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是否這樣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元越澤暗罵李世民定是在利用淳樸的嘎多,隨即他明白到李建成為何剛剛偷襲李世民不成,此刻還敢如此放肆。他這樣做,正是向李淵表明他與此事無關,若他一副惴惴不安、做賊心虛的模樣,定招懷疑,反是他如往般狂妄,反倒使人生不出懷疑,顯出他的清白。
他思索的當兒,場中比鬥已經開始,兩個武學狂人的戰鬥瞬間就已結束,二人不分輸贏,平分秋,但細心人都看出嘎多沒盡全力,太子黨其實已敗。
瞟了一眼強裝笑顏,請回面沉凝的可達志的李建成,元越澤還未來得及偷笑,就聽李元吉道:“早些
子聽聞元兄在天津橋與靜齋師小姐有過一場
彩辯論,連師小姐都佩服的‘五問’發人深省,教人佩服,本王敬元兄一杯,祝元兄新一年裡事事順意。”嘿!開始發動攻勢了嗎?元越澤暗笑一聲,長身而起,俊雅丰姿立即
引所有人的注意,若說婠婠的魅力是男女通殺,元越澤亦毫不遜
,只見他舉杯朗道:“多謝,聽說元吉兄要在這除夕之夜
娶紀倩姑娘,不知是否有此事?”李元吉笑裡藏刀,指桑罵槐,說的全是反話,這一計不但可打擊受靜齋支持的李世民,更可挑起席位上王通的不滿,要知道王通曾評價過元越澤的觀點雖好。
但那樣下去,則‘君非君,民非民’,這顯然與儒家傳承已久的“忠君”、“聖王”、“定於一”、“三綱五常”等思想相悖,這也是王通不願輔助元越澤的一個原因。
但元越澤同樣不簡單,一句話差點噎死李元吉,連主座上放任李元吉挑釁元越澤的李淵面都開始難看,他們之前所說的迫婚一事只是計謀而已。
無非是從元越澤與小鶴兒,小鶴兒與紀倩的關係推斷出元越澤不會置紀倩不理,紀倩子倔是出個名的,若元越澤想勸她,必然要說出一些關於他的秘密。
這樣一來,在上林苑安置偷聽銅管的李唐定可查到一些有用的消息,誰知那在紀倩閨房中,小鶴兒說有重大事要說。
之後竟趴在紀倩耳邊說了許久,這讓偷聽的人很是納悶:在自己房間裡說話還要這麼小心嗎?那叫小鶴兒的小丫頭不簡單!
此計更可起到轉移元越澤的注意力,使他把握不到李唐真正對他動手的原因,正因為是計,所以李淵才會對李元吉的行為不管不問。
但近幾變故接連,早前的計謀再無用武之地,李家也打消了算計元越澤的念頭,準備全力備戰出關,異
再討“說法”豈知今
當殿被元越澤提出來。
而且說得還過分誇張,李家父子的顏面頓失。長安有權位名頭的人幾乎都在這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人人都隱約覺到空氣中有種劍拔弩張的味兒。
“下官中書省顏師古,聽王大儒說起一件公子書房內的趣事,不知當問不當問。”氣氛越來越尷尬時,一把柔和悅耳的聲音響起,眾人循聲瞧去,發言者正是坐於右方李淵配席,甚得李淵寵信,專典皇帝詔敕的中書舍人顏師古。
顏師古可非等閒人,其祖父乃前朝大儒顏之推,曾著有《顏氏家訓》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其父顏思同樣博覽群書,學問通博。
青出於蘭的顏師古少傳家業,遵循祖訓,通儒學、經學、文學、史學,擅長於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後世
傳赫赫有名的《漢書注》就是出自他之手,而後世被稱為“顏氏三卿”的顏真卿、顏杲卿、顏
卿三人,同樣也是顏推之一脈。
元越澤深望一眼相貌不凡,一身文官打扮,書卷氣極濃的顏師古,暗贊顏家的確才子輩出,渾然不知道那偷襲他的“矛妖”也姓顏。再漫不經心地環顧一圈,將眾人的神
毫無遺漏地盡收眼底:來李淵為首的李唐人神
如舊。
畢玄、蓋蘇文、尹祖文等人則是面帶幸災樂禍的神。李淵右側首席的封德彝則凝望著元越澤。
王通輕垂著頭,不知道在想什麼。嘉賓大都是面期望神
,顯是對此事很
興趣。諸女則是齊給元越澤一個微笑。元越澤哈哈一笑,道:“顏大人請講?”顏師古表情不見波動,道:“聽說公子書房中掛有兩副大壁畫,其中一幅上書‘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公子特地在上面畫了一個大叉。另一幅上書‘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此事下官甚好奇,所以問了出來,請公子莫怪。”元越澤暗道原來在這兒等著我呢!
