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回見山不是山始窺玉階寒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張字條我大概讀懂了,是某個人寫的,好像梅氏家族在宗門大會上遇到了麻煩,他對家族的前景擔心。這個人有個兒子年紀還小,估計還沒有後代。他的意思是如果他將來有了孫子,應該取名梅野石。
字條沒有落款,不知道是哪一位前輩所留。他提到了宗門大會,最近一次的宗門大會在五十九年前,看來這至少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原來這個梅野石在當時只是一個名子,真正的那個人還本沒出生,連他的老子年紀都還小。我有點疑惑了,寫字條的這個人後來有沒有孫子?如果有的話,究竟叫不叫梅野石?所有的象牙板中惟獨這一塊象牙板中的“梅”字沒有塗上硃砂,難道梅氏家族當代已無後人?否則這裡怎麼會沒有人?
看見這張字條我又想起了我的名子“石野”我曾經問過我父母我為什麼要叫石野?父母告訴我這個名子不是他們起的,按照當地的風俗,小孩出生後一般會找村中年紀最大的長者給起個名子,求福添壽的意思,也就是討個吉利。我的名子是金爺爺起的。
桌子上除了這些象牙板之外只有一個像燭臺一樣的東西,這燭臺頂端沒有蠟燭,也沒有蠟燭的長針,只有一個半球形的淺槽,上面放著個非石非玉的小圓球。這個圓球有麻核大小,我拿在手裡看了看,沒看出來這是什麼東西。這圓球放在燭臺上,難道是傳說中的夜明珠嗎?它怎麼不發光?不對,夜明珠應該夜裡才發光,等天黑了再看看吧。
屋裡沒有其它的發現,我走出屋外來到屋後。屋後是一片小樹林,林中樹木的排列似乎很有規律,是一種我不認識的陣勢。在樹林的中間還有一道泉眼,泉眼附近匯聚成一個小小的水潭。水潭清澈見底,泉眼將將滿一潭泉水,並不外溢。我站在潭邊向四周看,發現一棵樹的枝葉之間
出幾個紅點。仔細觀瞧,突然恍然大悟…我知道咻咻給我的朱果從哪裡來的了。
這一小片樹林中種的都是同一種樹,居然都是朱果樹!我數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六十棵。朱果樹六十年一結果,每次最多隻結十二枚,每月成一枚。朱果成
後掛枝一年,如果無人採摘將落地化為塵土。這些都是紫英姐曾經告訴我的。
看來這梅氏家族建造菁蕪天,真有奪天地造化之功!這六十棵朱果樹,有一棵已經掛果成
,有幾棵正生長著青黃不等的未成
果實,還有兩棵開著純白中帶著金紅絲線紋路的十二瓣花朵,有幾棵含苞未放。看來是每一年都有一棵朱果樹結果,每個月這裡都有一枚朱果成
。
那棵掛紅果的樹上,有五枚朱果已經紅透,算算子,咻咻最後一次給我朱果正好是五個月前。看見朱果我想到了三件事:首先是咻咻經常來這裡,朱果是從這裡叼回去的,我一直以為它採朱果的地方很遠,沒想到就在龍首塔下。其次是梅氏家族如今恐怕已無人在此,否則也不會放著這麼珍貴的朱果無人看管,讓咻咻都給叼走了。
還有,那就是上次風君子跟蹤咻咻,回到教室之後的樣子很狼狽,鞋和褲角上都有河泥,甚至頭髮上還粘著水草葉子。我當時在心中暗笑他被咻咻耍了。現在回想起來,風君子一定是跟到了河邊。看來他當時是找對地方了,但那時句水河的水沒有退下去,他手中也沒有青冥鏡,所以沒有找到這菁蕪天。想到這裡我又有一個疑惑,如果我沒有青冥鏡,或者我有青冥鏡但沒有修為法力,我也不可能發現這裡,也不可能進來。那咻咻是怎麼進來的?難道天生瑞獸確實與人不同?
