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素服麗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杜天龍大聲叫道:“平兄留步。”平步青頭也不回,直奔到鏢局外面,躍上篷車拋下一個大包裹,疾馳而去。
杜天龍追到大門外面,平步青已馳出了二十餘丈。
只好撿回了平步青拋下來的大包袱,行回大廳,道:“夫人,車上還有別物嗎?”柳夫人道:“我們母女走得很急促,只帶了這一個包裹。”杜天龍道:“走得很急促?”柳夫人道:“是的,我一直擔心我們母女離不了開封,唉!如非平大俠仗義相助,我們母女決難逃虎口。”杜天龍道:“夫人,聽夫人的口氣,似乎是這中別有內情。”柳夫人點點頭,沒有接口。
杜天龍道:“夫人,可是已經知道了這些內情,是嗎?”柳夫人道:“賤妾知曉的不多,而且,這些事,關係柳家內情,恕賤妾無法多言。”這麼一說,杜天龍自然不好多問。
本來,這保鏢不是問案,杜天龍也不應該問得太多。
但這件事中疑竇太多,杜天龍沉了一陣,仍然忍不住問道:“夫人回到長安,就能夠安全了嗎?”柳夫人點點頭,道:“大伯坐鎮總號,未亡人只要能見大伯,就可保我們母女的安全了。”杜天龍又沉思了良久,道:“好吧!區區接下這趟鏢了,但夫人準備何時動身?”柳夫人道:“先夫停柩開封未葬,未亡人歸心似箭,自然是越快越好。”杜天龍道:“夫人請留此便飯,在下稍作佈置,飯後立刻登程。”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柳夫人輕提白羅裙,
出了一對小金蓮。
那是不足三寸的一雙好小腳,尖尖白綾鞋一手可捏。
起了白衫衣襟兒,掏出來兩張銀票道:“這是銀票兩張,杜總鏢頭收下。”兩隻雪白纖長的玉手,捧著銀票,遞了過來。
杜天龍道:“四萬兩銀子夠多了…”站在一側的徐二先生,卻伸出手接下銀票,道:“總鏢頭,十萬八萬兩銀子,在柳記長福銀號,算不得一回事,咱們該多去些人,以保護三夫人的母女的安全就是。”杜天龍緊皺眉頭,卻未阻止,沉聲吩咐道:“傳話下去,選八個幹的趟子手,各選好馬一匹,要一輪四套大篷車,我和夫人親自護路護送。”徐二先生一欠身,道:“屬下立刻傳話。”杜天龍略一思索,又道:“去通知王鏢頭一聲,要他同行。”徐二先生怔了一怔道:“總鏢頭,有你和夫人同往,還要王鏢頭去嗎?”杜天龍道:“照我的話去辦,替柳夫人母女們安排酒飯。”轉身行入內院。
徐二先生輕輕咳了一聲,道:“柳夫人,敝局總鏢頭從來沒有如此慎重過,請了夫人同往,還帶了王鏢頭同行,我再選八個最幹的趟子手,龍鳳鏢局的
銳,盡隨夫人西行長安了。”柳夫人長長嘆口氣,道:“杜總鏢頭仗義,閣下多多幫忙,未亡人
不盡,這銀票一張,酬謝閣下,還望笑納。”纖纖玉手,奉上一張銀票。
徐二先生眼角一描,那是五千兩銀子的面額。
好大的手筆啊!一謝五千兩雪花白銀,除了柳長福銀號中的主人之外,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家人。
徐二先生呆了一呆,道:“這個!這個不好意思吧?”柳夫人道:“柳家有的是銀子,大哥收下吧!”徐二先生接過銀票,打個躬,道:“這,謝過夫人了。”柳夫人道:“不用謝了…”話題一轉,道:“杜夫人也會武功嗎?”徐二先生道:“咱們夫人的武功,只怕不在總鏢頭之下,再加上王鏢頭那一身武功,夫人儘可以放心了。”柳夫人道:“王鏢頭是…”徐二先生接道:“除了總鏢頭和夫人之外,咱們龍鳳鏢局,就屬王鏢頭的武功好了。”柳夫人未再多問。
片刻後,酒飯擺上。
也許柳夫人太大方,這徐二先生吩咐送上的酒飯很豐盛。
滿桌佳餚,只有柳夫人母女們食用。
龍鳳鏢局不愧是大字號,動作可也真快,柳夫人母女倆也就不過是剛吃完飯,徐二先生已過來相請,道:“夫人,立刻上路呢?還是休息一會再走?”柳夫人道:“杜總鏢頭的意思呢?”徐二先生道:“總鐔頭已在外面候駕,但憑夫人吩咐?”柳夫人站起身子,牽著女兒一隻手道:“我歸心似箭,自然是愈早愈好。”龍鳳鏢局的大門外,早已停著一輛三馬環套的馬車,一個二十七八,柳眉鳳目的中年婦人,穿著青勁裝,左手提著一把古銅作鞘的寶劍,站在車前。
八個身著黑衣,白裹腿倒打千層,身佩一式單刀的
壯漢子,雁翅一般排在篷車後面。
杜天龍牽著一匹全身如墨的高大黑馬,站在篷車前面,馬鞍旁掛著一把金背大砍刀。
一個三十上下,紫臉環目的黑衣大漢,裹圍著亮銀軟鞭,站在杜天龍的身側。
柳夫人心中暗暗盤算,道:“那站篷車前面,大概是杜夫人了,立在杜天龍身側,圍軟鞭的漢子,自然是龍鳳鏢局的首座鏢師王鏢頭了。”只見杜天龍一抱拳,道:“拙荊陪夫人,小姐,共乘篷車,也好近身保護。”柳夫人對著杜夫人一欠身,道:“未亡人謝過杜夫人。”杜夫人還了一禮,笑道:“不敢當,夫人請上車。”車把式是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手執長鞭,
裹束著一條白帶子,伸手拉上一個錦墩,放在車前,隨手打開了車前垂簾。
杜夫人手扶著柳夫人母女登車,也隨著登上篷車。
車把式放好錦墩,放下垂簾,躍坐車簾前面,順手打了一個響鞭。
三匹拉車的健馬,立時奮鬃長嘶。
杜天龍翻身上馬,一揮手,道:“四前四後,起車。”車後面八個佩刀的趟子手,一齊躍上馬背,前四個潑刺刺,衝到篷車前面,蹄聲得得,向前奔去。
杜天龍和紫臉漢子,並騎走在車前三丈左右處。
篷車馳動,輪聲轆轆。
另四個佩刀的趟子手,卻隨在馬車後面,保持著五丈上下的距離。
十匹馬前呼後擁,拱圍著篷車,向前馳去。
一行車馬,很快地出了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