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回見山不是山始窺玉階寒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蕪城今年夏天曾有百年不遇的水災出現,原因是一條白龍“作亂”後來風君子在鯉橋圩以黑如意鬥白龍,最後將白龍鎖回了潛龍淵,才解決了這場水患。天時運轉自有奇異之處,據經驗,夏季行洪,深秋往往必有大旱。今年秋天蕪城大旱,很多小河水
都已經斷斷續續,
出了河
。句水河的水位也退下去很多,我從沒看見過河
出來這麼多,就連那座小山腳下也出現了乾涸的河灘,深一腳淺一腳可以走過去。
這座小山,姑且稱之為龍首山吧。龍首山這一側是陡峭的山壁,就像一堵牆,有十幾米高。這一面山壁面臨河道寸草不生,質地也很奇怪,非石非土。它呈赭紅,
覺比泥土硬的多,摸上去卻不像石頭,就像燒製成半凝結狀態的紅
陶瓷。我站在這面赭
山壁下,向對岸望去,沒有什麼發現。轉身準備回去,懷中的青冥鏡卻輕微的顫動了一下。
我愣住了,青冥鏡雖然是法器,但是不主動御的話它自己是不會動的。我以為是錯覺,於是又站回剛才的位置,轉身做了一個同樣的動作,青冥鏡果然又不易差覺的顫動了一下。這下我覺得更奇怪了,我在這一片石壁下反覆的走來走去,做各種動作來實驗,只發現在一個位置下青冥鏡會有所反應,就是在那面赭紅
山壁的正中。
按我現在站的這個位置,平時是不可能有人來的,因為按句水河通常的水位,這個地方早就沒頂了。這面山壁有古怪嗎?我轉身看著這面山壁,掏出了青冥鏡。青冥鏡在常人眼中只是個生著綠繡的古銅器,但是在我眼中它卻是一面很清晰的鏡子。青冥鏡的鏡面十分清楚,我在裡面看見了自己的臉,也看見了句水河對岸的河堤樹木。沒有什麼不正常的!
不對,我對著山壁照鏡子,照見的是對岸,想照山壁應該轉過身來才對。我轉過身來面對山壁,舉起了青冥鏡。只看了一眼,鏡子差點沒掉到地上。如果我看見什麼妖魔鬼怪也不會如此吃驚,但是我看見的卻是龍首塔!
我的鏡面放的有點低,鏡面朝斜上正對著龍首塔的方向,照說在鏡子裡看見塔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但是不要忘了,我現在站在山壁腳下,塔是被山擋住的!而且我在鏡中看見的這座塔,居然是懸空而立,塔基下什麼都沒有!突然看見半空中懸著一座塔,無論如何誰都會吃驚的!
我急忙回頭,山還是山,水還是水,視線之內看不見山頂上的龍首塔。我又轉身去看鏡子,這回鏡面放正了,正對著身後的山壁,看見的場景卻讓我再度目瞪口呆…鏡中本沒有這面山壁,連這座山都沒有!我身後有一條向上的的臺階,這臺階潔白而整齊,象是漢白玉砌成,不太長,一直向上到不遠處的一塊平地上。看這塊平地的高度,已經超出了句水河水位最高時的水面。
我再回頭,哪有什麼漢白玉臺階?分明是一面赭紅的山壁!我有一種錯覺,恍惚以為這面山壁是幻象,看著有實際上卻沒有。我不由自主的伸手去摸,山壁是實實在在的山壁,冰冷堅硬中還有幾分
溼。此時我已經忘記了學校早已上課,站在句水河灘上仔細研究起青冥鏡中的異像來。
這是幻象嗎?風君子說過青冥鏡能夠製造幻象,也能照出實景,但最玄妙的地方莫過於實景與幻象之間。水邊分明有山,鏡中卻沒有這座山。鏡中無山,空中卻孤懸高塔,在赭山壁的地方,出現了一段漢白玉臺階。我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我能走上這一段臺階嗎?