菁蕪天在龍首塔下的山中,不算小,也不算大,我基本上已經把所有的地方都看完了。從朱果林中走回到那片空地的中央,這裡還有一件我唯一沒有研究的東西,那是一個整塊青石雕成是石臺。這石臺四周有十二面,雕刻著十二生肖的圖騰和我看不懂的銘文,石臺下稍寬上稍窄有一米多方圓,齊
的高度。頂端是平的,上面有一個淺淺的圓形痕跡,這痕跡比檯面稍稍凹下去一塊。
看見這個圓形凹痕我笑了,我知道我手中的青冥鏡是從哪來的了!我是在狀元橋的橋下池泥中揀到的青冥鏡,也是在那裡第一次碰到的咻咻。咻咻既然能把這裡的朱果偷出去,一樣能把這石臺上的青冥鏡叼到狀元橋下。青冥鏡本來是放在這個石臺凹槽當中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讓咻咻給叼走了,而我碰巧在狀元橋下揀到了它。
我把青冥鏡鏡面朝下放入到石槽中,大小形狀吻合的一絲不差。我放好青冥鏡剛一鬆手,整個菁蕪天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只見四周與天空剎那間雲開霧散,我站在句水河邊的曠野之中!遠處仍然是河灘與原野,似乎這菁蕪天與周邊的一切並無阻隔。這是什麼
覺?這種
覺就是我站在龍首山山腹內,這座山消失了!或者說變得透明看不見了!異相不止於此,只見青冥鏡的背面發出一道圓形的七彩光柱直
天空,這光柱向上發散越來越
,到頂端正好是龍首塔的塔基大小。
抬頭一看,龍首塔懸空而立。青冥鏡所在的這座石臺遠遠的正對著龍首塔的塔基下方,看上去就像是這道光柱從空中托住了龍首塔!(徐公子注:寫到這裡多說兩句。塔也譯作浮屠,是佛教建築,傳入中土又多有變化。塔最早是高僧埋骨之處,最多見的是舍利塔,後來又有藏經塔。我要說的是,中原境內凡是高大的多層古塔,塔基下必有地宮。地宮中的物品大多屬於瑰寶。也許就在你們家鄉的某個地方,有一座不起眼的古塔,可能僅僅是個最低級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塔基下的地宮中,非常有可能就埋藏著國寶級的文物。我在看見不少關於考古和盜墓的小說,卻沒有人提到這一點。)我現在等於站在句水河畔的一片高地上,這片高地一面生長的是斑竹林,另一面是稀疏的朱果林,當中有個石臺,石臺四周有四間竹林舍。眼光穿過朱果林,可以看得很遠,甚至能夠看到我們學校南門外的狀元橋。遠處的公路上不時有行人和車輛經過,然而奇怪的是,似乎沒人發現龍首塔下的山突然沒了,一七彩道光柱託著一座塔懸在空中。
看著看著我突然明白了,這正是菁蕪天的奇異之處。在
天之內,看不見這座山,有了青冥鏡放入石臺,裡面的人可以看見外面的一切。但外面看不見裡面,從外面看龍首塔,山還是山。
這真是個好地方!是修行人的天福地,比狀元橋的那個橋
要強多了。我最近一直在犯愁,想找一個修行的地方,狀元橋的橋
雖然適合打坐,但卻沒有辦法練習御器。那個地方青冥鏡
本飛舞不開,光芒亂閃也容易被人發現。我並沒有打算把這個菁蕪
天據為己有,但看情形現在這裡已經是無主之地,就算我暫時向梅氏家族借用一下。大不了等正主出現了,我再還給人家就是了。我守他們梅家的規矩,不再洩
給別人知道,應該可以了吧?
