授御營前軍統制。王燮表請宋高宗駕幸四川,宋高宗不從。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授淮南招撫使。七月,王燮與叛將淮東馬步軍副總管靳賽戰於興化,大敗而還。閏八月,宋高宗以尚書右僕杜充兼江淮宣撫使,命王燮受其節制。九月,右武大夫、忠州防禦使、知泗州李成叛變,杜充命王燮鎮壓,王燮不敢進,聞金軍即將渡江,即退兵而還。十一月,金軍渡江,杜充命都統制陳淬率右軍統制岳飛等十七將三萬人及王燮所部一萬三千人禦敵,王燮率軍先逃,陳淬戰死,宋軍大敗。建炎四年二月,王燮逃往行在,降授文州團練使。
紹興三年,六月,命王躞為荊南、潭鼎澧嶽置制使,統領所部3萬兵及御前統制崔增、神武后軍統制高進部5000人;調韓世忠等部舟船500只、攜5月糧從行,並節制荊潭制置司水軍統制吳全所部戰船數百、兵萬餘,前往鎮壓。十月,王躞率水軍至嶽州,自水路下游進兵;遣統制官右世達率2000兵趨鼎州,會程昌寓於上游,企圖兩面夾擊。
二十九,王躞率軍出擊,與楊么車船水軍短兵
戰,舟船矮小不敵車船,乃敗退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後自率神武前軍萬餘人,陸行趨鼎州,轉從上游進剿,並留崔增、吳全等設伏嶽州蝙山、
庭湖口、牌口等處,令以待候上游
逐,攔截掩殺潰退義軍。楊么察其謀,將計就計,預先將上游諸寨民眾、牲畜轉移至酉港(今湖南漢壽東北酉港鎮)隱蔽;以部分水軍牽制上游宋軍,遣數千人潛乘車船數只,偃旗息鼓,放
東下,誘殲下游宋軍。
十一月十二,王躞、程昌寓率3萬步騎及鼎州水軍,出下讓江口,水陸並進,對沿湖義軍水寨逐個圍剿,所至皆為空寨。時崔增、吳全伏兵待候
久,遣人探望,見湖中飄
數只車船,料為義軍潰敗,即率所部乘舟船數百,爭相入湖,蜂踴而進。將至陽武口,水面寬闊,義軍突然擂鼓吶喊,踏車迴旋,橫衝直撞,將宋軍舟船全部撞沉,盡殲崔增、吳全及屬下萬餘人。旋班師酉港,集中車船水軍再敗王躞等軍。
酈瓊最初補任相州學生。宋朝宣和年間(1119-1125年),出現盜賊,酈瓊於是改學擊劍,拉硬弓,練習騎馬,屬於宗澤軍中一員,駐在磁州。沒過多久,酈瓊迴歸故里,收聚義軍七百人,然後又回到宗澤的軍隊中,宗澤任命他為這七百人的首領。
建炎二年(1128年),宗澤去世後,酈瓊調往滑州戍邊。當時金國完顏宗望攻打宋朝,正準備渡黃河。宋朝戍邊軍隊聞訊大亂,殺了統制趙世彥,然後推舉酈瓊為首領。酈瓊因此引導著眾人,打出勤王的旗號,一邊走一邊招收士兵,等到渡過淮河,已有一萬多人。宋高宗趙構任命他為楚州安撫使、淮南東路兵馬鈐轄,後再升為武泰軍承宣使。
沒過多久,酈瓊率領步騎兵十萬多人歸附偽齊政權,被授任為靜難軍節度使、知拱州。後來偽齊被廢除,酈瓊被金國任命為博州防禦使,提升為驃騎大將軍。完顏宗弼收復河南,讓酈瓊擔任山東路弩手千戶、知亳州事。酈瓊母親去世後,辭官服喪。
完顏宗弼第二次攻打江南,因為酈瓊瞭解南方的山川地理情況,而把他召到軍中計謀大事。酈瓊從容地說:“在我曾經跟隨大軍攻打南方的時候,常常看到我軍元帥國王親臨前線督戰,在箭林中不戴戰盔,親自指揮大軍作戰,其神情自若,用兵制勝,都與孫子、吳起相像,真算得上是命世雄才。至於親自冒著鋒利的箭矢前進而不躲避,將士看到後,誰還怕死。軍隊所向披靡,每天就可開闢千里國土。
而江南的統帥們,才能不及一般人。每當出兵時,一定要距戰場幾百裡遠,叫作所謂保持重要。有的監督召集軍隊、更換將校官,僅用一士兵拿著命令去宣諭。制敵決勝竟然委託偏將副職,所以聰明的就被打散了,愚笨的就全軍覆沒。偶爾有幸打了一次小勝仗,則捷報頻傳,並增加俘虜作為自己的功勞,還約束將士的怨恨。縱然有的將帥親臨戰場,然而勢頭不對,也一定會首先逃跑。
且江南國政沒有綱領,僅僅有微小的功勞,就重重獎賞,有的犯有大罪,卻擱置不殺。江南沒有立即滅亡,已是天幸,它怎麼能振奮起來呢。”眾人認為酈瓊說得很對。此時,完顏宗弼是元帥。等到完顏宗弼問酈瓊攻打江南的成敗,誰敢抵抗時,酈瓊說:“江南軍力怯弱,都是打敗逃跑的人,而且又沒有好統帥,它憑什麼抵禦我。聽說南宋是秦檜執掌國政。
秦檜是個文人,就是所說的亡國之大夫,他兢兢自守,就怕被顛覆。我們用大軍兵臨江南,他們君臣一定是心破膽裂,將帥悲哀也沒有時間了,即是說受弓傷的鳥空弓就可下它。”不久,南宋果然向金朝稱臣,完顏宗弼很喜歡酈瓊並結為知己。
始初,酈瓊離開亳州不久,宋朝兵攻陷亳州卻不守,棄之而去,卻讓亳州人宋超守衛它。等到金朝大軍到達,宋超把亳州委託給鈐轄衛經而自己卻逃走。完顏宗弼帥府派人招安衛經,衛經沒有去。等到城被攻下,老百姓惶恐害怕被殺,酈瓊向元帥完顏宗弼請求說“:城攻不下的原因是小人迫眾人守衛它。老百姓沒有什麼罪,我願去撫
他們。”元帥完顏宗弼認為:酈瓊先前曾經守衛過亳州,因而沒有殺衛經,而且釋放了亳州的百姓,然後又命令酈瓊守衛亳州。在守亳州六年中,當地人民都很戴德酈瓊,酈瓊因此升為武寧軍節度使。皇統八年(1148年),酈瓊做泰寧軍節度使。皇統九年(1149年),酈瓊升為歸德尹。貞元元年(1153年),加升金紫光祿大夫,最後酈瓊死在官位上,終年五十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