這兩句話一來自於《大學》一來自於《莊子》結合元越澤平時總愛批評儒家思想的言論,顏師古發起攻擊。李淵那默許的態度表明他事先早知此事,就是要看元越澤出醜,動武的不行,自然選文鬥。
顏師古剛剛說是王通告訴他的此事,王通又與梵清惠談過,年輕時暗臉碧秀心不果,再見梵清惠,他當然也情不自,難保不被利用。梵清惠人都不在了。
想不到攻勢依舊不減,這老尼姑厲害的!所有念頭瞬間閃過腦海,元越澤微笑道:“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嗎?”顏師古道:“下官只是想起公子行事方式,不明白為何公子如此厭惡儒家思想。”這話中有話,殿中沒有幾個傻子,隱約都可聽出問題來:《大學》那句被後人
簡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所有君子乃至有志之士奮鬥的目標。
《莊子》那句意思則是指天下思想派別繁多,各家只得道統的一部分,故必有其缺點和優點。
元越澤對待前一種思想是明顯的不屑與貶低,後一種思想雖給人一種為人豁達客觀的印象,卻偏與他對待前一種思想的做法相違,反是讓人覺得他過於虛偽。這讀書人真不簡單!
元越澤好整以暇地答道:“顏大人怕是誤會了,我同樣對那句話有疑問,是以才那樣做。我知識疑惑這句話的主體到底是誰?比方說你道德高尚,博學多才,皇上會把政權給你嗎?否則的話,你怎麼來‘平天下’。”聽他這大逆不道的話,殿內許多人心生敬佩,卻不敢表示出來。
元越澤就是做了他們想做又不敢做的事。顏師古面立變,王通乾咳一聲,
口道:“原來如此,想來顏大人該是以為公子對儒學不喜…公子誤會了,《大學》中此語正解並非公子所想那樣…”他一下子就把元越澤規劃到不懂裝懂的文盲中去了,另一方面還試圖扭轉話題,要知道若被李淵誤解為顏師古有“異心”那可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元越澤大笑道:“文字是拿來給人看的,怎麼理解也是因人而異,只要不是強詞奪理,就有它的合理,比如《中庸》有云‘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我認為此話就是空想,王大儒以為然否?”王通道:“公子口才確非一般,那王某人問你,一個出身
魔歪道的陰險之徒,有何資格談儒家博大
深的思想?又有什麼理由教外人來相信他?”話說完時,他額頭已經冒含,身形微微顫抖。
元越澤暗道看來梵清惠給你個媚眼,你就會去替他死了!給了不遠處美眸含煞的祝玉妍一個眼,她才撤去
神奇功,王通頓覺舒暢。
元越澤微笑道:“據說王大儒曾奏舊隋文帝《太平十二策》、主張‘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驗今,運天下於指掌。’深得文帝讚賞。
但下議公卿時卻被冷落排擠,開始對朝廷失去信心而辭官歸鄉講學,你這樣做,是否秉承儒家博大深的思想,與儒家的‘君子’規範相符呢?”王通一張老臉氣得通紅,身軀又開始顫抖,卻答不上來。
儒家所言的君子,乃權重者不媚之,勢盛者不附之,傾城者不奉之,貌惡者不諱之,強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從善者友之,好惡者棄之,長則尊之,幼則庇之。
為民者安其居,為官者司其職,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王通因個人得失而不為國盡其才,確實違背了君子之道。
元越澤把握住辯論的一個關鍵要領:抓住對手一個缺點,無限擴大,混淆視聽。他做到了,事實上王通絕沒有那麼不堪,他倡導“仁政”主張“三教合一”論文主理,論詩主政教之用,論文辭主約、達、典、則,主張改革文風。
是符合時代的,後世人將他視為儒家學派的一位代表,其弟子尊稱其為“文中子”但人無完人,王通也不例外,他好自求名,歸鄉後模仿孔子作《續六經》在河汾講學時,便以“王孔子”自詡,沒人可以否認他的才學,卻同樣不能無視他的華而不實。
元越澤不停歇地繼續道:“東周蘇秦、齊國管仲、西漢匡衡,他們哪一個出身好?我雖與他們經歷不同,但質無異。元某人身在魔門,數年來內子祝玉妍曾費力修改章程,刪去以往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教規,是否這樣做,外人依舊要對他們喊打?”大殿一片寂靜,針落可聞。***婠婠小臉上滿是喜
,含情脈脈地望向元越澤。元越澤雖有個他自己胡編亂造出來的“
皇”名頭,卻從沒為魔門爭取過半分利益,祝玉妍師徒也不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