看象牙板上的名冊,這裡的最後一位主人應該是梅野石,不知道世間有沒有這位梅野石。既然我也有個名子叫梅野石,那就暫用其地吧。此時我已有了決定,將這菁蕪天作為我今後的修行試煉之地。
此時天已經漸漸暗了下來,抬頭可見龍首塔懸於漫天星斗之間。反正下午課已經沒上了,晚自習也就不去了吧。我還沒忘了我是來幹什麼的,我是來找咻咻的,咻咻很可能在這個地方出沒,我就等它一晚上。看見天黑,我想到了屋子裡的那個燭臺。燭臺上的石珠亮了沒有?我去看看。
石珠仍靜靜的待在燭臺之上,沒有任何變化。我看著這枚珠子,心裡總覺奇怪。這裡既然是梅氏家族世代的
天福地,裡面的東西肯定都不普通。這石珠莫非是修行人的法器?
我以御器之法應石珠,果然能與我的身心相合一體,還真是一件法器!我以神識催動石珠,石珠中突然四散發出柔和的白
光芒。這光芒並不耀眼,卻照亮了整個竹屋。世間修行人的法器真是千奇萬妙,這一件真是夜明珠。也不知道煉製的那位前輩是用什麼材料怎麼做出來的?這東西拿回去,可比檯燈好用多了,只可惜不是修行人用不了。
我的眼睛不怕黑暗,用不著,當下收了法術。閒來無事,在地上拿起一個蒲團,出門走到最左邊的那間竹舍中。將蒲團放在竹塌上,盤腿坐下。既然有此天,我就暫且在此打坐修行。
我本來只是想小坐片刻,讓自己的心神安定下來,同時也等一等咻咻看它會不會出現。但我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現在靜坐的這個地方。此地叫菁蕪天,是蕪城梅氏歷代宗主修行之所,據說也是蕪城九百里山川地脈匯聚的“風水眼”我當時不知道,在此修行可能禍福難料。
從好處上講,此處天地靈氣之盛,實在是我平生未遇。從壞處上來講,此處天對於人的定境和心
要求非常高。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一個渴望發財的究光蛋突然發現一座金山,可能會手舞足蹈如痴如狂,但是一個已經富有四海的人,可能只會輕輕一笑。
我定坐於此修煉還轉心法,只覺得元氣盪不已,元神也特別清明。這裡需要回頭再介紹一下關於還轉的心法:還轉的心法有兩套,一套是在
常一言一行中,講究行走坐臥境界不失,另一套在打坐行功時…
元神元氣相抱為靈丹。靈丹走到什麼位置,沒有意念引導,而是“我”就在這個位置。這門功夫中最困難的地方叫“上天梯”講究的是靈丹自脊柱節節而上,升到顱內泥丸宮中,讓純淨的神識回到它的發源之地。這是後天反先天的過程,也是修煉丹道的人追求“長生”最重要的步驟。
“上天梯”完成之後,就算進入到還轉的境界。但是丹道不能一步登天,靜坐行功需要“還轉”多次,因此丹書上多用“金丹九轉”來形容。簡而言之,這門功夫最重要的火候是兩個字…退神。然而此時我卻覺得識神雖退而不安,元神雖現而不靜,心中自有無邊喜樂,暖意融融不可自抑,一種很舒服的覺幾乎就要從全身
溢出來。
雖然很舒服,但我知道這不是什麼好現象,定坐中七情之一過於強烈都不是好兆頭。此時靈丹運轉清盈暢快了許多,一點也沒有“上天梯”的深沉厚重,看似修為進了不少,卻潛伏著躁動之意。我突生警覺,調攝心神進入了一種更深的定境中,將這種喜樂歡暢忘去。
忘記了此時元氣充沛,也不管此時元神輕盈,只是老老實實反覆洗練,九上天梯。此時我已經忘了我究竟要達到什麼境界為止,然後突然的,梯子沒了!
什麼叫梯子沒了?就是天梯也不升,靈丹也不轉,我出了還轉的境界。這一切都在剎那間發生的,在此之前我毫無預,在此之後豁然開朗。自古丹書難懂,你要我寫成現代文字我也寫不出來。我覺得這種體會還是佛經上講的明白,佛家用了一個詞,分別是“善護念”與“到地步”善護念可以用來形容還轉,到地步可以用來形容金湯。當然佛法與丹道
本不同,我只是用這兩個詞用來形容境界的變化。