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書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烏雲看書】:WWW.WUYUNKS.COM

由“藍衣秀士”傳來的消息,他剛才對父親許多不明瞭的地方,雖然明白過來,果然父親匆匆搬家隱蔽,是在逃避強敵。

但是在他心中又產生了許多新的疑問!父親既然怕那強敵,那末對方為什麼不親自動手?反而出什麼“賞格”呢?而父親在逃避中為什麼還自廢雙目呢?

矛盾!矛盾!實在太不合情理了。

房英思索著頭暈腦脹,喃喃地道:“我一定要查清楚,假如爸真的是不幸了…我一定要報仇…”他覺得在家中也不能多耽片刻,發狂般衝進中堂隔壁的臥室,拉出下的衣箱,準備行裝。

箱蓋拍地一聲打開了,但當他目光觸及下,不由一呆!

在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上面,留著一張寫滿字跡的素箋,二卷立軸,三隻錦囊。

他記得搬家時,衣箱都是父親整理的,而搬到此地後,因侍母病疾,也從未開過,那末,父親留下這些,用意何在?

他伸出輕抖的手,先點了燈火,把那張素箋拿起,只見上面寫著:“英兒!

當你看到我這張留言的時候,必已聽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消息,或者家中有了什麼變故,你必等不及我回來,想離家出走…”房英目眶中滿含淚水,動地急急看下去:“…那末,你必須聽我的話,依我的吩咐行事,不能稍有違背,以至萬劫不復,旁邊有三隻錦囊,上面自有指示至於我為什麼要搬家,為什麼至今不回家,你不妨看看兩卷字軸,自己去猜測。

唉!我生平口直心快,這一次也是第一次,對你卻含蓄保守起來,實在遺憾。但我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事關武林大劫,我又不得不慎重其事。

不過,你的目力,幼具異稟,加上我平訓育,相信你不至於敲不破悶葫蘆,出門後,千萬自秘行蹤,江湖多峻險,你要自己珍重。

現在,你可以拆第一隻錦囊,其餘二隻不到指示之,萬勿拆開,一切好好保管,不得遺失,看畢即焚。

父曰:房英一口氣看完,心中更加霧一團,在茫中,他把手中素箋湊在燈火上,看著它火焚成灰後,不動三隻錦囊,先急急地把二卷立軸打開。

因為他要先看看其中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這是二幅字軸,一幅紙微黃,極是陳舊,一幅則澍白簇新。房英攤開一望之下,先則一呆,繼而一片失望。

舊的字軸上寫的一首詩,新的題著一段詞,皆筆走游龍,蒼勁健邁。下首署名的都是清虛真人題贈。

房英清楚地知道,清虛真人就是當今武當掌門人,這位空門至尊,與自己父親是至,在武林中,除了武功外,一手書法,極負盛名。

眼前這幅舊的書軸,就是送給父親做紀念的,他更清楚地記得,在襄陽老家大廳上,這幅書軸掛了三四年,至於新的,卻從來沒有看見過,由旁邊注的年月,卻是去年搬家不久前才寫的。

房英惑地忖道:“爸要我從這二幅書軸中去猜測秘密,果然是與強敵有關,也可能與懸賞格的人有關,而且其中尚關聯著武林大劫,但是武當掌門的書法,詩詞是普通的詩詞,本沒有什麼隱密可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他目光注視在書軸上,愣愣地沉思著,心念一轉,突然一驚,暗暗道:“啊!莫非武當掌門與父親的強敵有什麼牽連?”想到這裡,他仔細地分析一下,覺得極不可能。

一,清虛真人與父親是方外至。二、聽父親時常提起空門高手的品,剛正不阿,在武林中可說極負盛譽。而自己父親也是嫉惡如仇的人物,本不可能成仇敵,這點由新贈書軸的舉動上,可以得到證明。

由這二點延伸,說上面隱藏著一場武林浩劫,那就更說不通了。

房英雖是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天賦極是聰慧,但他一再設想,卻是愈想愈糊塗。

這時,他呆呆地望著書軸,茫地想著,突然“啊”地一聲驚呼。因為他突然看出兩幅書軸上有一點病,只見他把燈火湊近,仔細地把兩幅書法,一字一字仔細地比較起來,半晌才喃喃道:“原來這兩幅書法,一真一偽…”要知道他眼力幼具異稟,加以“神眼”房天義平的薰陶,對事物的鑑別力,不但超越了年齡,也逾過常人,這兩幅字軸的筆法及神韻,在旁人看來是完全一樣,可是在他眼光中,卻又截然不同。

他神欣喜,繼續忖道:“由常識來判斷,舊的是清虛前輩真跡,新的必是別人冒充的偽跡,那末是誰冒充清虛前輩的書法呢?用意何在呢?爸又從何處得來的呢?”剛現的靈光,復歸黑暗,要解答的題,似乎愈來愈多。

臨摹別人的書法,本不是什麼大事,偽冒別人的署名,若從單純方面去想,也算不得什麼壞事,但房英暗暗覺到,父親預測自己必能察出問題,必定指是筆跡,而筆跡的真假,說不定牽連有一段驚人奇聞。

自己要查探父親的下落及事實真相,應該從這方面著手,要從這條線索上探索,必應先去找武當掌門人。他暗暗決定了方針,不再多作妄思,卷好書軸,收拾一些衣服及銀子,打成一個包裹,斜背在身上,然後拆開了第一隻錦囊,一看之下,不又是一呆!

錦囊中有一幅簡明的地圖,旁邊注著兩行字:“你眼力雖佳,但閱歷及功力卻不足以自保。拆開此囊後,應按著指示到七星山去找你伯父‘大智山人’習武二年,不得有違,第二隻錦囊在二年期滿後再拆開。”看完這段話後,房英充滿了矛盾的情緒,他想:是遵照父親的話呢?抑是仍舊按著自己想好的方針去武當呢?

他反覆思索中,覺得再要耽擱二年,時間太長了,又覺得父親用意良苦,不能不聽,在茫然中,他走出了茅屋,慎重地落了鐵鎖,投入一片漆黑的夜中,踏上茫茫大路。

口口口三個月後的川北七星山麓,出現了一位白衣少年,他正是房英。

在反覆的思索下,他還是遵照父親錦囊上的指示,來到七星山,因為他覺得父親必有深意,再想到自己武功,除了會一套“七巧七式”家傳的“七星釘”及內功,都難使得上火候,在江湖上假如沒有深厚的武功,實在無法出人頭地,更不用說查探父親的下落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