剛才伸手試過這一片山壁,山就是山,就算我會破壁人的功夫,也不可能鑽到山裡面去,我雖然是個修行人,但畢竟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土行孫。但這座山一定有問題!換一種方法試試,人進不去,陰神出遊也許可以。於是我找了一片相對乾燥的地方盤腿而坐,於定坐中陰神離體出遊,飛向剛才鏡中出現臺階的那一片山壁。
奇怪的事情又發生了,這片山壁陰神難近!不僅僅是這一片山壁,整個這座山都有無形的阻擋,我的陰神本接近不了!碰到一個地方,陰神難以靠近,這已經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齊雲觀,第二次是終南山中的那一處軍營,第三次是這座奇怪的小山。
陰神歸位,我又站了起來。走到這片山壁前仔細的研究了一番,觸手仍是山壁,實實在在的存在。想了想,靈機忽動,舉起青冥鏡,鏡面向前,按在了剛才出現臺階的位置。異相發生了!
青冥鏡的鏡面接觸到山壁,覺那是一團柔軟如綿的東西。緊接著鏡面四周發出一圈白光,這白
光環擴大,在山壁正中出現了一個月牙門戶的形狀。光環之外,仍是山壁,光環之內,卻開出一道中空的門戶,一條漢白玉臺階就出現在眼前。
我此時有一種錯覺,剎那間以為我手中的青冥鏡不是青冥鏡,而是風君子抓住了我的手。因為我的神識自然震動,身心與青冥鏡一體,神通法力為青冥鏡所用,就與風君子“借神通一用”的覺是一樣的。不過這一次借用我的神通法力的不是風君子,而是這片山壁。
我手舉青冥鏡站在那裡,鏡面凌空什麼也沒碰到,面前是月牙門戶,門後是漢白玉臺階。我猶豫了片刻,還是決定走進這道門去,我本來就想找這段臺階,找到了沒有不進去的道理。
臺階潔白無暇,甚至沒有一絲雜紋,打磨的也異常光潤整齊。玉階上白未晞,我舉步而上,一步步向高處走去。臺階不長,很快到了盡頭,我來到了一塊平地之前,面前是一座牌坊。這座牌坊不大,兩
方形立柱架起一道門牌,立柱前面有簡單的雲板鼓形裝飾,
覺和昭亭山的“古昭亭”山門石坊差不多。然而不同的是,看質地這立柱和門樓居然都是用整塊白玉雕成!
門樓上用硃砂塗寫著四個大字:“菁蕪天”再看立柱上還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下聯是“山還是山,水還是水”牌坊後面是一片竹林,翠綠掩映中不知深處如何,林中有一條小徑,彎曲幽深,看不清通往何處。
我站在牌坊下回頭看來處,只見玉階往下延伸,盡頭處雲霧一片,不見山水蹤影。再抬頭向上,看不見天,也是一片白雲漫霧籠罩。我現在站的這個地方,應該在小山的山腹之中,可是四周都被雲層一樣的東西籠罩著,向遠處什麼也看不見。看雲層的範圍,目測一下還正是這座山的大小。
我既然已經來了,就要走到深處看看究竟。漫步走入竹林間的小徑,小徑彎曲四周都是竹葉青青。這竹子很奇怪,竹竿淺綠通體瑩潤,特別的是上面還有不少鵝黃
的斑痕,如水珠灑落般分佈。昭亭山上我從小見過的山竹不下十種,卻從來沒見過這種竹子。雖然沒見過,但我看了覺得十分眼
。想起來了,阿秀在飛盡峰上憑空招出無形之器,是一支斑竹長笛,那竹笛的形式,就與這種竹子一樣。只是阿秀手中斑笛是無形之物,而這是一片實實在在的竹林。
小徑幽深卻並不很長,拐了一個彎在路邊看見了一塊石碑,石碑只有半人多高,淺黃的質地像是刻制印章的黃石凍。碑上有幾列字:“梅氏
地,歷代宗主修行
天,子弟不可擅入,勿洩於外人。”轉過去,碑後面還有幾行小字:“梅氏數代百年之功鑿煉神山為大器蕪城八百里藏風聚氣之所立靈塔鎮之開赤脂石璧為門戶此處菁蕪
天福地非人力可為得青冥鏡妙用借山川匯脈之眼而成梅氏歷代宗主守之天道毀成切切慎之”(徐公子注:古時碑文沒有句逗標點,讀者自己斷句吧。)看到這裡我明白了,這應該是蕪城三大世家之一的梅氏宗族的
地。梅氏宗族歷來神秘,近代已無消息,沒想到
地在此。這段碑文上提到了“開赤脂石璧為門戶”應該就是我剛才進來的那片赭紅
的山壁。碑文上還提到了建造這個
地時“得青冥鏡妙用”看來就是我拿著青冥鏡能進來的原因。
明白是明白了,糊塗也更糊塗了。這“菁蕪天”到底是什麼地方?是這座山的山腹中空還是我走入到另一個空間來了?碑文上說梅氏數代人用百年時間“鑿煉神山為大器”是什麼意思?世間有這麼大的法器嗎?算了,想不明白的事想破頭也沒用。這裡是人家的
地,我進不進去呢?
想了想我決定先打個招呼,站在石碑前大聲喊道:“喂,有沒有人?裡面有沒有人?”聲音傳出很遠,卻無人答應。我站了半天,還是決定進去看看。我偶爾能夠走到此處,讓我在此回頭不進去實在是心裡癢癢的。轉過石碑再轉個彎,竹林已到盡頭,面前豁然開朗,出現了一片空地。
這片空地的四面各有一座竹林舍。這些房舍建造所用的材料用的全是竹子,包括四面的牆、屋上的頂,都是用竹杆立成或鋪就。我走向了身邊最近的竹舍,竹門開著,屋裡沒有人,四周的擺設也很簡單,一桌一椅一塌還有一個放東西的格架,都是竹製的。然而空蕩蕩的其他什麼東西都沒有。
我又走進左右兩邊的竹舍,屋內的情況都差不多,沒有多餘的東西,也沒有人。最後我走進了正對面的那間竹舍,這是四間房舍中最大的一間。推開門,發現這裡面和其它三間屋子不一樣。沒有竹竹椅,只有對門的那一面牆下放著和屋子一樣長的長條形桌案,這條長案不是竹製的,案面似乎是用整
的香檀木削成,沒有一條接縫。
長案前的地上放著幾個白藤草編織的蒲團,長案上放著一排東西,很整齊的從左到右排列著。我走過去,好奇的拿起來一個看了一眼,這是個象牙的手板,象牙板上有字,刻的應該是人的名子。
我一個一個看過去,發現這是梅氏歷代宗主的姓名。在這裡我看見了很多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子,包括梅遠、梅清、梅光迪、梅堯臣、梅文鼎等歷代名人,這些人有的是詩文大家,有的是玄學名,有的是天文數學大師。這些名子淺淺的刻在象牙板上,最上面那個“梅”字,用硃砂塗成了紅
,十分醒目。等我看到長案左端最後一個象牙板時,不由自主的愣住了。我的心情比剛剛發現這菁蕪
天時還要驚訝!
這塊象牙板是唯一沒有塗上硃砂顏的,上面淺淺的刻著三個字…梅、野、石!
梅野石?好的名子!廢話,能不
嗎?想當初在終南山中我救了七葉,七葉問我叫什麼名子,我不想說真話,就起了個名子叫梅野石。沒想到這世上還真有人名叫梅野石!我當初之所以給自己起了這麼個假名“梅”就是“沒”的諧音,意思是沒有這個姓,野石當然是石野倒過來。可是今天,我這個“冒牌的”梅野石手裡卻拿著寫著“梅野石”三個字的象牙板。
我發現這塊象牙板下面還壓著一張紙。將這張對摺的紙拿起來展開,這是一張字條,寫在灑金紋檀皮宣紙上,只有廖廖數行字:“宗門大會天下問梅氏鎮蕪城風水千年禍福難料吾子尚幼不知可守若將來有後當名野石”(徐公子注:此處仍然沒有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